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水果園建設要求 果樹栽培新模式新技術
主題水果園建設要求 果樹栽培新模式新技術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想要將心儀產業做大做強,就需具備業內第一的理念;而檢驗的標準體現在降低成本、質量上乘、生態循環、增加效益上。那麼在一定區域有一定影響、一定特色、能為人們創造更高效益的果園總會得到大家的讚許,不妨借鑒一下山東省壽光市主題水果園的建設經驗。
1 主題水果園建設要求
1.1 創新性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形成「第一」的引領與影響力。如山東壽光鎮的「葡萄大棚的菜式栽培方法」是葡萄栽培技術的創新模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
1.2 技術先進實用
果園管理技術應先進實用。如一邊倒果樹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通過人工將樹榦拉向統一的70°斜向加以固定,使整行樹成斜的「防風樹牆」,再通過配套技術管理,實現桃樹的早產、豐產、穩產、優質。
1.3 經濟效益要好
葡萄大棚菜式栽培技術就是借鑒大棚蔬菜栽培模式,進行密植栽培,配套相應的管理措施,使葡萄年產量維持在4000千克左右,一般日光溫室正常促成栽培可實現5—6月上市,目前壽光市侯鎮園區葡萄種植戶畝收益在5萬元以上。
2 優化主題水果園建設基礎條件
2.1 秸稈壓青優化土壤肥力
微生物通過對有機質的分解才會產生土壤的氣熱,創造肥水氣熱是果樹栽植時的土壤綜合肥力,就是說如果在已選定果園的建設區域,可提前一年時間種植產秸稈量大的農作物,例如玉米,但目的並不是為了收穫玉米(當然視情況而定),而是採取壓青技術將秸稈全部機械化粉碎後實現秸稈還田,這樣一年兩次壓青後再栽培果樹,相比在土壤基礎不良而又不進行壓青的園片就有了肥力上的優勢,改變原始無肥平地挖穴栽小苗的不良習慣,當然有條件的果農在果樹定植前,若有條件採取各類農作物的秸稈回收回填(可無需秸稈壓青)果園地力就會更好。
2.2 集約培育果樹大苗
將購買的平常果苗(一般單桿)集約培育成所需大苗(形成分枝)是節約時間、節約土地、節約成本、早形成產量的一項適應形勢的技術措施。舉例說,如果發展20畝果園,確定的株行距為1米×4米,那麼畝栽166株,20畝共栽3320株。如果按0.4米×0.5米株行距將所購常規苗木預培養,那麼只需要1畝地就可容納所有苗木。也就是說完全可以將所購20畝地的果樹苗定植在1畝地上繼續培養成大苗,餘下的19畝地進行土壤改良秸稈壓青培肥地力(或常規種植其它農作物)。當然如果採取這種方案那就要對1畝地上的果樹苗木按照大苗的規範進行管理,達到移出定植後的2~3年內要形成經濟產量,起碼比原來常規的定植模式提前1~2年形成產量,因為集約化的1畝苗木總比20畝的常規定植苗管理上要規範和容易得多。並且通過改良培肥後的19畝果園地將會更有利於果樹將來的生長。
3 四種雛形主題水果園建設借鑒模式
3.1 矮砧蘋果鹽鹼地高紡錘形栽培主題園模式與技術
目的是使新建園如何降低勞動力總體成本,適應較大園區基地的果樹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國營壽光清水泊農場在鹽鹼地上通過技術創新已發展100畝矮砧蘋果。矮化砧蘋果樹栽培時的枝類分級只有樹榦和枝組,靠水泥立柱、鐵絲、竹竿形成籬壁化起到骨架輔助作用,實際上樹行就是一堵結果牆。實現了畝產量和畝效益的最大化(圖1)。樹的骨架實際上就是通過水泥立柱、鐵絲、竹竿來完成的。一般情況下建議株行距(1~1.5)米×(3.5~4)米,樹高3.2~3.5米,沿樹行內順行每8~10米立一根高3.5米的水泥柱,每行從下向上於水泥柱上固定3~4道橫拉鐵絲,每株樹旁立直徑4~5厘米的竹竿,竹竿牢牢綁定在3~4道鐵絲上,樹榦及枝組按不同要求固定在鐵絲及竹竿上。果樹的整形要求以最簡單、最節約生物產量的方法實現豐產樹形。適合不浪費生物產量的原則,但枝組下垂和形成結果的前期枝條是靠拉枝來實現的,一般要求開張角度110°左右,最終形成一株樹榦垂直於地面直立生長,所有著生的枝組全部下垂的樹體。當枝組粗度超過著生部位樹榦粗度的1/3時留斜樁去掉,然後再在樁上生長和培養出下一個枝組。已經沒有了主枝長在樹榦上、側枝長在主枝上、枝組長在側枝上的繁多級次,而形成的3.2~3.5米高的樹榦上全部是25~30個下垂的結果枝組,單株產量少的缺陷由增加畝栽株數來解決。適合機械化與水肥一體化操作,實現了由老樹形的平面結果向樹高增加後的空中要產量,最終達到易耕作、產量高、質量好的目的。
圖1 矮砧蘋果高紡錘形栽培
3.2 設施葡萄菜式栽培主題園模式與技術
針對大棚設施種菜多年後的蔬菜重茬,需要靠休茬、測土配方施肥、輪作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而生產實踐中,輪作是有效利用棚體結構且適合農村實際的一項措施。那麼在這樣的理念下,老棚新用時可利用葡萄的大棚菜式栽培方法栽培葡萄(圖2),當然新建的大棚也可用此法直接種葡萄,壽光市侯鎮已集中發展面積2300畝。其技術核心是葡萄株行距(0.35~0.4)米×0.5米×1米(有大小行)或(0.35~0.4)米×0.9米,畝栽2300~2000株,基本是與種蔬菜相似的密度。一般來講,年度間以母蔓上部發出來的蔓為結果蔓(葉果比10∶1)形成產量,下部發出的蔓為預備蔓培養成一年的結果母蔓。溫室栽培中果實採收後的6月份去掉母蔓及結果蔓,下部發出的預備蔓至秋末培養成下一年的結果母蔓,年復一年,依次類推。結合其它摘心、打杈等措施均好似在理念及手法上管理蔬菜;當有理想的新品種時,通過對溫室中葡萄下部母蔓上發出的預備蔓在2月份半木質化時劈接,半個月就可以癒合,到6月份去老留新培養下年母蔓時就已經換了葡萄新品種了,比蔬菜更換品種還容易得多。年畝產量一般維持在4000千克左右,一般棚栽品種在日光溫室正常促成栽培管理均可實現5—6月份上市,目前侯鎮園區葡萄種植戶畝收益在5萬元以上。最終不僅老菜棚可以用來種葡萄,還帶動發展了很多新棚區種葡萄,是一項投資少、勞動強度輕、老百姓接受的集約高效葡萄栽培新模式與新技術(適合設施葡萄促成與延遲栽培)。
圖2 日光溫室葡萄菜式栽培
3.3 果樹一邊倒栽培主題園模式與技術
這是果樹栽培中的一項創新技術,叫桃樹一邊倒栽培技術(圖3)。其實在人們的印象中果樹栽植時它是立著的,跟我們平時栽種其它樹沒什麼兩樣。但當桃樹高2米左右並且在7月份時用繩將樹榦向統一方向拉至與地面呈70°左右固定,使整行樹呈「防風障」或斜的「牆體」一樣,再通過配套的技術管理實現桃樹的早產、豐產、穩產、優質,因此看上去就好像是「正常的桃樹斜著栽」的情況,壽光市一邊倒果樹研究所每月8日為固定技術交流日。技術要點是:一般露地桃樹栽培要求桃樹株行距1米×(2~3)米,畝栽株數222~333株,東西成行向南倒,南北成行向西倒。斜的樹榦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無大型主枝或側枝,枝組粗度不超過著生部位樹榦粗度的1/3,超過時留斜樁疏除,不留背上及背下枝,枝組培養依靠拉枝、捋枝、甩放、疏除、回縮等手法操作。適合我國土壤有機質偏低的情況,但能使樹長壯而不旺,而且不必將來花上大力氣解決果園鬱閉的整形問題,再配套與其它桃樹相似的管理措施,實現了結果早、見效快、產量高的效果,深得果樹栽培愛好者喜歡(同樣適合設施桃栽培,近年露地桃栽培已延伸出Y形桃樹栽培方式)[吉山花瑤]。
圖3 果樹一邊倒栽培
3.4 喬砧蘋果乾枝垂直形栽培(圖4)主題園模式與技術
這是果樹栽培的又一種創新模式,適合栽培面積較小的個體經營者操作,稱為喬化砧蘋果乾枝垂直形栽培技術。創新的原因和前提是喬化砧的果樹密植栽培時將來要考慮鬱閉園改造問題,而引進國外矮化砧的果樹密植栽培又需要支架,並且我國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還得配套大水大肥,這樣就會增加前期成本。那怎樣才能既適合土壤情況,又能讓樹長的壯,還不鬱閉呢?因此就創新實踐了塔松式的果樹栽培模式,壽光市上口鎮方呂村已有15年栽培示範。操作方法是常規化栽培喬砧果樹的春季定干高度0.7米,剪口下第2芽去掉,對所發出的枝培養第一層主枝4~6個,秋季通過拉枝使所發主枝全部垂直於樹榦,第2年春從第一層主枝向上留0.5米再對樹榦剪截,剪口下第2芽去掉,該範圍培養出第2層垂直於樹榦的4~5個主枝。那麼用該方法共用6年時間,培養22~25個主枝分六層,每0.5米一層,所有主枝均垂直著生於樹榦上,對主枝上所發出的枝通過扭枝、捋枝、拉枝、疏除等手法培養枝組,主枝上只著生結果枝組。主枝粗度不超過著生部位樹榦粗度的1/3,最終實現了雖然是喬化砧果樹,並且是株行距2米×4米,畝栽83株,但每株樹像塔松一樣,主枝多但分層,錯落有致,不容易形成鬱閉,是精細化管理果園的代表模式。盛果期樹年畝產控制在7500千克左右。看上去就像水平分層明顯的塔松一樣,方法簡單,投資少,好理解,用法實惠。
圖4 喬砧蘋果乾枝垂直形栽培
4 主題園要體現主題模式與作用
首先要確定和抓住主題園的魂,這不是代表性而是創新性,水果主題園建設的具體作用就是技術好用、成本要低,最終效益要高,並藉助業務部門、宣傳媒體的力量,形成區域內規模化的示範影響與帶動作用,使區域產業含金量不斷增加,在不斷進行強化主題推廣模式的過程中創造最大財富。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