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怎樣對民眾進行思想控制和理論宣傳的?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史桂芳,節選自《 日本國內戰爭狂熱的表現及成因分析 ——從一個新的角度反思歷史》,原載於《安徽史學》2016年第1期,有部分改動,如需引用請參考原刊。
中日戰爭期間,日本國內出現「舉國一致,盡忠報國」戰爭狂熱,有著比較複雜的原因。
首先,近代以降,日本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力,天皇制意識形態佔據主流地位,深深地影響了日本人的思想。1889年,明治政府頒布了以「天皇主權論」為核心內容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憲法賦予日本天皇擁有比一般資本主義國家元首更大的權力,而資本主義憲法中的國民在日本則被稱為臣民,要求日本人忠於天皇。1890年,天皇頒布了《教育敕語》,《敕語》強調在家作「孝子」,在國作天皇的忠臣,在戰時要為天皇「義勇奉公」,保衛「皇運」。為天皇盡忠不僅是武士道的最高境界,而且是所有國民的最高道德水準。
日本利用古代的神話傳說和神道教,鼓吹日本民族是神造的民族,日本是天孫之國,天皇是神的直系子孫,是「天照大神」的後代,是從天而降的「現人神」,日本天皇「萬世一系」,日本的國體無比優越,「承接天照大神御魂的天皇是世界唯一天成君主」1 ,要求國民忠於天皇,踐行「臣民之道」,「國恩宏大,在天孫開闢之國,一切都是天子之物。生則沐浴天子之水,死則葬於天子之地,食之穀米、穿之衣物皆產於天子之土地」2,甚至要求國民在吃飯、穿衣的時候都要想著天皇,時刻不忘為天皇盡忠。近代日本政府通過神話天皇,鼓吹日本國體優越,宣揚大和民族優秀,使皇國觀念成為近代日本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天照大神
日本在國內宣傳所取得了在中國東北的侵略利益,是付出「10億國幣、20萬生命」代價換來的,是「合法」的。中國人的「排日」運動威脅到日本的「合法」權益,造成了九一八事變。這些顛倒黑白的謊言,迷惑了日本民眾,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出現了瘋狂的「侵華排外」狂潮。在1937年日軍佔領南京後,東京數十萬人上街舉行慶祝遊行。日本政府還鼓吹髮動戰爭為了抵禦西方列強對東亞的侵略,為了維護「國體」,復興亞洲,「幫助」同文同種的亞洲鄰國驅逐白色帝國主義。這一系列思想控制、理論宣傳,很具有欺騙性。
其次,日本政府控制輿論,實行嚴格的新聞審查,使國民無法了解戰爭的真相。1938年4月,日本公布了《國家總動員法》,規定:「政府有權對報紙及其他出版物的內容進行限制直至禁止」3,當時日本的新聞報道以是否有利於政府的侵略政策為標準。1937年12月在南京的大屠殺發生後,日本國民根本就無從了解屠殺的真相。當參加南京戰役的士兵複員回家,談及南京發生的屠殺事件,政府立即以「造謠惑眾」的罪名被處以數月監禁。1940年12月,日本成立了言論統制機關——內閣情報局,1941年1月又根據《國家總動員法》制定了對報紙等傳播媒體的限制令,禁止有礙於國家重大決定的言論,甚至對一般性事件的報道也作了種種限制。1943年陸軍報道部頒布的《關於俘虜報道檢查注意事項》中,明文規定禁止報道:「對俘虜進行體罰或裸體勞動等虐待俘虜的行為」和「用俘虜做苦役的事件」4。
日本內閣情報局發行的《周報》
日本政府控制的報紙、廣播等主要媒體大力向國民宣傳所謂國內即戰場,國民即戰士的純戰時觀念,要求國民養成簡樸的生活習慣,作軍隊的後盾。報紙還大量刊登前線士兵為「保衛」國家英勇作戰的事迹,報道各種「銃後」支持戰爭的狀況,造成支持戰爭是國民應盡義務的氛圍,鼓動人們支持戰爭。文學家大野葦平以徐州會戰為背景,發表了小說《小麥與士兵》,歌頌「武士道」精神,獲得了日本文學界頗具影響力的芥川獎,這部作品被日本吹捧為世界最高的戰爭文學。
再次,通過基層組織控制國民的言行,統制國民的生活物品,強行將國民生活納入法西斯體制之中。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隨著侵略戰爭的擴大,國內物資不足的問題日見突出,物價不斷上漲,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嚴重影響。日本實行生活必需品票證供給制度,票證的發放掌握在鄰組、町內會、部落會等基層負責人的手裡,這些基層組織被政府控制,參加者要參「興亞奉公」、慰問軍屬、募捐等活動,實際是就等於脅迫國民支持戰爭。
日本政府對國內的反戰言論實行嚴厲的控制,1943年日本內閣通過了《關於確立戰時國民思想的基本方策要綱》,規定:「動員學者、思想家,闡明皇國之道,清除學問、思想中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徹底確立以真正日本精神為基礎的各種學說,並且滲透於實際的教育教化之中」5。1937年11月,日本政府逮捕了介紹歐洲反法西斯運動的中井正。12月逮捕了表示不支持戰爭的加藤勘十、山川均等400餘人。1938年11月,大內兵衛、美濃部亮等教授被捕入獄。在日本政的高壓政策下,一些反戰人士被迫放棄原來的立場,表示與政府對外政策保持一致,甚至日本共產黨員也有放棄原來立場的。如:佐野學、鍋山真親等人公開發表「轉向」聲明。由於日本政府對內實行法西斯專制統治,日本國內的反戰團體及其和反戰活動受到嚴厲鎮壓。日本共產黨的活動處於地下狀態,不能在社會上形成影響力。而國民中的反戰組織、反戰活動沒有統一的領導和目標,難以形成規模,不可能形成與政府分庭抗禮的態勢,這也是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出現「舉國一致」現象的重要原因。
編輯 |閆紅
※被遮蔽的事實:國聯調查團看到的假象
※楊天石:竊據政權後的袁世凱為什麼再三請求日本政府驅逐孫中山?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