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調查│叢書這一套,你吃嗎?

小調查│叢書這一套,你吃嗎?

諸多出版社在書籍出版時,常常選擇以系列、叢書的形式推出。一套叢書,相似的主題、統一的裝幀風格,擺在書架上氣勢不凡。出版社的這一策劃編輯、營銷方式,有多少人願意接招?為了湊齊叢書,是否買過不需要的書?近日,我們採訪了部分網友。

折口:

我很吃這一套。如果買到一本好書,我就會對這個系列產生興趣。而且出版社也很會做這種營銷,我買的書里,常常會附贈介紹本書系其他書目的內頁,這些內頁上會介紹很多本來不知道,但光看標題或作者名字就能吸引我的書。這種書系推薦提高了搜索效率。

但是,我覺得叢書里,特別是一些譯叢類的,最大問題就是翻譯質量良莠不齊,有些書系格外嚴重,比如我比較反感的「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譯叢和「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前沿」譯叢,前者的許多書裝幀典雅但無甚實質內容,要靠拉大行距和半本書的參考文獻來撐頁數,後者雖然都是名家名著,但翻譯極差。兩者都有為出叢書而強行湊數的感覺。

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

當然也有一些總體質量好的譯叢,推薦「人文與社會」譯叢。

人文與社會譯叢

於東:

我手邊的書,除了「中古中國知識·信仰·制度研究書系」,就沒有全套齊全的。因為我堅持只買自己感興趣和預定要用的書。買過系列裡的一部分書的話,那就太多了,有「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日本中國史研究譯叢」、「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這類純粹學術的,也有「譯文紀實」、「甲骨文」、「新民說」這類沒那麼學術的。

我覺得買書還是依照興趣和需要,只根據叢書或系列買書,會吃虧。叢書或系列只是提供了線索,僅供參考。如果某個系列做得好,比如「譯文紀實」系列,當然可以發揮替你選書的功用。但現在空閑時間少,金錢也要考慮,不得不更加慎重,避免把有限的時間和金錢浪費在無限的書堆中。

譯文紀實系列部分書籍

即便同一個系列內的書也各有優劣或側重,需要有自己的判斷。有些系列的外溢效果太強,豆瓣上打分的水軍又太多,稍有不慎就會上當。叢書品牌也是營銷手段的一種,一旦名頭打響,人們自然願意多買。像「甲骨文」出的歷史書大多不是嚴肅的學術作品,受眾面很廣,偶爾夾雜一本學術書,大家也照買不誤,買完才大呼枯燥,但銷量已經被名頭推高上去了。

甲骨文系列部分作品

雙人魚:

我一般不會因為一本書就買整個系列,原因很簡單:窮。買完後悔的系列實在太多了,有的書,本來以為是學術專著,結果買回來是通俗讀物,比如「甲骨文叢書」里宮崎市定的《雍正帝》,當時就沖著他的名氣買的,讀完發現他的觀點國內早有人提過了,而且材料使用也有點問題,他的這本書就是面向日本人科普中國歷史用的,對於中國讀者來說並不合適。

還有一套很有名的叢書,也有點坑,《哈佛中國史》。這本書唐朝以前的歷史是陸威儀寫的,後面是各個領域的相關學者來寫,但是前後水平差異較大。比如羅威廉寫的清代卷,儘管寫的是通史,但他把當前美國關於清史的最新研究都寫進去,收穫的內容很多。陸威儀寫秦漢史還不錯,但他寫其他朝代就不行。

《哈佛中國史》

而且我平時讀書也真的比買書慢,「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一本書,再買同一書系裡的其他書。

天予:

對於一個有藏書癖的人來說,在資金寬裕的情況下,會千方百計補齊自己的套裝書。如果是新出的叢書,在書柜上滿滿當當、金碧輝煌地站成一排——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齊齊——這是一種非凡的體驗。如果是舊的絕版套裝書,你還不能一下子搞齊一套,須一本本儘力搜羅,每當在舊書店發現其中某本,這種激動不亞於找到失散多年的雙親,在痛哭涕零之餘還要仰天長嘯感謝上蒼緣分妙不可言,希冀能找尋到剩餘失散的兄弟姐妹十三姨。

一般新出的書,如果碰上整套售賣但自己只喜歡裡面一本,我會量力而行,視自己經濟狀況和需求的緊迫程度。當然,買了一本讀完之後,覺得整個系列都還比較有趣,就會陸續把其實自己不需要的也補齊。

我目前沒有買到令人後悔的叢書,甚至有的系列一本本買著,出一本買一本,有天一抬頭會發現之前的都絕版了,小小一箱十幾本可能價值上千,會很開心。另外一種趣味,就是有的書並不是一個系列或叢書,自己也會無事生非地在書架上整出個主題系列來,比如和貓有關的書,和顏色有關的書,和屎有關的書,和丑有關的書。

阿南:

對於叢書和系列,我會因為喜歡其中一本而去關注同系列的其他書,比如上海譯文的村上系列,我很喜歡那一套白色封皮的版本,所以如果買村上的書的話,會希望盡量買這一版,放在書架上會很開心。再比如北大出版社那一套《XX學的邀請》系列,也會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讀了人類學、經濟學那幾本。但也確實沒有把一套書都買齊的想法,我買書還是會看自己對這本書的偏好,系列、編輯、出版社都只是一個輔助增加這本書的可靠程度。

大學的邀請系列叢書

當然,不管怎麼樣都會有失手的時候,比如我很喜歡的推理作家京極夏彥,其實京極堂系列整個確實水準都不錯,但也會遇到新出的買下來之後發現遠不如前作的遺憾。

京極夏彥的京極堂系列

我覺得系列叢書,現在亞馬遜在推的一個想法我還挺感興趣的,就是類似於豆瓣「喜歡這本書的人還喜歡」,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把一些書籍串聯起來成為一個系列,而不是通過編輯來選擇。當然,這樣的方式可能比較適合電子書出的系列。

周周:

我喜歡小而精緻的叢書、系列,尤其是最新面世的、供應量足的系列,我會選擇都買,比如北大出版社的大學堂頂尖學者叢書,裡面有王汎森老師的書,還有復旦出版社翻譯的一套「新媒體譯叢」。但是像江蘇人民出版社那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出得很多,而且有很多本出得很早,我只能根據自己研究的需要,通過二手書店淘到。我覺得出版社的推薦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平時從各大出版社的微博號上能了解到最新書訊,一些書店推的排行榜也會成為我買書的重要參考。

大學堂頂尖學者叢書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馬悅:

我完全沒有抵抗力,看到一本不錯的,如果後面有一系列,基本上都會再從系列裡買幾本。除非有的系列完全買不起,比如商務印書館的彩虹書,只能一本本買,而且這些系列我在搬宿舍、搬家的時候也都盡量不讓它們分開,同去同留。至今沒有遇到買完後悔的系列,每個系列買完以後都心滿意足,然後連塑封都不拆,等他們在書架上落滿了灰,依然相信自己有一天會翻開來看。書籍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裝飾景觀,而非知識閱讀。

丫丫:

之前在圖書館隨便逛,借了一本《追尋自由的古希臘》,借這本書就不是因為書本身,而是因為看了書叢的總序後被吸引了,它是「輕與重文叢」系列的一本。一部叢書的總序,能讓人體察到做書人的深刻和野心,以及叢書總編的視野和素養。如果總序寫得非常有識見,叢書選書質量一定不會差,製作也會很精良。

輕與重文叢第二輯

這套書的總序里寫了一段:「一隻螃蟹,一隻蝴蝶,鑄型了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的一枚金幣圖案,象徵一個明君應具備的雙重品質,演繹其拉丁文的座右銘:『FESTINA LENTE』(慢慢地,快進)。我們化用作為『輕與重』文叢的圖標,旨在傳遞這種悠遠的隱喻:輕與重,或曰:快與慢。輕,則快,隱喻思想靈動自由;重,則慢,象徵詩意棲息大地。蝴蝶之靈動,宛如對思想芬芳的追逐,朝向『空氣的神靈』;螃蟹之沉穩,恰似對文化土壤的立足,依託『土地的重量』。」

有的叢書雖然沒有總序,但是一些非常有聲譽的出版社的項目,質量也會很有保證,就拿國外叢書來說,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文經典系列,就本本都很精緻經典,從書籍的裝幀到譯本的選擇,都很有收藏價值。

本文為澎湃新聞翻書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留言申請。

本文責編:顧明

本期微信編輯:楊卓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翻書黨 的精彩文章:

書單│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走進那群「來自星星的孩子」

TAG:澎湃翻書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