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恩賞家族一塊牌匾,曾國藩的內心卻十分抵觸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六十七 請勿轉載
在江西的時候,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去世,他帶著幾位弟弟,僅僅和朝廷打了一聲招呼,便星夜兼程,回到湘鄉老家為父親守孝。由於曾國華在此之前已經過繼給叔父曾驥雲,因此,他用不著守孝三年,而是守滿一年後,就投入對抗太平天國的戰鬥之中。
對於曾國華的安排,曾國藩是花了心思的。他就是擔心曾國華魯莽衝動,所以將他放在李續賓的部隊之中。李續賓是羅澤南的學生,有勇有謀,是湘軍前期重要的將領。更為關鍵的是,李續賓還和曾國華是姻親關係,怎麼也會相互照應。
然而,千算萬算,曾國藩還是漏算了。就是因為李續賓作戰勇敢,屢屢獲勝,在一個月之內連克廬州、潛山、桐城、舒城等四城後,開始驕傲自大。曾國華也是好大喜功之人,他們相互鼓勵,準備乘勝追擊,取得更大的勝果。
就是在兩位主要將領的貪功心理唆使下,湘軍遭遇了創立以來最大的慘敗——三河之敗。李續賓部5000精銳全軍覆滅,他也力竭戰死(一說為自殺),曾國華一開始下落不明,後來也確認一具無頭屍體就是他本人。
噩耗傳來,見慣了生死的曾國藩也不由哀嘆萬分。他憤恨而痛心,不過事已至此,他也無可奈何,只能向朝廷奏報此事。
清廷的回應也很快到來,特旨賜曾國華謚號為愍烈,並追贈為道員,另外還有一些恩賞。人死不能復生,好歹弟弟是戰死沙場,這讓曾國藩還是有所安慰。但是,咸豐皇帝另外一道詔書卻讓他不寒而慄,其中寫道:
伊父曾麟書因聞因聞水師偶挫。又令伊子曾國華、帶勇遠來援應。尤屬一門忠義。
咸豐帝不僅如此說了,而且還親筆手書「一門忠義」四個字送給曾家。曾氏叔父曾驥雲還是頗為感動的,連忙命人將這四個字做成金字牌匾,掛在正屋堂上,深以為榮。
叔父是地道的農民,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然而曾國藩的內心卻有波瀾,他是一萬個不情願擁有這個牌匾。「一門忠義」這樣的字眼,是朝廷頒發給為國捐軀較多的家族。比如演義中的楊家將的故事,楊家那才是一門忠義,八個兒子戰死了五個,一個出家,一個投敵,還有一個子承父業繼續左邊將,最後還是戰死了。
這樣的家族就是「一門忠義」,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四個字,卻飽含了家人無盡的悲傷,這不僅是用淚換來的,更是用血、用命換來的。作為曾國藩而言,他對這四個字極其敏感,實在是不忍心領受。不過,既然是皇帝頒發的,他也不敢多言,只能任由叔父處理。
曾國藩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為了替兄長曾國華報仇雪恨,最小的弟弟曾國荃又投筆從戎,加入湘軍。他是一個狠角色,智勇雙全,能力不在後來立下大功的曾國荃之下。在他的帶領下,湘軍很快兵臨天京城下,並在雨花台安營紮寨準備最後一擊。
不過,由於軍中爆發瘟疫,曾國荃也染上了這種可怕的疾病。他不願意放棄攻破天京的大功,仍然執意圍城。就在病未痊癒的時候,又遇到太平軍的援軍趕到。曾國葆強撐病體,與之交戰六十四天,最終打敗了援軍,自己也操勞過度而亡。
幸好曾國荃接手了他的部隊,同時也帶領吉字營最終攻克了天京,成就了不世之功。然而,曾氏家族卻付出了兩條人命的代價。雖然這在戰爭年代來說,傷亡不至於太大,但也讓曾國藩痛心疾首了。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湘軍征戰史》
※武王伐紂之後,姜子牙卻做了回惡人,殺兩個賢士立威
※他從武狀元當上宰相,皇帝都不敢直呼其名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