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寧願因渴而死,亦不願犯戒以生

寧願因渴而死,亦不願犯戒以生

寧願因渴而死,亦不願犯戒以生

宣公上人 講於金山寺

【昔有二比丘,往見釋迦牟尼世尊,途中渴甚,覓水不得。見一人頭骨內有少水,但小蟲游泳,似極快樂。一比丘取水而飲,並讓同伴飲之。】

佛住世的時候有兩位比丘,大約有了問題了就想去見見釋迦牟尼佛,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說「往見釋迦牟尼世尊」,世尊就是佛。「途中渴甚」,因為相離得太遠了;那時候交通也不便,中間有很長的路程沒有水,他們就渴得不得了。也沒有牛奶喝,也沒有汽水飲,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人;要有人就有水啰!人也沒有。所以「覓水不得」,各處去找水找不著。「見一人頭骨」,見到一個人的頭。這個骨頭「內有少水」,這個裡頭有一些水。因為這兩個人都渴得不得了啦!所以你想一想,這一個人頭骨,你算算能裝多少水?裝不了多少水。

雖然裝不了多少水,人不夠喝,但蟲子就喝不了了。所以「小蟲游泳」,有一些個小蟲在裡邊好像游水似的,在那地方正游得「似極快樂」,很高興地在裡邊游著。「一比丘取水而飲」,這有一個比丘看見有水了,也不管你有蟲子沒有蟲子,就拿起這個水就來喝。他先喝,這大約喝幾口,就想起應該叫這個同伴也喝一點。於是乎「並讓同伴飲之」,說:請你也喝一點了。他覺得自己那麼都喝了不好意思,這個比丘還算很客氣的。

【同伴曰:「此水有蟲,戒不許飲。我雖因渴而死,亦不願犯戒以生。」其後果然乾渴亡於途。其飲水比丘得見佛面,頂禮佛足白佛言:「弟子同行某比丘,途中渴死,望佛慈悲救度。」】

「同伴曰:」他這個同伴就說了:「此水有蟲」,說這個水裡頭有蟲,意思就是說我不喝。佛以前說過,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那時候也沒有顯微鏡,也沒有什麼鏡,佛就看這水裡頭有很多蟲。所以佛制戒說有蟲的水,比丘不可以飲。因為這個,所以那個比丘就說,因為此水有蟲,「戒不許飲」。這在戒律裡邊是不可以飲這有蟲的水。「我雖因渴而死」,就是我雖然就因渴而死。「亦不願犯戒以生」,我也不願意犯戒來求生,來活著。就是我渴死我也不犯戒,這個意思就這樣。

「其後果然乾渴亡於途」,那他說完這話,喝水那個比丘,也就不講什麼話了,索性把那個水就自己喝完了。所以說其後,在這以後,乾渴亡於途。因為天氣又乾燥,他又渴,就死了。「其飲水比丘」,說喝水這個比丘,「得見佛面」,他去見到佛了。「頂禮佛足」,他向佛就頂禮。「白佛言」:對佛說了。「弟子同行某比丘,途中渴死,望佛慈悲救度。」

【佛告飲水比丘:「彼因謹守戒律,信心堅固,至死亡相逼,亦不違屍羅。已承佛威神,先汝而至見佛聞法。」彼乃真信比丘也。】

「佛告飲水比丘」:這個飲水比丘以為這個同伴在路中死了,求佛來救度他這個同伴。這是很好的一種心,也是行菩薩道的一部分。那麼佛就告訴喝蟲水這個比丘,說「彼因謹守戒律」,你說在途中死亡那個比丘,他因為不肯犯戒,很謹慎地守持這個戒律。「信心堅固」,他對戒律信心很堅固。這個信,不但信戒律;你信佛堅固也是;信法堅固也是;信僧堅固也是。這都包括在信心堅固內,所以說信之重要。這個信必需要有信心 To believe you must have faith。這一位比丘,他信戒律。

「至死亡相逼」,渴得要死了,他也不肯犯戒。「亦不違屍羅」,他不違背戒律,屍羅也就是戒律。「已承佛威神」,他已經承蒙佛的大威神力,佛的神通,把他救到我這來。「先汝而至見佛聞法」,你覺得他死了,他比你先到我這來了。見佛聞法,他也見到佛、聞到法了。「彼乃真信比丘也」,像這沒飲水這比丘,他才是真正地堅信戒律的一個比丘。

【編注】恭錄自《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月刊 第334和第33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浴佛的真意是什麼?
這兩位菩薩離你都不遠,天天都跟著你走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