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伊戰後,他成薩達姆家鄉軍閥頭子,時局紛亂曾夢想「操縱伊拉克」

伊戰後,他成薩達姆家鄉軍閥頭子,時局紛亂曾夢想「操縱伊拉克」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北140千米處,有個小城名叫提克里特,它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出生地。在薩達姆執政期間,他從家鄉調動大批鄉里出任政府要員,徵集年輕人組建共和國衛隊。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薩達姆被美軍抓獲,在2006年宰牲節那天,被執行了死刑,死後安葬在家鄉提克里特。

自從伊戰以來,伊拉克亂象叢生,各種恐怖襲擊此起彼伏,遜尼派與什葉派武裝衝突不斷,國際恐怖組織也乘機「安寨紮營」,勢力錯綜複雜,局勢混亂不堪。在美國極力扶植下,伊拉克建立了新的政權,但中央政權軟弱無力,根本無力改變局面。為改變這種形勢,美軍又採取扶植地方武裝勢力、分而治之的辦法,結果導致很多地方出現軍閥割據現象。

卡南·薩迪德,此人本是薩達姆家鄉提克里特一部族領袖。他在當地頗有影響力,可以輕而易舉號召數千名男子拿起武器,也可以讓他們放下武器呆在家中。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他集合了1200多名支持者,並讓他們加入了新的伊拉克政府軍。在變幻莫測時局下,薩迪德決定與美國人合作,結果因此名聲有損,甚至家族成員也不乏反對聲音。

不過在美國支持下,薩迪德很快成為提克里特軍閥頭子,並擁有衛星電視台和建築公司等龐大產業。薩迪德似乎野心不小,極力想擺脫政府控制,他曾對媒體說:「伊拉克人渴望類似薩達姆式的強人的出現,而權力和金錢是控制伊拉克所必須擁有的,如果我成為阿聯酋王子一樣的人,我將能夠操縱伊拉克。」不過,薩迪德很快遭到了美國人拋棄。

由於美國入侵伊拉克達到了戰略目的,隨著陣亡人數不斷攀升,加上國內厭戰情緒嚴重,美國政府決定撤兵伊拉克,將所謂的主權歸還伊拉克新政府。2011年,在伊拉克國內局勢仍然混亂情況下,美軍撤離了伊拉克。美軍的撤離,並沒有成為醫治伊拉克混亂局面的良藥,相反它的撤離和伊拉克安全部隊的無能,結果造成了社會安全防範的巨大漏洞。

美軍撤離伊拉克後,什葉派和遜尼派武裝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恐怖組織勢力更加猖獗。2014年,恐怖組織在伊拉克北部攻城拔寨,一舉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提克里克位於連接巴格達和摩蘇爾道路上,作為一個戰略要地,提克里克首當其衝。面對敵人進攻,包括薩迪德武裝在內的伊拉克政府軍不堪一擊。

短短數日,摩蘇爾和提克里克快速陷落,令全世界為之震驚,輿論將所有矛頭都指向美國,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已成千夫所指。一年後,伊拉克總理籌集三萬軍隊,經過浴血奮戰,提克里克重新回到了伊政府軍手裡。但一年內,當地軍民飽受摧殘,據悉,先後在提克里特發現了12個「萬人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L 的精彩文章:

曾是女權運動領袖,她後成韓國首位女總理,古稀之年卻遭縲紲之憂
一伊拉克首富,他曾風雲變幻屹立不倒,孰料伊戰後「陰溝裡翻船」

TAG:閑來讀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