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展開聊聊今年互聯網女王報告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張圖

展開聊聊今年互聯網女王報告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張圖

報告第一張圖就很震撼。

雖然知道智能手機出貨量高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但看到這張圖的時候還是嚇了一跳。原來就算加上印度、非洲這些待開發的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徹底到頂了。

其實這背後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該有智能手機的人確實也都有了。現在路上要是看到誰還在用功能機,回頭率絕對很高(時尚圈人士應該了解一下)。

另一方面廠商們也確實江郎才盡,沒有像觸控、大屏這樣劃時代的改進,大家當然沒了換機的動力。

鎚子開始回歸PC機,小米把後殼透明當做賣點就是典型案例。拜託,人家瑞士手錶的後殼透明是為了看到精密的齒輪之美,除了技術宅誰會把手機的集成電路當藝術啊啊啊!

一個零增長的市場是很可怕的,這意味著市場蛋糕就這麼大了,誰有本事誰搶吧——接下來一般就是行業利潤率急劇下滑,大量公司退出市場。看看筆記本行業,在2000年中期達到行業巔峰後,只用了幾年時間,現在就只剩下那麼三五家公司了。

不過好在老大蘋果這幾年也是real不爭氣,讓android陣營還有了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的機會。

只希望硬體廠商能夠趕緊開動腦筋開發出下一代承載信息和服務的設備,之前寄予厚望的可穿戴設備和VR設備看起來都涼涼了。

報告里說,當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50%之後,想再增長就很難了。這個我倒覺得未必,因為互聯網和一般的技術不同,相對應的應該是自來水、電力、燃氣這些公用基礎設施,而這些都是可以達到普及率100%的。

所以過去十年互聯網普及率翻了一倍,接下來還有一倍的空間——當然更多的是留給欠發達地區的空間了。

那已經普及互聯網的地區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呢?也未必,下面這張圖顯示大家花在數字媒體上的時間還在持續增加。

想想也挺可怕的,6個小時意味著什麼?除了吃喝拉撒睡,大家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耗在各種載體的互聯網上——看起來我們離徹底進入虛擬世界也不太遠了。

而在這其中,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在2014年以後就開始超過電腦——如果剔除工作需要,估計這個差異會更大。

這造就了依附於手機端的各種服務大爆發。這些服務具有兩個共性,一個是需要位置服務(附近的吃喝玩樂社交類),另一個是需要即時響應(出行類、移動支付類)。

Google不就統計過么,現在搜索附近有什麼的人變得多得多了,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使用手機搜索吧。

下面幾張圖是關於電子商務的。

很有意思的是,現在的電商被分化成了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傳統的由用戶發起的需求。他們有明確的購物需求,去搜索引擎或者電商網站上尋找,然後下單購買,這個造就了Google和Amazon這樣的廣告巨頭,放在國內顯然就是百度和阿里。

另外一種則是這幾年新興的,由社交媒體推動的產品發現+購買模式,激發的是用戶原本沒有意識到的購買需求。

如果說第一種傳統模式還只是線下商場和超市的在線版,不管怎樣需要用戶先有購買商品的需求,那麼第二種就完全是互聯網獨創的消費模式了。

無論是各路自媒體和網紅做電商和帶貨女王,還是品牌把廣告投放在社交媒體和信息流平台,都是刺激用戶消費需求的新手段。

這種模式在電商的佔比雖然兩年內翻了三倍,但還是只有6%,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所以我們看到各路自媒體和微博博主活的瀟瀟洒灑,融資一融幾千萬上億,可比那些前幾年紅火的電商平台,像聚美優品、唯品會之類的好多了。

那麼這種模式最有利於什麼樣的消費品企業呢?不是寶潔啊大眾汽車啊這類強勢品牌主,而是原本由於渠道實力薄弱難以觸達消費者的「小而美」品牌和「初創」品牌。

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女王報告里展現出來的這些美國直銷品牌從推出到營收達到1億美元平均時長只需要三年,而在中國這個更大的單一市場中,這個期限恐怕還要壓縮。

但也不都是好處。昨天在和朋友聊,為什麼現在線下零售會回暖,特別是發家於線上的品牌,像三隻松鼠、小米這些紛紛轉戰線下?他們難道不知道線下成本高嗎?

這隻能證明,線上的獲客成本正在變得更高。

想想也是,線下的店面只要付了房租它就在那裡,走過路過的人總歸都能看到,獲取流量是不需要額外花錢的,而線上信息量現在各種爆炸,如果你不持續投放廣告,不斷的找各種流量平台導流試試看?很可能你的品牌和店面就很像在一個荒島上無人問津,一點流量都沒有。

這體現在消費品公司的利潤表上,就是銷售和管理成本的顯著增長。

下一組有意思的圖來自於過去三個18年間,美國普通家庭開支分配比例的變化。

個人認為中國現在大概相當於美國1990年時的水平,而未來趨勢是一樣一樣的——花的更多的是在住房、醫療、保險上(教育沒有單列,如果單列肯定也是上升的),比例變小的是必需消費品,像吃、穿這些。

所以最近國內二級市場熱愛的「啤酒飲料火腿腸,花生瓜子速食麵」,短期看邏輯是通的——大家口袋裡有錢之後,對於低單價的大眾消費品價格變得沒那麼敏感,而提價有利於增厚利潤。但長期看,這些品類沒有什麼量上的增長空間,還是關注醫療、教育這些家庭開支比例會顯著上升的領域才是王道。

最後打一組雞血吧。

雖然因為貿易戰等一系列事件,大家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實力其實離發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遠,但是在美國人看來,中國的成就已經驚為天人,不能不視為一個重大威脅。

以互聯網領域為例。

從互聯網巨頭的分布來看,五年前中國還只有寥寥幾家上榜,而且像騰訊阿里的市值和最前面的蘋果、微軟、谷歌差距甚遠。

而五年後,不僅中美兩國頭部的幾家巨頭市值已經旗鼓相當,而且從十到二十名的二線霸主們,中國佔據了半壁江山還不止。另外,整個互聯網的天下基本就是中美兩國的,壓根沒有日本歐洲什麼事了。

而如果看中美兩國互聯網巨頭的用戶質量,其實美國公司的強勢是建立在國際化的基礎上。一方面這在經濟下行周期有一個分散風險的好處,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們要應對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和政策衝突——最典型的就是最近歐洲GDPR的生效讓這些巨頭增加了很多合規成本。

而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暫時還是以本土用戶為主,這意味著海外擴張潛力巨大,而且對於單一國家的運營來說,成本會顯著較低。

手機和家電可以說是當今中國製造業的兩個典範行業了。從2010年接近0%到現在全球份額40%,這確實是個「中國速度」的傑出代表。

二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港股的舜宇光學科技,從2010年的2塊漲到現在的158塊,漲的比騰訊還多,真是讓人唏噓不止。

最後,中國現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數量非常可觀,本科生人數已經是美國的三四倍,博士規模也已經超越了美國。這也讓中國從「農民工紅利」時代逐漸過渡到了「工程師紅利」時代。

這裡的工程師是個泛指,無論是互聯網的碼農,還是醫藥行業的實驗員,亦或是金融行業的金融,其實都算在這個裡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在金融、科技,乃至醫藥、高端製造領域的崛起,從長期看是無法阻擋的。

這是一個金融記錄這個大時代的個人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起朱樓宴賓客 的精彩文章:

TAG:起朱樓宴賓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