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你每天吃的白米飯,科學家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

關於你每天吃的白米飯,科學家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

米飯是南方人的主食,

一頓不吃,渾身難受。

不過,

有一項研究表明:

隨著一種氣體濃度越來越高,

稻米的營養價值正在降低……

GIF

談二氧化碳色變

一提到二氧化碳,很多人想到是:以它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今年5月初,位於夏威夷的Mauna Loa觀測站測得:今年四月地球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410ppm,這是該觀測站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而對於科學家們來說,二氧化碳是個「亦正亦邪」的角色。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朱春梧解釋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農業是有好處的,特別是C3植物:小麥、水稻等,升高後這些植物的產量是增加的。

實際上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一方面能促進陸地生態系統光合產物積累,增加土壤碳儲量,形成土壤的固碳效應。另一方面,又會增加陸地生態系統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溫室效應。

營養降低!口感卻在變好?

近來年,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東京大學、華盛頓大學和美國農業部等單位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中國和日本的(Free Air CO2 Enrichment)自由開放式二氧化碳增加(FACE)實驗田裡,在實驗種植中模擬本世紀末大氣二氧化碳的估計濃度水平,研究了18種常見的水稻品種後發現,在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情況下,雖然產量增加,但是營養價值卻在降低,這可能會造成隱性飢餓。

位於揚州的中國FACE

什麼是隱性飢餓呢?隱性飢餓就是看上去很飽,能量是夠的,但是營養是不夠的。二氧化碳增加後稻米中的糖是增加的,但是蛋白質、鐵、鋅卻下降了。重要的維生素也在下降,特別是跟氮有關的維生素。維生素B1、B2、B5、B9的含量平均減少了17.1%、16.6%、12.7%和30.3%。

朱春梧研究員也指出,稻米中的蛋白質下降,其實是有助於口感的。因為蛋白質的存在,會讓稻米的結構變得更緻密。這樣一來,在煮飯時水分就很難滲入,也就很難產生蓬鬆柔軟的口感。

雖然口感會相對變好,但是稻米的營養赤字產生的健康風險將波及全球大約6億相關貧困人群。因為在許多國家,稻米就是食物的代名詞。比如日本、韓國等國家,包括我國東部地區,我們很多人營養可能是過剩的。所以稻米營養下降,對他們來說影響肯定是有限的。但對於印度、東南亞、中國西部地區這些貧困地區,如果對稻米的依賴性達到50%,那麼影響是非常大的,可能產生各種免疫能力缺陷、胎兒發育不良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科學家們呼籲,農學家、流行病學家、生理學家、營養學家等研究人員需加強合作,以準確量化CO2誘導的人類營養狀況的變化及相應健康風險,並找出減少或消除的方法。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 周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新聞廣播 的精彩文章:

八個常見漢字,你真的寫對了嗎?
范冰冰「演戲4天掙6000萬」涉嫌犯罪?崔永元為何罵她「真爛」

TAG:江蘇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