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太上老君教的嗎 只能說是有那麼一點關係

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太上老君教的嗎 只能說是有那麼一點關係

在《西遊記》中大家都知道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兒子紅孩兒會三昧真火。而在影視劇《西遊記》妖猴孫悟空被太上老君八卦爐煅燒時,太上老君說了一句台詞:「看我用三昧真火來煉他」。就因為這,網路上說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太上老君教的,書生不同意這觀點,去看原著大家會發現,只是與道祖太上老君有一點關係而已 。

大家應該記得影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在八卦爐被煉的情景,當時孫悟空已經快被煉了七七四十九天了,太上老君以為孫悟空化為灰燼了,沒成想這妖猴說話了,老君被嚇了一跳,這才說了那句三昧真火的台詞。其實我們都被影視劇誤導了,太上老君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提三昧真火,不過此前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倒是提過。

當時孫悟空被二郎神楊戩生擒活捉,玉皇大帝下旨押覆斬妖台斬首,可惜刀砍斧剁雷擊火燒都奈何不了孫悟空。玉皇大帝有點煩,正好道祖太上老君在,於是老君解憂啟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昧火,鍛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煉。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

聽太上老君這話的意思,孫悟空也會三昧真火呀。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什麼是三昧真火?講真在原著《西遊記》中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紅孩兒和孫悟空也只是使用過而已,而且很明顯孫悟空的火不真呀,他差點被大侄子紅孩兒的真火烤熟了。

說到這「三昧真火」倒是在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中有過一段詳細的描述,在演義第十七回中姜子牙施展三昧真火時介紹:「此火非同凡火,從眼、鼻、口中噴將出來,乃是精、氣、神煉成三昧,養就離精,與凡火共成一處,此妖精怎麼經得起!」

大家再對比下聖嬰大王紅孩兒出場時的場景,在《西遊記》第四十一回中是這麼描述的:二人趕到他洞門前,只見妖精一隻手舉著火尖槍,站在那中間一輛小車兒上,一隻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八戒笑道:"這廝放賴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來,搽紅了臉,往那裡告我們去耶?"那妖魔捶了兩拳,念個咒語,口裡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湧出。

聖嬰大王紅孩兒使出「三昧真火」時的場景與姜子牙介紹的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明清神話小說家眼中的「三昧真火」。在原著《西遊記》中沒寫道祖太上老君會不會,而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在原著中說他是花了三百年時間煉成的。

當時唐僧被紅孩兒抓走了,孫悟空召喚出了本地的山神土地,問了下這附近有什麼妖魔。孫悟空和這些土地山神有過一番交談,最後這些土地山神說道:「說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乳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

也就是說紅孩兒是自己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才煉成了三昧真火,沒寫是太上老君教他的,不過這火焰山倒是真與太上老君有關,唐僧師徒途徑火焰山,那火焰山土地就是原兜率宮的護爐道人,當時他和孫悟空有過一番對話。可參考原著《西遊記》這一段原文:

土地說:「大力王即牛魔王也。」行者道:「這山本是牛魔王放的火,假名火焰山?」土地道:「不是不是,大聖若肯赦小神之罪,方敢直言。」行者道:「你有何罪?直說無妨。」土地道:「這火原是大聖放的。」行者怒道:「我在那裡,你這等亂談!我可是放火之輩?」

土地道:「是你也認不得我了。此間原無這座山,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擒了,壓赴老君,將大聖安於八卦爐內,煅煉之後開鼎,被你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處化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宮守爐的道人,當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間,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

看到這可能大家又會說太上老君燒八卦爐的火是三昧真火了,但是原著騙不了人。太上老君用八卦爐煉孫悟空的火,根本不是三昧真火,這是孫悟空自己說的,可參考原著《西遊記》都十七回孫悟空向黑熊精念的一首自我介紹詩:

將身綁在降妖柱,即命神兵把首梟。

刀砍錘敲不得壞,又教雷打火來燒。

老孫其實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

送在老君爐里煉,六丁神火慢煎熬。

太上老君那所謂的「文武火」煅煉妖猴孫悟空,就是這六丁神火,而紅孩兒估計是帶著母親鐵扇公主的純陰芭蕉扇,然後才能不怕火焰山的六丁神火,從而在裡面煉成了三味真火,因而不能說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太上老君教的,也就這一點關係而已。

可參考文獻:明 吳承恩《西遊記》、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生閑談 的精彩文章:

夷陵之戰:曹丕說了一句話 七天後劉備果然兵敗
官渡之戰發動前袁紹說過一句話 袁家的敗亡早已註定

TAG:書生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