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忘菩提心之道(中)

不忘菩提心之道(中)

普賢行願品講記

著者:達真堪布

恭誦:秋陽卓瑪

不忘菩提心之道(中)

世間有很多法師、堪布、活佛、上師,有很多所謂的大德高僧,在表面上看,都是很清凈,很有修行的,但真的不好說是佛還是賊。雖然表面上看似很偉大,很了不起,實際上不好說。這些人里也有很多表裡不一的,表面上裝佛、內心裡存賊心的人也有很多。有些人看上去沒有文化知識,也沒有能力的,但在這樣普通的人群中,也許有真正的佛,有真正的菩薩。佛菩薩以什麼樣的形象來度化眾生,用什麼樣的方便來度化眾生,很難說。

內心真正能斷除對世間的貪戀,能放下世間的瑣事,這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唯一的助緣與條件。這裡主要強調的是不忘掉菩提心,不失去菩薩道,生生世世都能發菩提心,能行持菩薩道。出家修行便是此願行的助緣和條件。

我給大家講過,沒有出離心就不會有真正的菩提心。連對世間的貪戀都沒有斷掉,怎麼會有菩提心?菩提心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才有的,所以要「常得出家修凈戒」,生生世世能夠出家修行,尤其是心出家。如果身也能出家是最好的,尤其是當今時代,若是你真正能出家修行,對自己的修行以及將來的弘法利生事業都會有一定的幫助和利益。如果你身暫時不能出家,心能出家也是一樣的。

現在有的人說:「我一到紅塵、一到世間,就不能精進修行了。」有的人還擔心:「我現在是在家人,還是個居士,我肯定沒有機會弘法利生吧!」不一定。若是你真正有出離心和利他心,在哪裡都能精進,以什麼樣的身份都能幫助和利益眾生,你不用擔心。若是沒有真正的出離心,心態沒有放下,沒有放下世間的瑣事,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即使你在山上,即使你在精進修行,即使你有福報出家、穿上法衣了,也許對你的修行以及將來的弘法利生事業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幫助和利益,成就還是很困難的。你們好好地思維一下,好好觀察觀察自己。

其實,真正能出家修行,這確實是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也是一件值得隨喜的事。但是現在我不怎麼注重出家,也不怎麼贊同這樣出家,因為什麼?難!你是不是真正放下了?機緣是不是真正成熟了?若是,那真是太好了。若不是,僅僅是看到別人穿法衣出家了,自己就激動,也模仿,那不行。真的,別激動。別人出家穿法衣,那是人家修來的福報啊!你們有什麼可激動的?自己真的要仔細觀察。

現在,你們在這裡發心出家,最少要當半年常住居士,再當半年行者。為什麼不讓你們直接出家呢?我有點懷疑,你們真的這麼快就放下了?真能出家修行,有這麼容易嗎?藏地很多人從小出家,這是一種傳統。但是有些人長大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出家了。你們不一樣,你們現在都有思維和選擇的能力,都知道該做什麼,出家是自願的。藏地的出家人,他們小時候不會思維這些,也不懂出家好不好,父母說好就是好,父母要你出家,你就要出家,都是父母的心愿,自己沒有權力選擇。父母也是好心,讓他從小出家接受佛法教育,特別希望他能真正出家修行,解脫成就。大部分人也都能堅持修行。很多人雖然小時候是依父母的心愿而出家的,但是長大以後,自己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也願意繼續出家修行,從而獲得了成就,能夠度化眾生。有些人雖然現在還沒有成就,還不能度化眾生,但他們仍在寺院或山上閉關繼續堅持修行。你們自己一定要想好,是不是真正放下了?出家的機緣是不是真正成熟了?

我經常給大家講,出家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是一生一世的事。人的一生說短也很短,說長也很長。我從七歲出家到現在,這麼多年,也不是事事都順利,也經歷了很多的坎坷和磨難。現在你們有這樣一個清凈的道場,也有這麼殊勝的條件,每天都有善知識的引導,有善友們的幫助,還有各種修行的助緣,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家修行不難。我們要重視出家這件事,出家修行不是茶餘飯後的事。既然下了這個決心,無論什麼時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能捨棄誓言,也不能毀壞戒律。真的,這套法衣不是今天想穿就穿,明天想脫就脫的;不是今天想出家就出家,明天想還俗就還俗的。自己要慎重考慮!若是真正放下了,真正有這樣的機緣,那真是你的福報,非常值得隨喜。

「無垢無破無穿漏」:什麼是「凈戒」、「無垢」?就是不貪戀世間,不受染污。出離心有小出離心和大出離心,小出離心是斷除對世間的貪戀,大出離心是斷除對輪迴和涅槃二邊的貪戀。大出離心是大乘佛法里講的出離心,不僅要出離輪迴,還要出離涅槃。既不求世間福報,也不求自我解脫,遠離二邊,這叫大出離心。你只有小出離心,僅斷除了對世間的貪戀也不行,這裡講的是普賢菩薩的行願,都是大乘佛法,所以還要斷除對涅槃的貪戀,這叫「無垢」。

「無破」,在大乘佛法里,所謂的戒體是一種決心。無論是求解脫、求成佛,還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自己的決心不動,就是「無破」。如果自己的決心不動搖,戒體就不會被破壞。有破戒的行為,是因為你的決心動搖了。如果你的決心沒有動,不會做出破戒的事情。所以不動搖決心,這是根本。

「無穿漏」是指你修持戒律要有三輪體空智慧的攝持,對所持的戒、能持之自己以及持戒的過程這三輪都沒有分別或執著。能以三輪體空的智慧來攝持,這叫「無穿漏」。實際上,也就是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

生生世世能出家,能修持清凈的戒律,這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利益眾生的唯一條件。若是自己的戒律不清凈,決心不堅定,總是動搖,就度化不了眾生,幫助不了眾生。即使精通一切佛理,即使表面上再清凈,即使出口成章也沒有用。若是自己沒有一個清凈的相續,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怎麼能感動眾生呢?怎麼能感化眾生呢?佛度化眾生不是靠學問、靠技術,佛度化眾生不是靠口才、靠外貌。佛度化眾生靠的是清凈的戒律,靠戒、定、慧三學。戒是相續清凈;定是禪定,有堅定的信念;慧是智慧。如果自己相續不清凈,心態不堅定,沒有善巧方便,度化不了眾生。

「出家修凈戒」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唯一條件和助緣。大家應當發願,以出家和清凈的戒律為條件,在學修菩提心的過程中,生生世世能想起自己所發的願和所行持的道,生生世世都能出家受持清凈的戒律,能修持菩提心。

出家有身出家和心出家,這裡主要指心出家。若是沒有出離心,就沒有清凈的戒律。戒有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密乘戒的基礎是菩薩戒,菩薩戒的基礎是別解脫戒,別解脫戒的基礎是出離心。若是沒有出離心,無論是沙彌戒還是、比丘戒、比丘尼戒,都不是真正的別解脫戒。所以,是否是別解脫戒主要看有沒有出離心。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這些戒律,才會變成別解脫戒。真正能放下對紅塵的貪戀,對世間的貪著,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自己若是有身出家的機緣和福報,對自己的聞思修和將來的弘法利生事業都有一定的幫助和利益。如果心沒有出家,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沒有真正放下紅塵,身出家也沒有多大意義。如果出家,希望大家能發自內心地出家。若是真正能披剃出家,在寂靜處修行,或是以這樣的身份去弘法,這也是一種非常殊勝的福報。

「出家修凈戒」即出家修持清凈的戒律。其實戒就是凈。若是相續清凈、戒學圓滿,就是凈。若是相續沒有清凈,戒學就沒有達到圓滿。若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要相續清凈,尤其是要斷除對世間的貪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幫助別人。「把握自己」是指在發利他心,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時,自己能不被染污,不捨棄道心。有想幫助他人的心是好事,但必須以能把握自己,能保持自己相續清凈為前提。發利他心,去利益眾生時,自己不能被染污了。之所以要有出離心和清凈的戒律,就是為了保護自己。

有人覺得自己應該去利益眾生,因為自己是大乘行者,應該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若是能把握自己、保護自己相續,這樣做沒有錯。否則,雖然你自以為的發心是正確的、清凈的,實則未必。因為你盲目地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卻沒有智慧的攝持,這樣的心態本身就有問題。按世間的角度,也許你當下的發心是好意,是為了對方。但是世間和出世間不一樣。佛法里講,要有智慧地去發利他心,有智慧地去做利他的事情。若是沒有以智慧來攝持,而是盲目地去做事,盲目地去接觸眾生,最後把自己都染污了。這樣以盲引盲,後果不堪設想,將來不僅自己要下地獄,還會帶著很多人一起下地獄。那是多大的過失啊!所以這不是隨隨便便的。

不忘菩提心之道,就是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怎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呢?就是生生世世能出家修凈戒,能受持清凈的戒律,能保護自己的相續。「修凈戒」就是以正知正見保護自己的三門,以正知正見保護自己的相續。噶當教言《問答錄》中講:「所有的朋友當中,正知正見為最究竟的朋友。」你有正知正見這個朋友,和他形影不離,然後到紅塵中去接觸眾生、利益眾生,不僅不會染污自己,而且一定能幫助和利益他人。

每個人的緣分和根基不同,所以能得到利益的程度也不一樣。有的人根基好,與你的緣分好,也許你能直接利益他,當下能度化他。有的人與你的緣分不好,根基也不是很好,他當下也許對你生起了煩惱,甚至因你而造業,但這也是與他結上了緣。雖然他們暫時生煩惱、造業了,可能要先下地獄感受惡的果報,但他遲早會被度化的。因為他已經和菩薩結上緣了,將來有一天,你一定能和他再次接觸,那個時候就可以直接利益他、度化他了。主要是你要有真正的菩提心、利他心。

要具有真正的菩提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不是隨隨便便的。有清凈戒律的基礎,有圓滿智慧的攝持,這樣的利他心才是菩提心。「我是不是要去幫幫他們?我是不是應該跟他接觸接觸,鼓勵鼓勵他?」這不是純凈的利他心,也不是菩提心。利他心和利他心不一樣。一個相續清凈、具有智慧的人,他所發的利他心和所做的利益眾生的事情是不一樣的。為什麼要「常得出家修凈戒」呢?為什麼要以出離心為前提條件呢?為什麼要斷除對世間的貪著、貪戀呢?若是你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就去接觸社會,接觸紅塵,是很危險的。因為你自己還沒有斷掉貪著,你的貪心還在,貪人、貪錢、貪名利、貪地位,最後讓自己陷進去了。現在不是有很多這種現象嗎?口頭上說要利益眾生、度化眾生,然後到世間、到紅塵,最後自己破戒了;還有很多人為了暫時的利益,拿佛法造業,這都是染污眾生的相續!我希望你們以後不要這樣「利益眾生」。守持清凈的戒律,讓自己身口意三門變得清凈,這是基礎。

我們發願要生生世世都能出家,修持凈戒,生生世世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怎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Just Changing Right Now 改變就在當下
朗措瑪寺「億盞明燈」工程福田通啟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