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歷史的《國家地理》畫風突變,現實太觸目驚心
術納
您有26位好友已關注
塑料星球
提到《國家地理》雜誌,你一定不陌生,過去的130年,它記錄我們星球的故事,展現地球上美好的一切。
《心之光》 攝影:郝琦
然而在最新一期6月刊的封面設計中,它卻突然畫風大變。
一個在海里的塑料袋,一角浮出海面,大部分沉在海里,隱喻人們看到的海洋塑料污染,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而加大的字體又無情發問:「PLANET OR PLASTIC?」(是藍色地球還是塑料星球?)
這個封面創意,讓無數網友拍手叫絕,同時人們也不禁疑惑:《國家地理》向來展示我們星球美好的一切,這突然的「抽風」是怎麼了?
面對質疑,《國家地理》合作夥伴首席執行官Gary E. Knell回應道:「過去我們為世界各地的讀者,提供令人讚歎的美景,但近些年隨著攝影師和研究人員探索腳步的深入,每天親眼目睹塑料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實在難以忍受。」
於是他們在官網上發起主題為「PLANET OR PLASTIC?」的活動。而在此之前,攝影師從世界各地帶回的圖片,張張觸目驚心,令人震撼。
這是西班牙攝影師從垃圾填埋場帶回的圖片,一隻鸛周身被塑料袋纏繞,擺脫不得。我們隨手丟掉的塑料袋,不經意間就會結束一條生命。
動物死後會腐爛,塑料袋不會,一個塑料袋可以殺死不止一隻動物,它可以一次次地成為兇器。
在孟加拉國Buriganga河支流橋下,一對母女正從塑料瓶上撕下標籤,分揀後賣給廢品交易商,這樣的拾荒家庭,一個月能賺取100美元。
地中海,古老的塑料漁網死死纏住一隻海龜,雖然它能夠呼吸,但如果沒碰到攝影師,必死無疑。
在日本沖繩海岸,一隻寄居蟹靠寄居在塑料瓶蓋內保護自己柔軟的腹部。它通常喜歡以貝殼為家,但來海灘遊玩的旅客,把貝殼撿走,把垃圾留在海灘,才導致這一現象。
為了避免被激流沖走,海馬通常會以尾巴勾住珊瑚或海草。而攝影師在印度松巴哇島的污染海域,卻拍到一隻海馬勾著塑料棉簽。它死死勾住這根救命稻草,卻不知道在激流中因為快速地擺動背鰭,它會疲勞致死。
還有衣索比亞的垃圾填埋場,一群斑鬣狗在聽到垃圾車傾瀉垃圾的聲音後,迅速跑到垃圾堆里覓食。
在馬德里市中心的市政廳外,塑料瓶塞住了Cibeles噴泉。
去年秋天,一個藝術團體在這兒和另外兩個噴泉中裝滿6萬個廢棄瓶子,以此來提醒人們注意一次性塑料對環境的影響。
全球每分鐘,都會賣出百萬瓶塑料飲料。
迄今為止,有700多種海洋生物,被報道正食用海洋垃圾,或被塑料垃圾所纏繞。
在海拔8000米之上的珠峰地區,地球上稀有的純凈之地,有扎眼的塑料垃圾。
在深達10898米的海底,研究者同樣發現了一次性的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已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1998年的塑料包裝袋,歷經20年,依然完好無損。
截至2015年,全球已產生超過69億噸塑料廢物。其中僅約9%被回收,12%被焚燒,79%被填埋或繼續在環境中積累。
與之相對的可怕之處在於,塑料在自然中降解的時間,至少需要470年。
到2050年,全球幾乎所有海鳥都會吃塑料。
舊金山最大的垃圾循環工廠,每天的垃圾處理能力在500—600噸,美國為數不多的幾家接受購物袋回收的工廠。
過去20多年,工廠處理垃圾的數量至少翻了一番。
人類產生的塑料垃圾之多,已經讓塑料垃圾回收形成一個產業。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非正式垃圾回收的從業者,竟高達12萬人之多。
可悲的是,放眼全球,世界僅有9%的塑料垃圾靠回收而來。
自1950年以來,塑料使用急劇增長,近一二十年,更是出現讓人「絕望」的增長曲線。
有130年歷史的《國家地理》雜誌,本來致力於記錄地球上美好的一切,但這次看到美景所面臨的威脅,真坐不住了。
它不僅發布這些照片,喚醒人們對塑料危機的意識,還承諾在2019年前,把雜誌包裝全部換成紙質包裝,這一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每月能減少250萬件一次性塑料。
雪崩發生時,所有雪花都覺得是無辜的,沒有一片雪花認為是自己的責任。
不要等到人類滅亡後,只有塑料證明人類來過。
TAG:術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