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工專業實習系統間的互動探究

社工專業實習系統間的互動探究

內容摘要

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是將社會工作理論應用到實際當中去,是社會工作教育的重要內容。文章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描述了社會工作實習現狀,並運用生態系統理論,從微觀維度——實習學生和實習督導、中觀維度——學校與機構、宏觀維度——社會與社會工作這三個維度,探究社會工作實習系統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互動關係。文章展現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理念和現實間的落差,分析了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建立社會工作實習系統模型,為提升社工教育質量提出了積極的意見和和建議。

關鍵詞: 社會工作 專業實習 生態系統 互動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which is the function of "second teaching hall" to apply social work theory to practic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social work internship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analysis.An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from three dimensions, microscopic dimensions - students and practice supervision, medium dimensions - schools and institutions, macroscopic dimension - society and social work, I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system not only promotes mutual 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straint. Article to show objectively gap between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edu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ality, analysis of the crux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education exist, on this bas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made posi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practice Ecosystems interactive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的提出

01

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工作恢復重建已經有三十多年。社會工作遵循著助人自助的理念,一直致力於救助有需要的人群、解決社會矛盾、張申社會正義,帶有強烈的福利的思想以及公共利益。在改革開發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社會工作在一定程度下能緩解社會矛盾,在政府的推動與扶持下,在這個時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社會工作服務著廣泛的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並根據不同的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社會應用型科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高級應用型的職業人才,其特徵是實務性、操作性。狹義的社會工作是運用專業的理念與技巧向有問題、有困難的個人或群體提供專業的服務,廣義的社會工作是指促進個人與社會福利的一切措施,包括促進社會改變,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進而達成對全人類的促進與解放,增進其福祉。結合專業目標,社會工作教育注重實務教育,提倡學生直接面向社會領域不同群體,在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在實踐過程中,社會工作本科學生自身在校所習的理論與真實的社會生活不斷碰撞下,以及在督導的指導下,逐漸提高自身的社會工作專業技巧以及加深對自我、專業的理解。

02

研究問題

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實質是社會工作價值內化的過程,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系統也是圍繞著這一目標而展開。社會工作核心價值:服務、社會公正、個人尊嚴與價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正直、能力。社工應當把核心價值作為指導原則,開展工作。基於學科的價值和特性,社會工作實習堅持從認知、價值、行為全方面培養學生對社會、人類的獨

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教育理念。

然而,由於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理念和實際存在一定落差,在實際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大致歸納如下:學生並沒有在專業實習得到應有的鍛煉,也沒有比較好的輔導等等,技能無法提升,對自身專業價值產生疑惑。又或者由於資源的缺乏,實習的機構質量良莠不齊,導致教育實習效果不明顯。學校與機構溝通不順暢,就學生實習教育並沒有制定比較清晰的培養計劃,責任沒有明確區分。

學校、機構、學生、督導主體構成了社工專業實習的幾大組成系統,如何讓參與系統之間的主體元素為這一目標更好協調與工作,是本研究的目標所在之一。為此本文借用生態系統理論,通過綜合分析社會工作教育的系統的互動,將紛雜的環境抽離出互動的規律,明確主體之間的需求,再根據主體的需求,在主體之間達成一種契約,以達到主體預期的期待。

因此論文從社會工作教育系統的主體元素入手,在現社會大環境之下,研究分析學校、機構、學生、督導的主體之間的互動,從而比較清晰明了地理解現階段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情況,並通過引入資源以及改良兩者之間的溝通模式,促進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發展。學校、機構、學生、督導主體之間互動健康良好,共同把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做好,提高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在實踐中宣揚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的服務社會理念,贏得社會的認同。

(二)文獻綜述

01

國內社會工作實習教育

1.1理論分析

角色理論視角下的社會工作實習教育,認為明晰角色邊界、明確角色責任有利於解決角色困境、角色失調等問題。蔣艷(2010)以督導為研究對象,認為督導對學生實習質量的負責,指出學校督導缺乏實務的經驗以及機構督導缺乏社會工作專業素養,無法在專業上給與學生很好的指導,呼籲督導在幫助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給予專業實務技巧的指導以及情感性的支持。周丹紅(2005)認為高校與機構的合作是基於合作雙方的目標和利益的一致性,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源挖掘較高層次的實習合作機構。楊斌(2016)反思社工專業實習生的角色,指出社工實習生易遇到角色困境、角色失調現象,原因是社會對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比較低,社工實習生自身能力不足,學校安排不當或者督導實務能力不強,社工實習生更應該發揮自主的能力,認真對待專業實習。綜上所述,明確參與各方的角色與責任至關重要,學院要擔任實習組織者的責任,機構要擔任實習合作者的責任,學生要擔負著實習主宰者的責任,督導老師要擔負指導者的責任,四方做好各自的角色,實習教育會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

從系統理論看待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曾麗萍、全祖賜(2015)結合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將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分為互動系統、組織系統、社會系統。互動系統包括學生、家庭、老師,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以及在實習單位的選擇上,會受到家庭、老師的影響。學校、社會工作院系、機構構成組織系統,組織系統學校投入與不投入、機構專業不專業最終影響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效果。社會系統包括社會價值、政府、市場,社會對專業認同感,政府對社會工作的投入程度,市場影響因素等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兩位學者指出社會工作實習系統隨著環境變化,重新生長出新的枝幹。吳雪(2016)在系統理論下探究社會工作實習困境,以實習生內部小組建設為出發點,通過實習生小組給實習生增能,充分發揮實習生的主體能動性和積極性。

1.2影響社工專業實習的因素

逯曉瑞(2008)認為社會工作實習受到自我的價值與行為以及外在的環境的影響。個體的基本特徵如性別、年級、專業認同感等對社會工作實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個體可以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來積極面對實習這種體驗式的教育;對於實習督導,要由經過系統化的社會工作理論以及豐富的一線經驗的教師擔任;盡量選取具有培養社工資質的機構;從制度上建立科學的教程體系、實習管理制度、督導制度等。

在認同缺失背景下,社會認為社會工作專業性不強以及社會價值低,是不值得投入大量資源發展社會工作實習教育。要發展社會工作實習事業,首先要贏得社會的認同感,其次是在最開始階段,往往需要政府的扶持,並須有學校、機構輔助。

張榮,龔曉潔(2006)認為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障礙主要是實習資源的不足,主張挖掘本土資源,如尋找專業性強的機構的合作、加強督導的專業性、引入一線社工資源。汪玲萍、李紅芳和劉玉蘭(2009)指出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存在諸多的困境,認為社會環境是影響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根本因素,建議建設適宜的社會工作發展環境,如加快建設社會工作制度,提升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同感,促進社會工作發展等。

1.3社工實習模式和經驗

目前社會工作實習研究熱點是社會工作實習模式探索,提出資源整合模式、實習系統模式、整體性合作模式、實習督導模式、社區模式等模式。資源整合模式和整體性合作模式都是從各方需求出發,學生、學校、機構、老師、服務對象、政府機構,高等教育部門出台社會工作教育政策,提高經費支持、組織協調、開放的專業自主環境,院校和機構搭建實習平台,實習督導老師以教育取向整合資源,以學生為本,學生以個人實踐理性與案主服務需求為主,服務對象能享受優質專業服務。實習系統模式是關注社會工作實習整個體系,社會工作價值-課程設置-督導制度-實習基地-專項實習,實習督導模式則是強調督導重要性,還有各種實習基地專業實習模式,不同的實習環境教學方案也要有所變化。

香港各高校認為社工實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實習教育對社工學生是很有必要的。香港高校的社會工作教育擁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實習培養制度:社會工作實習是一種教與學的形式,學校與機構簽訂共同培養社會工作計劃,促進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督導有責任也要有能力幫助學生在專業的覺察已經給予適當的情感支持;實習內容要求專業化和多元化;實習評估由學校、機構共同承擔;實習時長至少要達到800小時以上。香港實習教育在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慢慢變得本土化,符合自己生長的環境。

02

國外的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多樣化

英美都是社會工作的發源地,社會工作教育比較成熟,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有一定的參照意義。英美兩國結合本土國情,選取不同的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英國採取實務取向社會工作教育模式,美國更傾向於學術取向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實務教育重視實踐技能與方法,注重微觀社會的觀察;學術取向則是重視人才的素質與能力,注重知識與研究。教育模式影響實習模式,兩國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的不同,實習教育模式有所區別,一致的是兩國注重實習教育的發展。

2.1實習時長

社會工作實習時長國際標準時長800小時。在實習時長方面,英國要求的實習時長要比美國更長,英國比美國更加註重實務教育。英格蘭、威爾士與蘇格蘭要求社會工作本科、碩士實習時長200天,北愛爾蘭要求的時長更長,本科、碩士實習時長達到240天。美國本科實習時長400小時,碩士900小時。

2.2實習內容

在實習機構、實習內容的要求方面,英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注重服務機構和服務內容的多樣性,本碩生都需要在兩個不同的服務部門進行實習,服務部門包括法定部門(政府)、志願組織、私營部門,並至少服務兩種不同服務對象(兒童、青少年、青年、中年人、老人);美國社會工作教育由於更偏向於學術性,實習機構和實習內容則是教學機構按照一定的標準安排實習。美國實習教育包括兩個階段:初級和高級,初級和高級階段實習要求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初級要求初步認識和了解社會工作內容,高級階段則是能準確認清案主的需求,評估服務的質量,以便更好改進下一次的服務。

2.3實習督導

實習督導,美國實習督導要求求是碩士以上並有2年的工作經驗,要與學生實時聯絡,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的專業技巧提升。實習督導和實習輔導員共同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標準是CSWE社會工作職業者標準。

2.4英美實習模式和經驗

英美不同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影響實習教育模式,造成培養社會工作人才專業化的程度不同的情況。美國的社會工作有比較完整的學術系統,學術能力強,是美國福利的中堅力量;英國的社會工作教育則是偏向於職業化的教育,在教學系統處於比較邊緣地位,提供低層次的福利。社會工作教育模式是由兩國的福利國情決定的,英國需要低層次的福利來減輕福利壓力,美國的福利是選擇性,社會工作教育需要注重專業性和能力的提升來獲取市場。根據我國人口眾多以及經濟發展中的國情,我國應該同時發展學術取向、實務取向社會工作教育,同時根據不同社會工作教育模式制定標準的實習教育流程。

03

小結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最初研究只是簡單表明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困境,如社會認可度低、專業性實習機構不足、專業督導缺乏和案主資源難、實習學生對專業實習認同低等。隨著社會工作發展,更多學者由簡單現狀的描述轉入到更深層次的探究問題原因中去,試圖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出發,闡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現狀,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目前關於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之間的互動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然而明晰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從整體上把握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具有一定的意義。因此本文從了解社會工作現階段的專業實習情況入手,探索社會工作教育系統主體(學校、機構、實習生、督導)之間的互動情況,找出主體互動的困境,構建理想的互動模式,促進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和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發展。

(三)研究設計

01

概念界定

社工實習系統:行動系統(實習生)、指導系統(督導)、組織系統(學校)、合作系統(機構)組成社工實習系統,系統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結構,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系統之間既相互促進又制約,既獨立又相互依賴。

互動: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02

理論依據

2.1.系統理論

系統,即部分構成整體,部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系統一般論,最初由貝塔朗菲(L.V.Bertalanffy)提出,所有的有機體都是系統,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與環境發生交換,要素之間關係影響系統的功能。他運用生物的理念,建立獨特的價值理念,希望一般系統理論能夠應用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系統上。系統論主要觀點:開放的系統如同細胞一樣,具有邊界,精神和物質能夠穿過邊界進入到系統內,廢物能夠通過邊界排泄出來。相反沒有跨邊界的交換的系統是封閉的,當邊界出現能源交換的情況,系統由封閉變開放。

基於一般系統理論的基礎上,盧曼提出一般社會系統論,認為社會系統是從整體社會到具體特定的行為模式的制度化,社會系統包括社會整體、組織系統、互動系統。他強調系統的可再生性,通過溝通,重生新的要素和要素關係,維持系統的穩定性。

2.2.社會交換論

社會交換理論借鑒經濟學,認為人的行動實質是利益的交換,並追求利益最大化,純碎是理性行為。布勞結構交換論,認為社會交換以別人是否作出報答性反應而決定是否發生,假如當別人做出報答性反應就發生,相反則沒有。社會交換最重要的規則是平等互惠。吸引-競爭-分化-整合四個階段是社會交換的主要過程。同時,布勞認為社會交換是基於共同的價值和原則而發生的。

2.3.社會角色理論

社會角色即是與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所佔有的社會地位、其具有的社會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與義務所構成的規範以及規範指導下的一系列行為模式,是社會(社會中的其他人)對於在社會關係網路巾處於某一特定的行為期待社會角色概念包含了子個層面的重點:社會地位、行為模式以及社會期待。社會角色,如同社會劇本創造出來的角色,演員要按照社會劇本、社會情境、社會期待等要求在社會大舞台,自我表演和發揮。

03

研究分析框架

本文主要從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參與角色(實習生、督導、機構、學校)劃分四個系統(行動系統、指導系統、合作系統、組織系統),並考慮社會環境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影響。從微觀維度:實習生與督導,中觀維度:學校與機構,宏觀維度:社會環境與專業實習三個角度出發,探究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之間的關係以及互動。以下是研究分分析框架 。

04

研究方法

4.1研究方式

本文採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對社會工作實習現狀進行研究。定量研究用問卷調查了解社會工作實習現狀,以數據、圖形等呈現結果,進而對結果進行進一步描述性分析,最後是對社會工作實習系統之間的互動的深度分析。另外,定性研究方法作為輔助研究方法,通過對實習生進行深度訪談,從側面了解系統之間互動的內容,補充定量研究無法獲取細緻的內容,以便歸納出互動規律。

4.2資料收集

4.2.1問卷調查法

本文採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線上線下向學生髮送問卷,受訪對象主要是18屆廣東某一高校本科社會工作學生。問卷設計以系統理論為基礎,共設計29個問題,3個開放問題,26個非開放問題;變數層次包括定序變數、定類變數;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專業實習基本信息、專業實習具體情況、學校、機構和督導的基本情況、滿意度調查。本次研究收問卷共59份,無效問卷2份,有效率達到96%。在這次調查中,77%受訪人群是女性,23%是男性。另外,接受此次受訪人群主要是大四,所佔比例是88%,可得出大四是接受專業實習訓練的主要人群。

4.2.2深度訪談法

筆者進行深度訪談,共訪談2個社工實習生,他們都是18屆廣東某一高校本科社會工作學生。訪談內容包括了解學生與督導、學校、機構之間是如何互動,以及對社會工作實習的看法,同時從社工實習生間接了解學校與機構兩大主體的態度與做法

4.2.3文獻法

查閱大量的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文獻,收集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現狀、分析、建議等方面的資料。

4.3資料分析

收集到的資料主要是從微觀層面:行動系統(實習生)與指導系統(督導)、中觀層面:組織系統(學校)與合作系統(機構)、宏觀層面:社會環境與社會工作環境三個方面來整理和分析。論文採用統計工具SPSS.18.0對數據進行分析,首先建立SPSS數據文件、數據的加工整理,使用描述性統計方法、相關性檢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最後是解釋分析結果。另外,論文用EXCEL工具輔助製作圖表,用於描述性統計分析。通過訪談資料歸納和總結,用於補充說明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之間的互動。

二、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現狀描述

(一)實習基本情況描述

01

實習機構多元化

專業實習機構多元化,有家綜、老人院、醫院、非社會工作機構、福利院等,其中家綜佔到37%,非社會工作機構佔到17%。實習機構選取方式以雙向選擇為主,在學校鏈接實習機構支持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機構,機構也可以自主選擇學生,增加學生和機構的自主性和積極性。60%學生是雙向遴選基地的選擇方式,21%是學院安排,19%是自主選擇。

02

專業實習時長滿足課程要求

由圖一數據可得,專業時長集中到1-2個月(包括2個月在內),百分比51%,24%是2-3個月(包括3個月在內),21%是3個月以上,1個月以下是4%。大部分受訪社會工作學生專業實習時長是集中在2個月,基本符合某高校實習時長200小時的要求,還有相當大比例的同學專業時長是超過學校時長要求,差不多達到50%。實習時長超過3個月的學生,一部分是可能出於對社會工作的喜愛、繼續從事社會工作的意願強或者繼續完成機構任務。

圖一實習時長百分比圖表

在社工實習生對專業時長滿意度中,總體對專業時長為1-3個月的設置還是相當滿意,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達到71%。在實習時長3個月以上,實習時長超過課程要求,滿意度有所降低,比較滿意和一般分別是12%、9%。

表一專業時長滿意度圖表

03

實習工作內容專業相關度高

專業實習工作內容,77%是日常輔助性工作內容、64%是社會工作實務,社會工作實習生在機構工作內容更多是輔助性,接觸到社會工作實務可能比較淺層,傾向於體驗式實習。由圖二數據可得,42%受訪社會工作實習生認為專業實習工作內容與專業相關度達到75%到100%,其次31%受訪社會工作實習生認為專業實習工作內容與專業相關度是25%-50%,23%受訪社會工作實習生認為專業實習工作內容與專業相關度是50%-75%,只有4%專業相關度是25%以下。根據數據可得出,實習工作內容與專業相關度相當高,專業相關度50%以上達到73%。學生可以在專業實習中接觸到有關社會工作專業內容,了解社會工作操作流程,並參與到一定的項目,從而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實務能力。

圖二實習內容專業相關度圖表

(二)行動系統的價值與行動統一

01

專業認同感與實習滿意度

專業認同感是對專業的價值、理念、技能的接納程度。社會工作實習生對所學的專業價值理念的認同感,潛在會影響此次實習評價。故提出假設社會工作實習生的專業認同感與實習滿意度兩個變數有顯著性相關。

根據專業認同感和實習滿意度Kendall"s tau-c係數檢驗結果,顯著性概率P遠遠小於0.0001,拒絕零假設,專業認同感和實習滿意度顯著性相關,Kendall"s tau-c係數是0.390,相關性還是較強,符號是正向的,可以認為專業認同感和實習滿意度是正相關。

02

實習動機與能力提升

在社會工作實習教育中,實習生能力提升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例如機構的重視程度、督導的作用、社會的專業認同感等等,但無疑社會工作實習生內在的價值觀、實習動力也會影響能力的輸出。根據本次調研數據可得,實習動機最主要是滿足課程設置的學分要求、佔到75.44%,其次是了解社會工作內容和增加社會實踐經驗,提升專業能力動機最弱。

根據表二數據,在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同一列中,實習目的和能力提升同是專業能力,百分百是81.08%,是最高,其次是了解實習社會工作內容。懷著提升專業能力的目的,相比其他學生更具有驅動性,在實習工作過程可能比較積極,積极參加機構實務,專業能力和素養得到提高。相反,出發點是僅僅滿足學分要求而去實習,69.77認為專業能力得到提升,排在倒數第二位。為了學分而去實習,關注點不在專業上,整個專業實習過程在實務方面可能比較消極,沒有得到很好的專業訓練,故專業能力沒有得到很大提升。

表二實習目的與能力提升

03

小結

社會工作實習生價值態度(專業認同感、實習動機),在一定程度會影響行動的模式、實習態度、實習評價等,最後以直觀的結果呈現。行動系統的價值和行動模式的一致性,會以內在的價值觀為指導與外界(學校、機構、督導等)交流,通過實踐和行動改變外在的世界,同時通過外界反思自身的價值與態度。

(三)督導系統專業性較強

督導是指導系統,職責是督促學生社會工作實務的完成,幫助學生實務能力提升以及加深對專業、自我的了解,同時給予情感支持。指導系統的作用是指引學生在專業上道路前進,在社會工作實習教育佔有很大的地位。根據圖三數據,51%實習生認為督導比較專業,19%實習生認為督導非常專業,只有4%認為督導比較不專業,總體上督導專業性高。另外,大部分實習生認為督導幫助很大,52.63%實習生認為實習督導幫助比較大,19.3%實習生認為實習督導幫助非常大。

圖三督導專業能力餅圖

(四)組織系統的組織能力單薄

衡量一個組織系統的組織能力,考量標準是這個組織系統運用資源來組織活動的能力,評價因素有兩個:資源數量和質量、運用資源創造的價值。結合學校已提供的資源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推測學校組織社會工作實習活動的能力。根據表三數據可得,學校主要提供的資源有鏈接實習機構,組織雙向遴選會,創造平台,以供機構和學生雙向選擇;提供督導老師,指導學生專業實習;資金的支持方面偏小。最希望改善的地方是增加實習督導,支持人數達到70.18%,由於學校督導資源不足,採取輔導方式多是一對多,學生很難得到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從學校督導老師獲取的幫助較小,專業能力提升有所限制。其次是完善課程設計,64.91%學生並不滿意學校的實習課程設計,希望實習課程設計更加系統化和可操作化。學校提供給學生的幫助最大是鏈接機構,學生對這方面比較滿意,但還是希望可以學校可以增加實習基地。學校作為組織方,已提供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所需的基本資源,完成組織社工實習活動的任務,但督導明顯資源不足,建議增加督導數量或者培訓已有的督導。

總體上看,組織系統的組織能力較為單薄。組織系統在鏈接機構方面較為優秀,但在提供督導老師的支持、實習制度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目前存在的問題,學校只是簡單把實習生送到機構實習,並沒有針對性的督導去引導學生的專業實習,更沒有清晰的實習制度去維持實習效果。組織能力靠的不是個人,它是深植於組織內部,是整個組織的靈魂,並且是可持續的,可以幫助組織創造以及維持價值。組織系統(學校)的靈魂則是一套完整、成熟的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培養制度,決定組織系統的資源運用方式、可持續度等。

表三學校可提供資源和需改善項目表格

(五)合作系統的專業性和重視度正相關

機構是合作系統,配合學校共同完成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機構的專業性強弱和對實習重視度會影響投給實習生的資源多少以及培養實習生的方案,最終輸出社工實習生專業能力的提升高低。根據專業性和重視度相關性檢驗結果,顯著性概率遠遠小於0.0001,小於顯著性水平0.01,拒絕零假設,認為機構的專業性和實習重視度有關。Kendall"s tau-b係數是0.584,正相關性較強,可認為機構的專業性越強,機構對專業實習越重視。

三、社工實習系統的互動

(一)微觀維度:以專業為互動基礎的行動系統與指導系統

01

行動系統與指導系統互動頻率低

根據本次調研數據可得,實習生與督導互動頻率低,大部分實習生並不滿意互動頻率。在實習期間,61.4%實習生沒有與學校督導聯繫,29.82%學生與學校督導互動頻率每個月1-2次,7.02%學生與督導互動頻率是每個月3-4次,1.75%學生與督導互動頻率是每個月4次以上,大部分學生與督導互動頻率非常低,只有少部分學生主動積極與督導老師討論專業實習問題,尋找幫助。

02

以專業為基礎的反思互動關係

行動系統與指導系統之間是以專業為基礎建立的指導與被指導的互動關係。行動系統與指導系統之間共同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價值,互動內容主要也是圍繞著專業實務展開。督導是作為一位指導者,對學生的專業實習實踐進行定期、持續的監督和指導,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術,引導學生將專業理論與技術應用到實務,同時也提供情感支持和力量支持,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學生作為一名被指導者,接受指導者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監督和指導,主動積極向指導者反饋實習成果。

互動的魅力就在於它給予雙方各自的反饋。兩者是以專業為溝通橋樑,行動系統向指導系統反映專業實務情況,指導系統給以專業和情感的支持,引起行動系統對自我的專業價值和實踐的反思;同時行動系統的實習情況也會引起指導系統對於專業實務、專業技能、專業價值、指導方法等的思考,這形成反思與再反思的循環關係。例如,一名實習生向督導請教如何如何處理社工與案主關係過於親密的問題,督導指導該名實習生如何和案主界定界限、重新建立專業關係,實習生按照老師的指導修正自己以前的態度和做法,和案主保持專業關係,同時這件事件也加深督導對社工與案主之間關係的理解和思考。

圖四行動系統和指導系統的反思性圖表

(二)中觀維度:以利益為互動基礎的組織系統和合作系統

學校、機構、學生形成三角關係,學校是組織系統,機構是合作系統,學生是行動系統。組織系統根據現有的資源,如人際資源-可合作的機構,人力資源-實習督導,資金等組織社會工作實習,對專業投入程度影響實習的質量。機構則是站在合作者的角度,是合作系統,和組織系統共同為行動系統的實習負責,機構對實習的重視程度和專業程度等等因素在程度上會對社會工作實習產生影響。學校與機構既存在合作與矛盾,兩者又是如何互動,共同解決矛盾。

01

組織系統和合作系統的協調

在滿意度調查中,學生對學校與機構之間的協調還是比較滿意,49.12%受訪實習生持比較滿意態度,5.26%實習生持非常滿意態度,10.53%持不滿意態度。學校和機構基於兩者目的之間建立合作關係,學校是為學生鏈接合適的實習單位實習,完成教育任務和創造合適的社會工作發展環境;機構則是一方面基於自身發展,需要實習生幫忙完成機構工作,另一方面又肩負著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責任。兩者的互動基於實習前、實習中、實習後。實習前,學校向機構發布信息尋求合作,並通過簽訂實習協議確認合作關係;實習中,兩者會就學生實習內容進行交流;實習後,機構和學校共同評估學生的實習成果。

圖五學校與機構互動流程圖

02

輸入以利益交換基礎的互動關係

組織系統和合作系統以交換資源為互動基礎,實現各自的利益。兩者目的不同,學校是完成教育組織職責,構建實習橋樑,組織系統出於機構運營目的,降低人力成本,增收收益。組織系統向合作系統提供實習生資源,合作系統向組織系統提供實習基地平台資源,基於平等互利原則,兩者締造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合作中隱藏著制約關係,只有兩者核心利益不受到損失時,才有可能繼續為共同利益繼續維持合作關係。例如某實習生因作品原創權與機構產生糾紛,請求學校協調,幫助解決問題。機構堅持實習期間實習生的作品原創權屬於機構,機構有權使用;實習生堅持作品原創權屬於個人,機構使用要經過本人同意。學校與機構協調不成,最終終止與機構合作關係,安排學生到另一家機構實習。爭議表面是作品原創權歸屬問題,實質上是利益,學校要肩負教育者的責任,維護學生的核心利益,機構要維護自身合法的利益。當矛盾不可調時候,觸犯各自的利益,組織系統和組織系統的對象可能選擇終止合作關係。

(三)宏觀維度:以社會價值為互動基礎的社會環境和社工實習系統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的部分以及整體都受到社會環境(制度、經濟、文化、價值等)的影響。如果把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每一個子系統比較細胞,整個系統比作器官,社會環境則是細胞外液,系統是泡在細胞外液中,無時無刻與系統進行交換資源,同時系統本身也保持自身的邊界性。筆者主要從社會價值、經濟來討論社會環境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的影響。社會對社會工作專業認同感會影響實習教育,專業認同感越強,投入資源給實習教育越多,實習教育發展潛力更大。一般來說,社會會根據現有的背景環境,判斷該專業給社會創造的價值多少,根據專業價值反饋資源、社會地位、社會支持等。另外,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會受到市場的影響,一個重要評價要素是薪酬。薪酬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該專業決定在社會分工中價值。在此次調研中,78.95%實習生希望可以提高實習生工資待遇,大部分實習生比較不滿意現有的工資待遇。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也要考慮市場的影響,提高社會工作專業性,證明其社會價值,提高薪酬,留住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四、結論與討論

(一)構建社會工作實習系統模型

帕森斯社會系統理論,認為社會系統是指一定情景下相互互動的個體所構成的一類系統。參照帕森斯社會系統理論,我們可以把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看成一個系統,根據行動體(角色)劃分四個子系統,包括組織系統(學校)、合作系統(機構)、指導系統(督導)、行動系統(實習生),系統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子系統受到社會環境(制度、文化、經濟、價值)等的制約與調節的影響。整個社工專業實習系統是泡在社會環境液體中,系統的整體或者部分時時刻刻與社會環境進行交換,處於流動狀態。其中,督導系統部分和組織系統與合作系統有交集,督導系統和組織系統交集部分是學校督導,督導系統和合作系統交集部分是機構督導。從結構-功能分析方法出發,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系統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構成的要素具有各自的作用,組織系統功能是組織資源,建立聯繫,合作系統配合組織系統完成社會工作實習教育任務,指導系統則是引導行動系統的工作和價值,行動系統是受教育功能。

社工專業實習子系統具有獨立性和開放性,如同生物細胞具有邊界,子系統外的物質可以進行進入到系統內,系統內的物質可以與外界交流。當系統不再開放,變封閉,廢物不容易排除,系統反應變遲緩。社會工作教育系統具有穩定性,維持自身的穩定和均衡,因為受到子系統與子系統、子系統與總系統之間、總系統和外界(社會環境)的相互制約和聯繫。同時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具有動態性,根據系統自身的規律和以及適應外界的變化,對系統本身進行改變,以重新維持系統本身的穩定性。整個系統傾向於保持自身的穩定,以平穩的姿態成長;當受到外界的衝擊,打破原來的平衡,又會形成新的平衡。

系統之間交換各自資源,為了發生最大的利益的滿足而發生交換,當利益受損時,可能會制約或者終止交換。系統互動基於公平互惠的原則,擁有一套共同的價值,能夠使參與的角色得以相同的情境下進行交換。子系統基於各自的功能與需求,與另外的系統建立聯繫,互動過程中,利益公平交換,本質上維持系統的平衡。平衡的交換,生成相互依賴的關係,如果不是平衡的,就會重新分化整合,形成新的平衡關係。當雙方共同利益一致,並且在不損壞各自的利益,兩者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兩者是相互依賴關係;當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損或者共同利益不再一致,行動會受到制約,甚至會尋找另外潛在的合作者。

社會工作實習系統有反思性,但溝通頻率低,影響系統反射性。盧曼系統理論認為反射性是溝通的一種產物,社會系統對行動本身進行反思,以便調整自身行動來適應環境。不同要素及其關係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要素之間通過溝通來聯繫。溝通包括信息發送、信息傳遞、理解、接受或者拒絕等過程。根據本次調研數據, 61.4%實習生沒有與學校督導聯繫,實習生和學校督導溝通次數較少,學校督導無法知道實習生的實習情況就無法準確給與指導意見,實習生也無法接收學校督導的經驗意見也不知如何調整本身情況。長期以往,最終由於溝通不夠交換信息不充足,無法對各自的行動進行反思,雙方就很難就環境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影響系統的穩定性。

(二)建議

1.增加學校實習督導,加強督導與學生的溝通

根據數據所得,61.4%實習生沒有與學校督導聯繫,實習生與學校督導溝通聯繫非常少,實習生得不到專業上的指導,學校督導也無法獲取實習生的情況。互動頻率低,根本原因是督導資源不足,督導無法照顧所有學生,只能靠實習生積極主動尋找老師的幫助,另一方面學校並沒有設立完整的實習課程計劃,沒有明確規定督導與實習生的溝通次數、溝通內容、溝通結果、溝通反饋等。70.18%實習生希望學校可以增加督導數目,希望可以與督導多交流。目前學校督導主要是由教職老師擔任,如果學校沒有足夠的專業老師資源,建議學校客請社工機構的一線社工來擔任學校督導或者對其他老師進行專業培訓。

2.提高社工實習生實習待遇

在本次調查中,78.95%實習生希望可以提高實習生待遇。據調查社工實習生待遇並不高,有些機構只是象徵性給以實習補貼,補貼遠遠低於市場平均實習待遇,甚至有些機構不給予任何補貼。實習待遇差,社工實習生可能會降低其專業認同感,考慮以後就業不會選擇社會工作。實習待遇差,社會工作行業吸引不到高水平專業人才,行業得不到有效發展,社會認同感繼續走低,實習待遇繼續降低,這是惡性循環。要提高實習待遇,關鍵是提高自身的專業性,增強社會價值。學校要與社會接軌,注重培養社會工作學生的實踐性和研究性,提高專業價值;學生本身也要積極主動學習社會工作,提高社會工作實務能力,機構自身要目光長遠,重視人才培養,提高實習生待遇。

3.多方引入資源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得不到有效發展原因是國內關於這方面的資源太少,並且實習教育還在初級階段。學校尋找實習基地平台,不一定局限於社會工作機構,也可以是其他政府服務部門、事業單位、公益性機構、企業等。學校可以適當放鬆實習基地的要求,從而豐富實習基地的多樣性。督導資源可以是學校在職的老師,也可以是學校外的一線社工。教育部門要重視社會工作教育發展,加大社會工作教育的投入,引導建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網路。學校方面也要增加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資金投入,在專業實習前,組織多次的社會工作體驗實習,或者學校對學生進行實習前培訓,加深對專業、行業、實習的了解。

(三)研究反思與討論

本調查研究方法主要採用定量和定性結合,加以說明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系統。但是,由於研究對象較狹窄,限於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回收問卷有一定難度。回收有效問卷只有57份,雖然已經大於統計學上最低樣本量30,但是樣本量不夠大,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差,削弱了數據的可信度。為了減少誤差的影響,筆者盡量選用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例如相關性檢驗放棄交叉列聯表卡方檢驗,選用Kendall"s tau-c或者Kendall"s tau-b。因為由於樣本太小,交叉列聯表中有20%以上單元格的期望頻數小於5,不宜使用卡方檢驗。另外,本調查研究大部分只是簡單闡述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現狀,並且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分析,但是分析還是比較淺層,分析深度不夠。例如社會環境明顯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因為社會環境的複雜性,本文只是簡單介紹一些社會環境哪些因素對實習產生影響,沒有數據或者實例來證明觀點。

參考文獻

萬江紅,逯曉瑞.從參與角色看中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現狀.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8(09).

肖小霞.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困境與—角色理論的視角.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07(02).

肖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的本土性探討—資源概念的引入.社會研究,2008.

向榮.中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再探索—建立與完善實習基地及其督導制度.雲南高教研究,2000.

李飛虎.對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教育的幾點思考.中國特色社會工作論壇,2009.

劉煦.認同缺失背景下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教學的思考.專業教學研究,2009.

劉斌志.香港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經驗與啟示.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06(3).

朱眉華.在理想與現實間的徘徊—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教育的反思.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1).

李青霞.社會工作實習參與者的角色與責任分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08):182-183.

楊斌.社工專業實習生在社區工作中的角色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6.

吳雪.系統理論視角下社會工作實習困境探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6.

曾麗萍,全祖賜.盧曼社會系統理論視域下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研究[J].社會工作,2015(03):96-106+127-128.

蔣艷.反思社會工作實習中的督導[J].科技信息,2010(26):413.

何雪松,趙環,程慧菁.英國的社會工作實踐學習:模式、運作與啟示[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04):1-4+11.

柴定紅,熊貴彬.英美社會工作教育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9,36(11):17-21.

汪玲萍,李紅芳,劉玉蘭.論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本土處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05):85-87.

龔曉潔,張榮.慈善事業與社會工作的關係探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20-22+65.

周丹紅.地方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基地建設途徑的探索[J].廣西工學院學報,2005(S2):104-106.

文/張海秋

編輯/吖通~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財大社工 的精彩文章:

薩提亞模式對強戒人員家庭關係的研究

TAG:廣財大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