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貿易戰一觸即發,誰的勝算大?
近日,由特朗普點燃的「全球貿易戰」愈演愈烈。
5月31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布,美國將於6月1日起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
這一決定立刻引來了各國的強烈不滿,美國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遭到盟友們的「圍攻」。
加拿大在幾小時後立即採取報復性措施,對美國多種形式的鋼鋁產品和橙汁等食品徵收附加關稅,總理特魯多一氣之下連微博都更新了好幾條。
6月2日,在加拿大惠斯勒舉辦的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日本罕見地「嗆聲」美國,財長麻生太郎批評道:
「感到非常遺憾,單邊保護主義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好處。」
而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則表示,歐盟已經準備好採取反制措施,美國與歐盟間的貿易戰一觸即發,留給美國的時間沒幾天了。
不過,勒梅爾又默默補充道,避免貿易戰的決定權在美國手中,他希望美國政府儘快作出正確的決定。
一個多月前,馬克龍和默克爾相繼訪美,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跟特朗普又是拉手又是聊天,試圖說服其阻止歐美貿易戰的爆發。
如今來看,兩位是空手而歸了。
那麼,如果歐美貿易戰開打,誰的勝算比較大?
對於歐盟來說,踏出報復的第一步並不難。根據歐盟遞交給WTO的清單,歐盟將對美國的威士忌、花生醬、摩托車、牛仔服和煙草等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但是,歐盟能否一直保持這一統一的立場就不那麼確定了。因為,如今的歐盟內部衝突不斷,各國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這幾天,義大利剛建立了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民粹主義新政府,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因遭彈劾意外出局,匈牙利和波蘭則背離歐盟的價值觀,朝著威權主義越走越遠。
小國的戲劇化情節層出不窮,幾個大國之間也不齊心協力。
英國正深陷「脫歐」進程不可自拔,法國雖然認為美國的行為是對國際貿易秩序的侮辱並希望嚴懲美國,但德國卻不給力。
據《紐約時報》報道,作為歐盟中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並不願意加劇衝突,它不希望貿易戰危及其利潤豐厚的汽車產業和其他向美國出口的工業產品。
有分析認為,美國政府持續製造關稅威脅是為了給企業增加不確定性,迫使貿易夥伴接受美國的要求和條件。
今年3月,當特朗普釋放出征收鋼鋁水的信號後不久,韓國就通過向美國製造的汽車開放市場而得到了豁免。特朗普或許希望在歐盟身上「故技重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外交官員稱,德國經濟事務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曾建議,歐洲應該接受向美國出口鋼材的配額,作為永久免除美國金屬關稅的交換條件。
不過,歐盟委員會的官員們憤怒地拒絕了這一提議。
挪威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Kjersti Haugland表示:
「美國比歐盟更強大,歐盟正面臨諸多挑戰。我不認為他們會一起頑強反抗,他們不願意付出代價。」
而《大西洋月刊》則指出,歐美貿易戰若是開打,將是兩敗俱傷。特朗普對韓國的策略也並不適用於歐盟。
首先,與28個國家談判比同一個國家進行談判要困難得多,因為歐盟不會接受一個只有利於部分成員國的協議。
此外,歐盟是一個比美國更大的經濟體,並且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歐盟對美貿易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
特朗普曾哀嘆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1509億美元,並對他無法與個別歐盟國家進行雙邊談判而感到沮喪。
如果歐盟對美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將危機美國主要地區選民的生計,比如波旁威士忌和哈雷戴維摩托車。
其實,歷史上歐美間爆發貿易摩擦並非首次。2002年,小布希就曾對歐盟加征鋼鐵關稅,而歐盟則通過提高橘子和汽車關稅來予以回擊。
最終,這場貿易摩擦以小布希的下台告終。
文/方辰
編輯/方辰
※卡扎菲與北約朋友們的愛恨情仇
※馬來西亞敗選前總理突然被限制離境是為何?
TAG:新京報外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