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大多人才為何都追隨曹操,而不選劉備和孫權?其實原因很簡單

三國大多人才為何都追隨曹操,而不選劉備和孫權?其實原因很簡單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孤軍奮戰的英雄即使再有本事也無法隻手遮天,更別提是征服天下了。三國時候各路英雄紛紛崛起,而這些英雄豪傑也因志同道合各成一派,以曹操孫權劉備為首的三個組織形成了相互制衡相互鬥爭的局面。他們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求賢若渴,但是最終人才隊伍最強大的還是要屬於曹操了。

就是因為有超級強大的後軍團支援,曹操成為了一統北方的第一人,也讓魏國成為統一晉朝的主力軍,這些成就都離不開曹操隊伍裡面的濟濟人才。相比之下,劉備、孫權隊伍裡面雖然也有出類拔萃的人才,但是遠不及曹操手下人才的全能。

這個現象的出現和曹操本人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和劉備孫權個人的領導力風格及個人選擇相關。首先,曹操所佔的高度就和其他兩個人不一樣,他輻射面不局限在地方性而是在全國範圍內,而要說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曹操不僅僅是停留在收攏人心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輔以戰略性的舉措。

現在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雖然打出的口號是「英雄不問出處」,而實際上還是看重候選人的學校等。曹操就真真正正做到了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在他看來,只要是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他就不論你來自哪裡,家庭背景,所以才有了唯才是舉這句話。這個人才觀著實讓曹操的人才隊伍一下子壯大了不少。

再來看看劉備,他對人才當然也是重視,所以有了三顧茅廬。但是,假設沒有人告訴過他,得卧龍可得天下,就不能保證劉備隊諸葛亮還會這麼執著了。換句話說,他之所以對卧龍先生如此重視,不是因為知道這個人多有本事,而是知道如果可得到這個人對他會有多大的好處。劉備並不是對手下的所有人都這麼好,只是對個別卓越的人特別好而已。

至於孫權,他的人才觀也沒有曹操這麼有遠見,而是多了一些偏見。不可否認,比起孫策以暴力征服,孫權則人性化了不少,可是他就不認同唯才是用的觀點了,而是看重人才的出身。當然,早期的孫權確實求才心切,但是晚年卻因為立儲一事殘忍殺害了很多人。

一個健康的組織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才梯隊,光討好頂尖的人才,那誰去衝鋒陷陣。如果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設置了各種條條框框,其中勢必會錯過很多可用之人。所以說,人才戰略和人才觀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曹操就高明在這點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權殺了關羽,為何夷陵之戰前還要與劉備講和?原來背後有大陰謀
此人是孫權的妹妹,不僅嫁給了皇叔,還創造了一物,流傳至今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