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都 嵐山的寺和街

京都 嵐山的寺和街

前一天從奈良乘坐JR回到京都,一路上,從淅淅瀝瀝的小雨,然後大雨如注,到達京都時,天色已晚,雨勢反而小了起來。同行的美眉已經到達京都,她說來時雨好大,不過現已在旅社等待我們入住。

跟著谷歌地圖,順利入住京都旅館,放好行李稍作調整,找了家當地的酒館搞定晚餐,我們的京都之行也這樣開始了。

都是當地人在吃的鐵板燒店,第一晚就跟啤酒對上了

七點多鐘,又是周六,地鐵里還沒有很多人

京都的第一天。

晚上睡得還好,早上醒來,用過早餐就出發了。青旅的位置很棒,不遠的地鐵讓我們去哪裡都很方便。

今天的方向:嵐山。

小夥伴的風格就是十一路。公交下車後,也是一路的閑逛走去嵐山。小夥伴的這一點倒是很合我的胃口,他很喜歡暴走唉。(哈哈,大概是他找不到公交車的關係,一定是這樣,哈哈。)他總是會在離目的地很遠的地方走過去,美其名曰是欣賞附近的風景。不過,也確實,遊走在民間,京都人民的房舍道路真的讓人很舒心。

騎著紅車等紅燈的年輕人

咖啡館裡很養眼的韓國情侶

早上不喝一杯咖啡,不行:)

我說今天去嵐山,知道我喜歡喝咖啡的朋友讓我要不可免俗的去那家網紅咖啡館,好吧,那完全不是我的計劃。隨遇而安很好,仁和寺前的不遠處的鐵路站前有一家很有意思的休息站,原本是一家花藝店,附帶著就開了家咖啡館。一大早的,貌似生意還很好。

第一站:仁和寺

日本京都仁和寺是日本真言宗御室派總寺,建於公元886年。後宇多天皇和各代法親王均在此出家,此處便逐漸成為皇家御寺,有許多皇子皇女於此落髮出家,因此仁和寺又稱為"御室御所",其櫻花也相呼應的被稱為"御室櫻"。寺中的"二王門"為德川家光所捐;"金堂"是御所紫辰殿遷移建成;"御影堂"則利用原清涼殿的材料建所建。仁和寺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弘法大師空海的"御寺"。

一支竹筒,一枝梅,還有一塊金色的屏風

廊,一步一景

紫宸殿境內的庭園景色殊勝,潔凈的白砂鋪地,並用竹耙修劃成線條簡素的川流狀,築山、池泉、雅松翠柏等點綴其間,其中配以大小不一的15塊石頭分別放置在5處,加上苔蘚的點綴,抽象化為海、島、林,幻化出另一種境界,看似簡單之極,但是不管從庭園的哪個角度看去,15塊石頭中總有一塊石頭是被擋住的,在這長度為25米,寬僅10米的園子里把日本人追求虛飾意境美凌厲盡致地體現出來。這裡也得名"空庭",使人從小空間進入大空間,由有限進入無限,達到一種"空寂"的情趣。

除了在寺院建築上,享有最高格式之名外,仁和寺的櫻花樹下花宴,也是首開風氣之先;日本平安時代,受中國庭院文化的影響,貴族的喜好由梅花轉至櫻花,而仁和寺和清水寺、大谷高台寺,同為開滿壯觀八重櫻的名所。初春的仁和寺,有京洛最後花見的稱號,平均比京都市內的花期晚十天至二星期,簡單來說,清水寺花落時,正是仁和寺的盛開期。

有一條道有各種當地特產,朋友喜歡這款清酒壺,我卻喜歡他的杯,所以我們各取所需

八重櫻已開到尾聲

仁和寺以御室櫻聞名,這種櫻花是屬於里櫻,所謂御室櫻,其實是許多櫻花品總的總稱,包含有明、車返、鬱金等十幾種里櫻。最大的特色就是從根部,大約離地2、30公分起,就開始長出櫻花來,不像其他的櫻花,多長在枝頭根梢,也因此,御室櫻若盛開,是從頭到腳,長滿白、粉紅的櫻花,非常茂密。

仁和寺的杜鵑倒是開得正正好

從仁和寺往西步行5-10分鐘即可到達龍安寺。其實跟著人群就好,沒多久就到了。

第二站:龍安寺

龍安寺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龍安寺位於日本的京都,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岩石,建寺時是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的時期,龍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安寺是日本的一座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以石庭而聞名。龍安寺寺內景點有:礦石寺院,枯山水庭院,鴛鴦池,其中最著名的是礦石寺院,不見一點泥土,由圓形和橢圓形的小石子鋪成,其上擺有十五塊岩石,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會有一塊礦石隱藏。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岩石,此外別無一物,15世紀建於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最有名的園林精品。它佔地呈矩形,面積僅330平方米,庭園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細卵石鋪地所構成。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而砂石的細小與主石的粗獷、植物的"軟"與石的"硬"、卧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等,又往往於對比中顯其呼應。因其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而各方遊客則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佈道者的深刻涵義。由古岳禪師在16世紀設計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東北庭,通過巧妙地運用尺度和透視感,用岩石和沙礫營造出一條"河道"。這裡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風,或交錯如門扇,或層疊如台階,其理石技藝精湛,當觀者遠眺時,分明能感覺到"水"在高聳的峭壁間流淌,在低淺的橋下奔流。

全京都,我最喜歡的枯山水

日本之所以保存、發展了枯山水庭園,是因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海包圍的島嶼上。大海養育著日本民族,因此人們總想與大海同呼吸、共命運,所以發明創造出寓海於石、砂,賦予無生命之物以生命,給不動之物以動之感,用以滿足精神上的寄託。

龍安寺有一棵巨大的櫻花樹,花開絢爛

一個布局精緻的院子,裡面是一家很有名豆腐店,人太多,等以後吧

京都的園丁一絲不苟地整理著地上的苔蘚

第三站:金閣寺

金閣寺,正式名稱為鹿苑寺,位於日本國京都府京都市北區,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金閣寺其名稱源自於日本室町時代著名的足利氏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法名,又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所以又稱為"金閣寺"。金閣寺始建於1397年(明洪武三十年,日本應永四年),在二戰前日本政府就已將其列為國寶。1950年7月,寺中僅存的舍利殿被人縱火完全燒毀(即金閣寺放火事件),如今看到的舍利殿是1955年依照原樣重新復建的,1987年又將全殿外壁的金箔裝飾皆全面換新,成為目前的樣子。

1994年12月,鹿苑寺寺院全境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緊鄰鏡湖池畔的三層樓閣狀建築,一樓是延續了當初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屬寢殿造風格,也就是平安時代的貴族建築風),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潮音洞"(一種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築風格),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屬禪宗佛殿建築)。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協調存在,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除此之外,效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遊式庭園裡有許多風格別緻的日式造景,讓它成為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

金閣寺幾乎是整個行程中分歧最大的一個景點,因為他的聲名在外讓人趨之若鶩,又因為園中只是一座金閣,遊客又太多,遊玩的實際意義不大,不過,還是在最後時刻決定到此一游。

步行前往,雨時大時小,反正我也不是個愛護相機的人,頭髮幹了濕,濕了干,做個遊客真不容易。

為了不枉花了400円的門票,在雨中不停地拍攝著金閣的各個角度,「專業」的拍攝態度,招來了一群老外讓我幫他們拍遊客照,哈哈。

請把手機橫過來看哈

對了,對了,有誰遇到過這樣的事。陰雨天突然放晴,夕陽灑下萬丈光芒,狂奔到金閣前又一陣亂拍,最後發現每一張照片前都有一滴小水珠的影子,鬱悶得想吐血,哈哈哈。

不知這是什麼道場,看到太多人圍著扔錢幣,我也躍躍欲試,一擊即中,看來運氣是不錯的

從金閣寺回去,看著天色還早,準備在附近的小巷轉轉,誰知走著走著,大雨瞬間可以傾盆,隨性敲開的門,遇到了一個陶瓷藝術家的工作坊,喜歡搖滾的藝術家的工作室很rock,售賣區的作品卻是抽象的鯨魚系列。一眼相中的據說是他朋友在他這寄賣的陶杯,讓我想到暗金色的殘荷。當然鯨魚系列也是喜歡的。

有意思的街,隨意的小店都有好玩的器物,簡直是刷爆了我的卡啊,哈哈。轉進一家超市,遺失了一位同伴,既然遺失了,就讓他自生自滅,不過還是要確認好安全,餘下三人繼續自己的狂歡。

鑽進一家叫「八雲食堂」的深夜酒屋,客人還挺多。說是今天大廚沒在,只能提供簡單的事物。豆腐、野菜、菌菇、蛋卷,就著啤酒,是好吃的味道,最主要酒屋的感覺很棒,很當地。

很有氣質的酒屋老闆,讓我想起某個日本男星

仁和寺、龍安寺、金閣寺,還有遇見的那些房和那些店,京都的第一天,我已經愛上了這座隨時遇驚喜的城市。

------未完待續------

我是

張珈愷

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我的旅程

我的攝影

我的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JK之圖文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ZJK之圖文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