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貴陽銀行·【愛莉說】讀了他的書,我才知道「土氣」不是俗氣,而是我們文化的根

貴陽銀行·【愛莉說】讀了他的書,我才知道「土氣」不是俗氣,而是我們文化的根

原標題:貴陽銀行·【愛莉說】讀了他的書,我才知道「土氣」不是俗氣,而是我們文化的根



朗讀:竇愛莉

編輯:虞晨曦


愛莉說


貴陽銀行


這裡是貴陽銀行冠名的愛莉說。今天要為大家選讀的,是費孝通先生的社會學名著《鄉土中國》中的一章《鄉土本色》。《鄉土中國》出版於1947年,那一年費孝通先生37歲。這是一本解讀農耕文化下中國社會文化形態的書,處處充盈真知灼見,卻又用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讓人讀起來頗覺輕鬆有趣,又深受啟發。

鄉土中國


·


費孝通



鄉土本色·費孝通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我說中國社會的基層是鄉土性的,那是因為我考慮到從這基層上曾長出一層比較上和鄉土基層不完全相同的社會,而且在近百年來更在東西方接觸邊緣上發生了一種很特殊的社會。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下人,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


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在我們這片遠東大陸上,可能在很古的時候住過些還不知道種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樣,對於我們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興趣罷了。以現在的情形來說,這片大陸上最大多數的人是拖泥帶水下田討生活的了。我們不妨縮小一些範圍來看,三條大河的流域已經全是農業區。而且,據說凡是從這個農業老家裡遷移到四圍邊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實地守著這直接向土裡去討生活的傳統。最近我遇到了一位到內蒙旅行回來的美國朋友,他很奇怪地問我:你們中原去的人,到了這最適宜於放牧的草原上,依舊鋤地播種,一家家劃著小小的一方地,種植起來;真像是向土裡一鑽,看不到其他利用這片地的方法了。我記得我的老師史祿國先生也告訴過我,遠在西伯利亞,中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種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這樣說來,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的了。從土裡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


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城裡人可以用土氣來藐視鄉下人,但是鄉下,「土」是他們的命根。在數量上占著最高地位的神,無疑是「土地」。「土地」這位最近於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對,管著鄉間一切的閑事。他們象徵著可貴的泥土。我初次出國時,我的奶媽偷偷地把一包用紅紙包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後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的東西煮一點湯喝。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難忘》的電影里看到了東歐農業國家的波蘭也有著類似的風俗,使我更領略了「土」在我們這種文化里所佔和應當占的地位了。


……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土社會裡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並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矩。西洋的商人到現在還時常說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於神話的故事真多:說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還是他祖父在中國時訂的貨,一文不要地交了來,還說著許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話。——鄉土社會的信用並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於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這自是「土氣」的一種特色。因為只有直接有賴於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去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於她的兒女一般。陌生人對於嬰孩的話是無法懂的,但是在做母親的人聽來都清清楚楚,還能聽出沒有用字音表達的意思來。


不但對人,他們對物也是「熟悉」的。一個老農看見螞蟻在搬家了,會忙著去田裡開溝,他熟悉螞蟻搬家的意義。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並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範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在鄉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麼?孔子並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覆了他的學生。最後甚至歸結到心安二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觸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後去承他們的歡,做到自己的心安。這說明了鄉土社會中人和人相處的基本辦法。


這種辦法在一個陌生人面前是無法應用的。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土社會中所養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於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辭彙,「鄉」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作者:李月亮


公眾號:李月亮(ID:bymooneye)


每周六,只在動靜貴州,與你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靜貴州 的精彩文章:

這群貴州設計師太「牛氣」!半年內兩獲國際權威大獎!
李保芳任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不再擔任

TAG:動靜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