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不是紙上談兵的廢物,我們誤會了他上千年

他不是紙上談兵的廢物,我們誤會了他上千年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也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在長平之戰戰死的結局,從此趙國再無力與強秦抗衡。這個成語流傳了上千年,全都是對趙括的貶低,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趙括並不是一個只會嘴上談論的將軍,而是一個有領兵能力的少年將軍。

長平之戰的爆發是秦國蓄謀已久的,要想統一六國,趙國是必爭之地。面對強大的秦國,趙國的兵敗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趙括。國與國的較量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國力上來說,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獎勵農耕,國力強盛,物資豐富。而且秦國一直尚武,並且推行了軍功爵制,使得秦國成為了戰鬥力第一強國。

相比之下的趙國,雖然經過武靈王對的軍事改革,在軍事上變的強悍,但是國內經濟實力和政策卻遠不如強秦。

再從現有大將來說,秦有白起、王紇、蒙毅等皆為有勇有謀的軍事統帥,其中以武安君白起為甚,攻守兼備,百戰不殆,是戰國中數一數二的帥才;且加秦馬優良,秦車迅猛,被稱為虎狼之師。

在戰場上的秦軍士兵左攜人頭,右夾生虜,所向披靡,如虎入羊群,甚至於為搶軍功,赤膊上陣廝殺。而趙國有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田單、樂毅等良將其中廉頗善守;趙奢善攻,只可惜長平之戰時已死;趙勝善於中樞,長平之戰是主要負責把握總體和糧道;李牧倒是一位可以與白起一廂抗衡的名將,只可惜要守邊。樂毅倒是非常勝任,只可惜已抱病在家,不能領軍出征。

田單本是齊國人,到趙國時間不長,雖然高居相位,但群臣仍視其為外人,軍中高級將領恐怕多有不服。田單只可坐鎮,而不可出征。面對強秦60萬大軍的進攻,趙國只能抽調45萬大軍來抗衡。

在雙方都不能輸,輸了就相當於「亡國」的情況下,趙括擔任了趙國的總指揮。他這個總指揮是廉頗樂毅等大將聯合推選的。這也能從側面凸顯趙括確實有能力的,如若真是花架子,怎麼能讓多人聯合推選擔任這麼大的職責。

而且有史實證明,趙括少時就隨父親在軍中任職,是有過領兵經驗的,而且沒有戰敗過,他在軍中有著很高的權威。在面臨強秦的進攻的時候,也確實卻要這樣一個能穩定軍心的將領。

趙國不用廉頗是因為不滿廉頗保守的避戰不出的策略,畢竟秦趙雙方都得為各自大軍的軍需物資買單,再有實力也拖不起長久消耗戰。趙括在前線也是知道是不可貿然出擊的,但是國內高層卻等不了了。

所以他沒有選擇,只能出擊。士兵們每天和秦軍作戰,對秦軍的作戰能力是有了解的,在決策層一直干擾作戰部署的時候,趙括還能穩定軍心,沒有讓軍隊發生嘩變,足以說明他的實力。

還有最能凸顯他不是紙上談兵的事件就是,他在迎合國內,改變保守戰略主動出擊的情況下,極大的消滅了秦軍的有生力量,在最後被包圍糧草盡絕40餘天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軍隊有效作戰。

沒有嘩變沒有投降,雖然最後還是戰敗身死,但是他個人還是有能力擔任統帥的,他不是那個只會說不會做的大話王。

就單從他死後被人拋開的肚子里沒有一點存糧依然身戰強秦的勇氣就值得後人敬佩不是嗎?

在沒有人願意擔任統帥都怕身敗名裂的情況下,他依然有愛國心敢於出戰來說,也是值得我們欣賞的。

趙括長平的戰敗不能全部歸結於個人原因,畢竟面對強秦的國力,六國都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再風流不羈也是封建文人,作官還是作詞?這是一個魚與熊掌的選擇
他們是戰力極強的僱傭軍,打過中國,幫過中國,最後首領改中國姓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