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可以用鮮榨果汁替代吃水果嗎?
天氣越來越熱,一口涼爽美味的鮮榨果汁下肚,那舒爽!
只需要一分鐘就能喝一大杯,方便!
而且還能一次吃掉多種水果,一舉多得!
只想天天喝果汁,懶得啃水果了。
可是鮮榨果汁真的可以代替水果嗎?
喝果汁 ≠ 吃水果
喝果汁和吃水果其實大不一樣。
首先說說,水果裡面到底有什麼成分能進入果汁當中。
水果里的主要健康成分包括果膠、纖維素、抗氧化的多酚類物質、鉀元素、鈣元素、維生素C、胡蘿蔔素、花青素、有機酸等。
在水果的這些健康成分當中,大部分果膠和所有纖維素是不溶於水的,有機酸和糖易溶於水,而鈣和胡蘿蔔素不溶於水。
營養素損失
易溶於水的成分如糖、鉀元素、花青素是會跑到果汁里的,而纖維和鈣、鐵等不溶性元素卻會流失,除非連渣子一起吃掉。
而且,水果的細胞是完整的,氧氣進不去,而壓榨和打漿都會破壞細胞結構,造成營養素與氧氣接觸,水果迅速氧化,損失了很多營養成分。
增加肥胖的風險
果汁往往都很甜,沒有人喜歡喝那種酸澀的果汁。蘋果汁、橙汁的糖含量都在 8% 以上,而葡萄汁的含糖量甚至可高達 15%~20%,幾乎是可樂含糖量的兩倍!
一個蘋果或梨,最多也就榨半杯果汁,一杯純果汁,需要的可不是一個水果,其含糖量勢必增加。一般而言,喝一杯純果汁,
就能喝進去 20~40 克的糖,40 克糖相當於半碗米飯,
每天在三餐之外額外喝進去,怎麼可能不發胖呢?而發胖會增加糖尿病和高血脂的風險。
血糖上升快
水果是固體狀態,需要咀嚼,胃排空的速度較慢;而果汁是液體狀態,不用咀嚼,
在胃裡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血糖上升也快得多。
大量果酸很傷牙
很多人都知道碳酸飲料會腐蝕牙齒,其實
果汁對牙齒的酸蝕不亞於碳酸飲料。
果汁壓榨後會釋放出更多的糖分和果酸,軟化牙釉質,時間長了這層保護層就會脫落,當口腔里的細菌遇上高糖,也會發酵產酸,加速牙釉質脫礦溶解。
有一種人
絕對不能喝果汁
2017 年 5 月 22 日,美國兒科學會發布了關於嬰幼兒飲用果汁的最新指南,指南指出:
1 歲以內的嬰兒絕對不能食用果汁。
因為果汁中的糖,很容易導致寶寶
蛀牙
;另一方面,喝多了果汁還會影響寶寶的奶量攝入
,甚至還會引起滲透性腹瀉
等健康問題。
就果汁本身而言,蛋白質、脂肪等含量都幾乎為 0 。如果是澄清的果汁,膳食纖維含量也非常少,對於寶寶來說也沒有什麼營養價值。
就算1歲以上,喝果汁也是有限度的:
1~3歲,每天飲用不得超過4盎司(約120毫升);
4~6歲,每天飲用不得超過4~6盎司(約120~180毫升);
7~18歲,每天不超過8盎司(約240毫升)。
切忌用果汁給孩子喂葯
有些家長為了能夠讓寶寶順利服藥,於是在寶寶吃藥的時候,順便給寶寶喝果汁或牛奶等飲品,而不是用溫水服藥,這樣的做法也非常不妥。
首先,果汁當中含有大量的
維生素
,與藥物一起同服,會降低藥效
;其次,果汁與藥物一起服用,還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
,對健康十分不利。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為了哄孩子吃藥而將藥物與果汁一起餵給孩子。
當然,吃水果也是個技術活,吃對了,才能把水果的營養價值發揮到最大。
吃水果的4個注意事項
每日1~2個水果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低鈉高鉀,不過,水果含有大量的糖分,吃太多也不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00~400克水果。
按常見水果,比如蘋果、梨、橘子等,普通的個頭的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
變換種類吃水果
同樣是水果,營養價值都各有千秋。吃水果也要各種品種、各種顏色,搭配著吃。不要迷信哪一種營養高,就只吃那一兩種水果。
不用水果代替蔬菜
整體上講,水果的營養價值比不上蔬菜。
除了棗、獼猴桃、柑橘、草莓、山楂等少數幾種,多數水果的維生素含量較低。
除芒果、柑橘和黃杏幾種外,其他水果中胡蘿蔔素含量極少,遠不及蔬菜。水果鈣、鐵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水果與綠色蔬菜根本就無法相提並論。
另外,吃水果太多,糖分會攝入過多,而蔬菜的含糖量通常很低,熱量也低,多吃不會影響熱量攝入。
不能單吃水果做正餐
水果雖然富含糖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但也缺乏脂肪、蛋白質和脂溶性維生素。
單靠水果來解決一餐,是遠遠達不到營養膳食的標準的。
文字來源:
丁香醫生、生命時報、人衛健康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苡仁(
微信號
:w13714009507)
金水相生,子盜母氣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學習艾灸、刮痧、拔罐等中醫保健方式,把健康傳遞到千萬家!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本草綱目圖解
讀《
本草綱目
》,認識中醫藥,學習各類養生保健法,讓中醫惠及每一個家庭!▲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五運六氣
這裡是中醫五運六氣愛好者社區,每天分享各種養生知識!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中醫,傳承經典,請點擊『
閱讀原文
』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