他19歲參軍,親自守衛盧溝橋,倖存後卻成了愛哭鬼,晚年交代子女:盧溝橋就是我的墳墓
中國近代是一個時局動蕩的年代,中華民族被「三座大山」壓的搖搖欲墜,外國侵略者,本國壓迫者讓那個時候的中國人民苦不堪言。他們居無定所,他們食不果腹,於是大批的中國百姓主動或被動走上戰場,開始了救國圖存的道路。戰場上湧現出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戰士們,他們揮斥方遒,果敢無畏。戰爭結束後,他們回歸生活,卻逐漸被遺忘……情懷是個好東西,一些有心的朋友開始挖掘這些老兵的故事,愛哭又能打仗的王德修瘦削的身影進入大眾的視野。
96歲的王德修老人早已聽不清
王德修,1918年出生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縣城一個富人的家庭。然而這樣一個混亂的年代,家道中落是必然趨勢,12歲時父親又去世,徒留母親和幾個還不懂事的孩子。母子依靠過去的家產勉強捱了幾年,在他18歲的時候還給他娶了一個老婆,可是喜悅背後是無盡的心酸。貧窮使得他根本無法養家糊口,外國侵略者的惡行也讓他恨的牙痒痒,在雙重壓力下,他參了軍,加入的是國民黨29軍37師3營12連。
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這也是他軍旅生涯中的第一場戰役。這一次日本是蓄謀已久的,他們裝備優良,作戰有序,炮火輪番上陣,而我們只有人,人海戰術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一個連上去了,死了,那就再上去一個。第一次上戰場的他毫不膽怯,只顧著殺敵,在和日軍的肉搏中,手指被割斷一個,右肋下也被日軍刺刀捅傷。這場戰鬥中,他們就是敢死隊,營長也有交代: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所以就算負傷,王德修也沒有退縮,在戰友的配合下又堅持著再殺了幾個鬼子。等他再有意識的時候已經躺在醫院裡了,歸隊時他們所在的連隊為了紀念此次事件,特將番號改為七十七軍,他任機槍手。八年抗戰,他就打了八年,河北、安徽、江蘇、河南的戰場他都去過。戰爭結束後,他做起了普通的工人,過著平靜的生活。平日里,喜歡看一些抗戰的電視劇,一看到就哭,有時候兒女問起來了,他也要哭,總之時常抹眼淚。晚年的時候他交代子女,死後就把他埋到盧溝橋吧,因為老營長在那。
青山處處埋忠骨,對於王德修來說,盧溝橋就是他的歸宿!
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哦~
※此小兵的工作不是帶兵打仗卻遠勝於戰場交兵,周恩來為他做飯只要其安心工作
※他19歲輟學,寫血書要求:把最艱巨的任務給我,殉國後敵軍懸掛其遺體示眾
TAG:有閑歷史小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