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樂清華川吳氏
世界吳氏微信公眾號:worldwucom
溫州樂清華川吳氏---(祖源總述)
溫州樂清華川吳氏
(祖源總述)
吳氏自宋宣和間遷入溫州樂清華川,至今八百多年,其後裔族群主要分布在樂清杏灣、南陽、塔橋、烏石、埭下、橋頭、麻車、嶼山、柳市花浹等村;永嘉印嶼、茶山、龍港、上日溪、鶴乘等;還有溫州鹿城、洞頭、玉環等地。人口最密集的在樂清,近四萬人。始遷祖吳隱,為福建莆田吳祭第八世孫,其世係為:祭—育—要—光繪—應—昉—詠—公述(諱隱,行十四,遷溫州樂清)。
公在閩諱隱,字公述,號奉之,「兆初」為徙樂後的號,以號行。據明山西布政使趙新《重修吳氏宗譜序》載:「從閩航海相樂之東,愛華川高嵩山水秀麗,胥宇龍角岩下。」後遷長山。兆初公業農崇儒,為人忠厚樸實,勤勞樂業,得山海之利,時龍角岩前面還是茫茫大海,東面是大片海塗,兆初公帶領家眷圍塗造田,造陡開渠,植山食海,家產日殷,為當地富戶。熱心公益,凡遇修路、造橋、建寺等公事,不少捐助,塔橋村建崇福寺,公捐田數十畝,並造涼亭一座,供路人休憩。公有遠慮,育三子讀書成才,長子吳馥為進士,累官徽州知府,次子、三子皆入太學,後其子孫皆讀書入儒,道光《樂清縣誌.補遺》載:
康熙《志》有:吳馥,字直香。登宋紹興乙丑第,初授龍泉簿,耿介自持,不受私謁,擢徽州牧。以二子登第,遂告歸。長子登,擢紹興第,授左評事,條奏金人敗盟十二事,稱旨,升河北提督兵馬。次子午,登乾道第,仕至陝西副使,以父老乞養歸。孫潮生,明洪武間以人材授慶元府同知。
吳隱遷居樂清後,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後,積產日盛,富甲一方。在發展生產、積累財富的同時,尤重教育。清乾隆間樂清縣學教諭吳本岐作《華川吳氏宗譜序》載:「播遷之餘,義方是訓,冬雪秋螢,弦誦無間,二世祖直香、三世祖清升、清時先後擢進士第。」吳隱把興家立族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
紹興十五年(1145),吳隱長子吳馥進士及第,官致徽州牧;次子吳諫太學生,後任池州通判;三子吳為入郡庠,後入太學。吳隱家族從原先的業農之家進入士族階層,成為南宋樂清望族之一。
家族人物
吳馥(1119—1181),字直香,號雲麓。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初授龍泉主簿,政聲極佳。據同時代的同鄉王十朋的學友,時任洪州府錄參的萬庚作《雲麓公壙志》說:吳馥「介直清廉,吏畏其威,民懷其德。」由於政績卓著,擢升為徽州知府。「勤學簿,勸農桑,一郡安堵。」吳馥是一個勤政愛民的清官,晚年致仕,做了不少益於鄉里的事,「鄉鄰有紛爭者,親為和解」(同上)。
華川吳氏到了第三世進入輝煌時期。紹興三十年(1160)吳馥的第四子吳登進士及第,授左評事。條奏金人敗盟,就是紹興十一年,宋、金簽訂的和戰條約,史稱「紹興和約」。不到三年,金人毀約,戰事又起,吳登上奏《御戎十二事》,「言交稱旨,擢河北軍馬節制使」。又六年後的乾道二年(1166年),吳馥第五子吳午登進士第,官湖州簽判,任上痛抑豪強,關心民瘼。次年,移知饒州,出廩賑災,還以自己的俸祿接濟窮苦百姓,政聲益著,後升任陝西經制副使。離任時,陝西父老遮道挽留,終因疾乞歸。時任國子監丞的孫元卿說他「為人聰穎天授,雅嗜詩書,嘗師王龜齡(南宋狀元),龜齡每器重之」,「公之學術,公之德政,彪炳後世。」(孫元卿《華岳公壙志》)
吳馥長子吳淵,太學生入仕,官福建建寧府莆田縣令,元初歸田,居蒲嶴,為蒲嶴吳氏始祖。
吳馥弟吳諫,太學上舍及官,授池州(今安徽九華山地區)通判,遷居仙居的千六公後裔吳時彩,官致明代兵部尚書元代詩人吳學禮,其詩收集《元詩選》和明初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吳族到明清乃至近代也出了許多聞人,如明代的慶元同知吳潮生,明代台州衛指揮使吳傳,近代的文史大家吳鷺山,《白龍山志》的作者吳永佶等,武舉吳興侯。另外遷居浙南地區的吳氏族裔,也是人才輩出。吳氏除宋代的三位進士外,還有眾多的太學生,濃厚的家族書香,生動的文化氣韻,由此形成華川吳氏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
吳氏宗譜
華川吳氏立族大約於宋末元初,由於戰亂,吳氏家族與樂清其他家族一樣在離亂中分散居住。明嘉靖十七年,吳氏第十五世孫吳景陽記載:「妬婦李憤中傷之計,聚火烹岩,致盪山川之秀,而人物兩不寧焉。於是擇里移居,以圖存之舉,副憲千八公之後,轉徙嶼門……千三公之後徙長山塔橋之南而家焉。……」事實上,是宋末元初的戰亂之際,元兵進駐樂清,大肆殺戮,不一定是某個人的作祟,但因戰亂,家族被迫分散居住卻是事實。許多家族都存在這種情況,元統治在樂雖然時間不長,但也整整有三四代人隱居不明。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離亂,族群人物隱居生息,到明初,天下大定,族群分明起來,各以遷居地為開基之地。到洪武十一年山西布政使、翰林修撰趙新撰修《吳氏宗譜》並序,這是我們現在看的吳族最早的譜本,也是第一本族譜。按趙新記載,吳族在趙譜之前已有宗譜,趙《序》曰:「按吳舊譜年遠字迷,請修於余,俾言序之,用示來裔。」這應當是事實。假定始遷祖吳隱公從宋宣和間遷樂到洪武十一年,已有二百多年,通常一個姓氏繁衍到一百年或一百伍十年左右立族是正常的現象,況且,華川吳氏在南宋的樂清東鄉亦屬大族,「世以科第顯」,必不會是二百五十年過後才立族修譜。故趙譜之前已經修過譜是可信的,趙新說「年遠字迷」的舊譜很可能修於元代,但不知湮滅於何時。(樂清吳氏文化研究會供稿)
【吳氏資訊】
【吳氏頭條】人文始祖——季札公誕辰2595周年、逝世2503年祭祀大典
大家都在看:「禮」在中國傳統法律中的地位
【吳氏新聞】熱烈祝賀灄水吳氏宗祠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圓滿成功!
【吳氏頭條】閩台吳氏一家親
?
吳氏網
TAG:世界吳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