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浸滿煙火的高潔:荷花記

浸滿煙火的高潔:荷花記

寫在前面

二樓的陽台上有幾桶媽媽植下的火龍果,它們頑強,而且高產。在瑞麗少雨的冬日,每隔上幾周,我便舀上幾瓢水,給予滋潤。媽媽很挂念她的火龍果,因此,我便對其多了幾分關註:看著它們長高、分叉、爬牆、開花、結果。果子熟了,視頻連線千里之外的媽媽,現場直播採摘......

花園裡的那株燈籠花是我和愛人從大理小心翼翼移栽過來的。每年的春夏之際,幾隻綉眼、花密鳥以及捕蛛鳥總會隔三差五的光臨一下。架起鏡頭,在目視鏡里欣賞著鳥兒們的輾轉騰挪,樂此不疲。

那一花一果,一鳥一葉里都浸透著時間的記憶。儘管瑣碎,但事關情感,故而立體。自然與生活就如此這般地交織在一起。不如寫上它隻言片語來記錄下視覺之中的花鳥蟲魚,記錄下我對自然生活的迴音。是為「自然筆記

浸滿煙火的高潔:荷花記

北國的熱風要到農曆的六月才能暖開那村前村後的滿塘荷花。而我現在所偏居的瑞麗得印度洋濕風的憐愛,每年公曆的五月便可欣賞這「得意於水月」的蓮花了。愛蓮人把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作為蓮花的生日,是為「觀蓮節」。我的「觀蓮節」並不受具體時日羈絆,無論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雨,只要揣著一顆閑心、拿著几絲逸致便不妨礙與荷花暢談一二。

連續多日的陰雨使荷塘豐盈了許多,荷葉碧綠,蓮花紅潤。撐一把雨傘站在那裡,一時間還真有赤腳荷花盪的衝動。至於是否要「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這要取決於荷塘主人的意願,不可盲目衝動。屈原的以荷為衣、以蓮為賞說得畢竟是理想,但現實中,緬甸的茵萊湖中的水上人家依然在利用荷花莖幹中的纖維來加工製作衣服。穿上一件荷花衣,不知是否能被蓮花的的清新淡雅所縈繞?下次再訪茵萊湖必然要不吝美金買上一件,好讓這身臭皮囊接受一下文化的熏陶。

國人愛荷的歷史不可謂不漫長,而荷花的蹤跡也早已跨出柳岸小池,綻放在南朝的瓦當、北朝的青瓷以及隋唐的石窟之中。2016年冬末春初,遊歷蘇州拙政園,偶遇蘇綉展覽,一幅蓮花雙面刺繡作品撥雲穿霧從歷史中向我走來。長久駐足,驚嘆不已。天堂蘇州,百園之城,哪一個園子里不種上一池紅蓮?哪一個亭台樓閣前不曾有一缸白蓮躍然於風中?麴院荷風,這是文人不肯低頭的風雅高潔。

同在江南水鄉,元代名士倪瓚可謂中國的印象派大師。迄今仍為文人騷客推崇備至的那副《六君子圖》筆墨之間流露出的恰恰是他那如蓮花般的高潔與不染。倪瓚的一生好似曹雪芹又彷彿李清照,都有著雲泥之別的前後半生。或許正是這種陡峭的人生落差造就了這位雲林先生看似「不是人間煙火」的表象。但在我看來,倪瓚是最懂得品味生活的人;姑且不論流芳百世的「雲林鵝」,倪瓚在花茶方面也頗有造詣。一杯「蓮花茶」經數日數道流程精心侍弄方能成就其清香俊逸。只有經歷過世俗冷暖,方能品味那浸滿煙火的高潔。蓮的高潔,潔在其出污泥不染,高在其濯清漣而不妖。

戊戌年的五月,我臨水而立,擁抱一池碧荷紅蓮,汲取直面世俗的力量。

圖文:賈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傣勐卯 的精彩文章:

TAG:傣勐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