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中國偷學一技術,給一地取名,僭越中國,抗議改名,說:不
作為我們的鄰國,日本不能不說不是一個勤奮愛學習的民族,雖然我們對他們有些地方感覺看不順眼,然而總體上,在善於學習、勇於學習這塊,這個民族還是有一種刻苦精神的,像一個好學生。
日本向我們進行系統性的學習,還要從唐朝說起。唐朝是中國古代一個異彩盛放的封建王朝,他們不僅經濟發達,國力強盛,而且具有高度的寬容精神,以海納百川的氣度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
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隨著絲綢之路的榮光,紛紛來到大唐參觀學習,感受大唐盛世下恢弘氣勢的中華文明。所以當時走在唐朝的都城長安,如果發現身邊時不時看見奇裝異服的外國人,一點都不要奇怪,這在當時非常普遍,民眾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在這些學習的隊伍中,日本自然是其中較為積極的一份子。近水樓台先得月,作為我們一海之隔的鄰國,日本比其他國家來中國便利多了,所以當時日本就前後幾十次派遣遣唐使,每次人數都超過上百人,這還不帶民間自發組織的,然後坐船漂洋過海,來感受大唐別樣的風采。
日本的遣唐使來到中國後,學習的內容很廣泛,文化、科技、文官制度、城市建設、風俗人情等等無所不包。其中他們還學習了一項人們想不到的技能,這就是向大唐民眾討教如何給城市和城市建築取名字。
很快聰明的日本人發現,那個時候的中國,再給城市取名字的時候,多喜歡兩個字,如長安、洛陽等等,比比皆是。日本人立即學會了,回國以後就開始了照搬,所以今天他們國內很多城市的名字大都是兩個字的,這就是受了大唐的影響結果。
他們不僅給國內的城市這樣取名,同時在劃分國內區域的時候,還想出了一個奇葩的點子,或者說是懶省事。原來他們以當時的京都為中心,以此給京都附近的其他區域命名,距離京都近的,就叫近國,遠的就叫遠國,中間的則叫中國,是不是挺方便?
而且在日本的「中國地區」,他們還設立了五個縣,管轄著近一千萬的人口。對於這樣的名字,有人說和我們的國名重複了,日本人卻不承認,說他們的名字在前面,所以不能被要求更改。
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還是日本人最硬。在我國的西周時期,就有了「中國」這樣的名詞。1963年的時候,出土了一件西周武王時期的文物,文物的銘文上刻有「余其宅茲中或」的字樣,專家考證,這裡的「中或」,應當指的是「中國」,在當時,「中國」一詞所指代的就是「中央之域」或「中央之邦」的意思。
而到了秦朝,「中國」一詞的外延和內涵又有了很大的延伸,他指的是漢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所以日本人不願承認這一詞語最早發源於我們,還是不願修改他們的地名而已。
※世界有個國家,很奇特,越是對此國傷害越深,越是對你感恩戴德
※日本一美女,嫁給了中國人,曾說:中國是我家,日軍滾回日本去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