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相對論】鏞——金庸

【人物相對論】鏞——金庸

胡歌的這些年

有人曾經說過,地球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這並不是廢話,更不是誇張,或許有人沒聽說過金庸的名字,但說起郭靖 楊過 張無忌 韋小寶這些活躍在熒幕的人物,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海外的華人,更是把金庸的小說當作文化的載體,海外沒有中文的語言環境,為了保留中華傳統文化的根,他們就讓子女閱讀金庸的小說。金庸小說的讀者下至不識字的婦女兒童,上至大學教授,國家領導人比如鄧小平 蔣經國。

我們學校微固學院的劉教授,也曾在人類文明經典賞析通識里開關於金庸的課程。

上面所說的,全部是他小說的影響力,小說里的江湖固然令人如痴如醉,現實生活中的金庸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古龍的性格思想盡情肆意地潑灑在小說里,每個主角都是古龍人格的化身,想要知道古龍是個什麼人,從他的書中能看出大概,金庸和古龍不同,金庸的小說是看不到任何作者感情的,金庸總共十五部小說,每個主角的人物形象都不一樣,你說金庸骨子裡到底是憂鬱的公子陳家洛,還是小流氓韋小寶?當然都不是,本期科大之聲人物相對論欄目,讓我們好好看看金庸這個人。

說起金庸,不得不提起他顯赫的家世,小李飛刀李尋歡的世家,說不定就是金庸的原型。金庸原名查良鏞,來自浙江海寧的書香世家,金庸的祖先在康熙年代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查慎行更是整個清朝數一數二的大詩人,金庸後來鹿鼎記的回目用的就是他的詩

近代海寧出了不少名人,蔣百里錢學森徐志摩等等,說起來都是金庸的親戚,徐志摩是金庸的親表哥,雖然金庸不怎麼佩服他,寫天龍八部的時候把他的雅號雲中鶴給了一個窮凶極惡的淫賊。

金庸的哥哥查良錚有一個筆名叫穆旦,被公認為中國現代詩歌第一人。金庸出身在這樣的家庭,自幼飽讀詩書,格外喜歡武俠小說,雖然是一介書生,卻沾染了一絲特立獨行的俠客浪子氣質,這也是他兩次被退學的原因。

?

第一次是在嘉興一中時期發表小說諷刺校領導被開除第二次更厲害,他在重慶中央政治大學讀外交的時候,對國民黨和蔣介石感到不滿,又退學了。

縱使後來功成名就,金庸依然對沒有完整讀過大學耿耿於懷。之後金庸憑著過人的能力,進入上海的大公報擔任翻譯,被派到了香港。

然而,這時的金庸,真的甘心就這樣待在香港嗎?

並沒有,他曾經北上,雄赳赳氣昂昂地北上,他本該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外交人才,金庸一直一來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外交家。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金庸就香港回歸問題與鄧小平撒切爾夫人會面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想起三十多年前那個的秋天,意氣風發的他被中共拒絕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金庸和其他青年一樣,對建設新中國有著極大的熱忱,而當時中國外交事業方面急缺人才。

?

金庸在大公報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任周恩來秘書的喬冠華有不錯的私交,同時他朋友梅汝璈在外交部任職,是國際法權威,金庸寫過幾篇外交和國際關係的文章,很受梅汝璈的賞識,梅打算邀他為助手,因此金庸不顧妻子和在香港的事業,毅然北上,因為喬冠華的關係,金庸在那幾個月里見了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心情愉快之極,然而就當他認為夢想即將實現的時候,現實如同冰霜一樣慘凄。

金庸出身於大地主家庭,屬於剝削階級,同時金庸並不是共產黨員,想進入外交部,必須是共產黨員,同時還要對自己出身做交代,金庸意識到了外交家的夢想終究是虛妄,黯然神傷地離開了北京。

一年之後的1951年4月26日,在轟轟烈烈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金庸父親查懋忠因為地主身份被槍斃。

1971年10月25日,中國重返聯合國,喬冠華開懷大笑的照片寫進了教科書,此時的金庸,在香港也闖蕩出了一番事業,第二年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宣布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

外交夢破碎從北京回來之後,金庸以林歡為筆名寫了一些電影劇本,其中《絕代佳人》還拿了文化部的金獎,同時他還以姚馥蘭為名寫影評寫歌詞,可謂多才多藝。

後來又從大公報調到了新晚報擔任編輯,他和同事陳文統志趣相投,都喜歡下棋,都喜歡武俠小說,還開了個專欄談下棋和武俠小說。

1954年香港的一場擂台改變了武俠小說,也改變了金庸的命運,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雙方掌門人為了門派利益,相約擂台比武,這件事因為記者的煽風點火轟動了整個香港

新晚報的總編輯看到了商機,就讓手下以此熱點來寫武俠小說增加銷量,陳文統於是起了個筆名叫梁羽生,他寫了一篇短篇武俠《龍湖斗京華》,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

梁羽生的小說大火,金庸也不甘寂寞,恰好梁羽生沒有檔期寫作,金庸的機會來了,他用家鄉海寧的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是陳閣老的兒子,把書劍和江山融合到一起,描繪出了一個壯麗雄渾的故事。《書劍恩仇錄》一出,金庸名震香江,隨後金庸又寫了《碧血劍》《雪山飛狐》。

寫到《射鵰英雄傳》的時候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小說才連載到一半,同名的電視劇就已經開始拍攝播出。

金庸武俠第一人的地位,在寫完射鵰英雄傳之後就奠定了。

雪山飛狐劇照

與其他人不同,金庸在寫出名氣之後並沒有滿足現狀,武俠小說對他來說只是一種工具,他並不僅僅想成為一個拿著稿費度日的寫手,他有著更高的格局

1958年,金庸拿著之前攢的的稿費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夥創辦了明報。

作為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明報在創立之初可是歷經磨難。創刊初期,沈寶新負責營業,金庸負責編務,儘管他們努力修改副刊內容,改變新聞路線,銷量依舊低迷,第一年虧空嚴重

金庸心力交瘁,不但要通宵寫稿,還要為經濟方面苦惱,甚至需要典當才能維持明報的開支。

金庸就是在那個時候創作《神鵰俠侶》的,倪匡曾經說道: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已經累計了大量讀者,許多人為了看武俠,開始關註明報。

憑著金庸打下的基礎,加上沈寶新的經營手法,明報業務穩步上升。

六十年代大陸政治的變化給明報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憑著金庸每天寫的犀利的社評,以及對敏感新聞的報道,明報從一個側重武俠小說的小市民報紙上升到了為讀書人知識分子接受的報章,銷量大增。

文化大革命時期,明報成了報道大陸新聞的權威,作為知識分子的偶像,金庸左手社評,右手武俠,大放異彩

神鵰俠侶劇照

同期創作的笑傲江湖與鹿鼎記中,金庸對大陸政治進行了影射,當時文革火焰燒到了香港,金庸作為右派人士,高居左派暴動人士暗殺名單第二名,被稱作豺狼鏞,為了安全,金庸不得不去歐洲躲避了一段時間。

金庸的地位隨著明報在香港影響力水漲船高,八十年代,撒切爾人和鄧小平皆與他有過會談,同時他也是香港基本法的起草人之一

一個一窮二白的青年獨闖香港,居然闖出這麼大一番事業,用金庸的話來講,就是恍若隔世。

如今,金庸先生已經九十四歲高齡了,儘管他在四十八歲時宣布封筆,但他嚴謹求全的性格讓他在接下去的幾十年里不停地修改完善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十五部小說,三個版本,無一不是精品,金庸遠遠不僅僅是一個武俠小說家,他對武俠的態度卻比其他人認真負責一點。

看了一些金庸在頒獎典禮以及接受採訪的視頻,你會發現他雖然在香港那麼多年,還是一口軟軟的江浙口音,雖然學富五車文采斐然,講起話來卻結結巴巴,組織不起流暢的語言,也許,這就是天才的矛盾之處吧。

金庸不是完人,也不是聖人,李敖曾公開嘲諷金庸的虛偽,金庸在鹿鼎記里寫過不少文人,其中就有他的祖先,他祖先查繼佐和神丐吳六奇風塵相遇,反清復明的故事固然令人悠然神往,可歷史上吳六奇就是個投降滿清的漢奸,而查繼佐正是那場文字獄浩劫的舉報者,至於金庸為什麼這樣寫,就不得而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大之聲UESTC 的精彩文章:

【銀杏樹下】多餘的字句
佩珀軍士的孤獨之旅

TAG:科大之聲UES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