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對待孩子,彰顯了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程度

如何對待孩子,彰顯了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程度

前兩天,一則法國的新聞報道讓我感想頗深,一名黑人徒手爬樓解救了被困在陽台外的兒童。在我國,也曾報道過很多類似的新聞。我的關注點是事情的後續處理結果:法國總統接見了那名黑人,他獲得了法國公民身份和在消防局工作的機會,那名兒童的父母面臨監護人失職的刑事責任,獲刑兩年,罰款三萬歐元。

這件事情的整個過程,彰顯了法國政府對兒童保護的重視程度。保護兒童的意義不僅是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天表演一場華麗的節目,保護兒童相關工作做的好不好,在於他們在不過節的時候,普通的每一天過的是否華麗。兒童成長的環境是否達到了有利身心的條件、兒童保護相關的法律是否完善,對待孩子的態度,彰顯了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程度。

前兩年,出現過很多校車事故,校車的質量不過關,承載能力有限,加上司機及相關人員管理上的疏忽,造成了多起校車交通事故和校車內遺落孩子致死事件;爆出過疫苗不合格問題,本應該是預防疾病的措施,卻成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健康隱患;還有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因為檢測和把關不嚴,導致的集體中毒事故。看到這樣的報道,真的是讓人非常痛心,對於孩子的保護,我們輸在最基本最簡單的管理起點,本來可以避免可以阻止的起點。

保護兒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天的未成年人是未來祖國發展壯大的力量和希望。兒童,不僅屬於一個家庭,更屬於社會和國家。國家和社會應該更多的承擔起保護兒童和兒童發展的職責。「自己的孩子自己管」「打孩子屬於家事」這樣的觀念停留一天,保護兒童就依然停留在口頭和書面上。家暴、打孩子,被定義為家庭事件,不干涉不立案,交於當事人自己處理這樣的狀況一天不改變,法治就打不了滿分。家庭,不是犯罪的護身符,不是法外之地。接連爆出的幼兒園虐童事件,更是突破了國家和社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底線。兒童,處在生命的起點和最初階段,沒有辨別是非、對抗罪惡的能力,如果說一個成年人的發展取決於環境和自身,那麼,兒童的生存狀況,責任完全在國家、社會和家庭。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研究制定《0-3歲嬰幼兒發展規劃》,雖然0-3歲嬰幼兒不等同於兒童,但是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欣慰的好的跡象。表明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在孩子發展方面的投入和計劃。相關的教育管理立法、未成年人保護、從事兒童有關工作人員的篩選和審核機制、侵害幼兒兒童權益的處罰措施也亟需研究和不斷完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URU發聲 的精彩文章:

TAG:RURU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