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壇:「新時代·新使命·新思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6月2日,由北京師範大學聯合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共同主辦、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18·學術前沿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新時代·新使命·新思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主題,多學科、多角度聚焦新時代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大理論、現實問題,研討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更好發揮北京文化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展示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彰顯中華文化魅力,推動北京朝著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的目標邁進,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首都社科界的智慧和力量,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張淼、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出席論壇並致辭,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各學會代表、師生代表近400人參加論壇。
趙衛東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新時代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賦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動力。堅持和強化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世界和全國作出的重要戰略定位。
郝芳華認為,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作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是北京的命定之職,首都文化則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最重要的篇章。北京已經形成以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首都文化,構成了北京立於全國乃至世界的獨特的精神標識。郝芳華呼籲,新時代賦予首都文化建設以更高的要求、更新的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以更寬闊的視野、更科學的謀劃、更精準的舉措,寫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在專題報告環節,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在題為「北京文化研究的學術前沿與學術創新」的演講報告中提出,學術的本質和學者的使命就是學術創新,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和全國文化中心,理應在學術創新方面走在前面。國家文化中心建設需要一流的學術人才伍、一流的學術平台、一流的智庫,並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嚴謹的學術態度,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思維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韓震教授建議,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社會分化、信息化導致碎片化和公共領域不斷擴展的情況下,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需要重建自信心,理直氣壯的抓意識形態工作,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改進話語體系、創新傳播形式與手段,用科學方法和歷史性進步超越思想悖謬,不斷改進思想理論宣傳工作。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副主席連玉明教授提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把握好首都戰略定位,建設一個「以人民為中心,以文化為核心的高品質的首都」,這裡的文化至少包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首都文化三個組成部分。其次,強化首都發展優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將首都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窗口區、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全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傳播交流區。最後,彰顯首都特色,疏解非首都功能,強化首都核心功能,實現「四個轉型」。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青年長江學者胡大平從城市建設和文化構建的視角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城市的空間擴張應該關注「場所精神」,城市的空間建構要有一種關於活性的、靈性的堅守,強調生命質量、生活品位和生存意義,必須在現實的人的生存意義上來思考北京的城市建設與文化構建,使之成為古老文明的新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造與世界新文明的探索的有機統一。在保持文化張力中重建北京的文化存在,一是文化中心與中心文化。前者指北京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文化集散地與文化後勤站,後者指北京成為崇高理想與共同理想的認同中心;二是文化聖地與聖地文化。前者要延續千年文脈,展現北京的詩史感與英雄氣質,後者要培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構建精緻的文化氛圍。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重點分析了「全國文化中心視野中的首都文化建設」。他提出,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大文章,一要進一步理解新時代的「首都」功能,從政治上看」,「都」一定重於「城」,要在國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進程中更加自覺地突出國家意識;二要進一步理解文化建設的「應然」含義,需要挖掘已有、保護現有,更需要在面向和引領未來中突出首都文化的新時代特色並強化城市的新時代風貌;三要進一步理解文化的「軟」內容,在加強器物層面的保護、開發的基礎上更要突出思想價值方面的首善功能;四要進一步理解新時代文化的「新」使命,更加註重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據了解,學術前沿論壇自2001年創辦以來,以「立足學術前沿,把握時代脈搏,聚焦民生國是,探討發展思路」為主旨,以北京雄厚的智力資源和優質的學術資源為依託,先後圍繞「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科學發展」、「中國夢」等時代主題,團結引導各學會、研究會、研究院等學術性社會團體舉辦了17屆主論壇、390餘場學會專場活動,已成為首都哲學社會科學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推動學術創新的年度盛會和促進首都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要學術平台。
原標題:把握新時代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新使命與新思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馬小淇
※核時代,保羅·尼采如何締造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郝立新: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建設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