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一次奪位事件,造就了百家爭鳴的時代,卻塵封了華夏千年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號稱有上下5000年歷史,即有史記載的歷史有5000年。可是根據我國第一部正史《史記》作者司馬遷自己的記述,他搜集的關於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的記載「書缺有閑,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即沒有史料可依。如果按照夏朝的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算起至今,即我國所說的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僅有4000多年,這中間出現了近1000年的歷史斷層。
當然務實的中國人是不可能憑空捏造出這1000年歷史的,《史通》稱「史官之作肇自黃帝,備於周室。」可見我國史官自古有之,他們所記錄的上古史料均由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保存。我國自秦時便有焚書的記載,但多是焚毀民間收藏的不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著作,並不涉及史書,何況司馬遷時便已缺失了那1000年的史料,可見這段時間的史料在秦漢前便已缺失。
那麼這些史料是何時又是為何而缺失的呢?《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囂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由於他沒有指定繼承人而導致諸王子血腥爭國。王子猛被貴族大臣擁立為周悼王,卻被一向受周景王寵愛的王子朝所殺,王子朝自立為王,4年後晉國打敗王子朝,擁立王子匄為周敬王。
王子朝見大勢已去,就與召、毛、尹、南宮四大貴族攜帶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國而去。據《呂氏春秋·先識》有:「凡國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夏太史令終古見桀惑亂,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殷內史向摯見紂之愈亂迷惑也,於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晉太史屠黍見晉之亂也,見晉公之驕而無德義,以其圖法歸周。」
可見這些周室典籍包含了東西周乃至商夏以及更早的文獻典籍,是最優價值又能代表王統的文獻。《左傳·定公五年》載:「王人殺子朝於楚。」而王子朝以死為代價,拒絕交出典籍。從此,這批價值連城的典籍神秘消失,留下了中國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謎。這批典籍如此重要,王子朝及其後裔會怎麼處置它們?據記載王子朝因出國政局動蕩而停滯於南陽西鄂一帶。
學者推測這些典籍可能有一小部分流傳於世,如孔子50而讀《易經》,作為平民的孔子能接觸到《易經》這類周室秘藏典籍,說明《易經》在這時候已經外傳,而此時正是王子朝奔楚後的十多年,周室典籍的外傳造就了民間思想迸發、百家爭鳴的盛狀。其餘大部分應該被王子朝及其後人秘藏在南陽西鄂或者其他地方,至今未見天日。那麼這批典籍除了能讓我們找回那失落的1000年歷史外,還有什麼實質作用呢?
這就要說到與周室圖書檔案典籍失蹤之謎並列春秋戰國三大文化之謎的另外兩個謎團:《山海經》作者之謎和《道德經》作者老子辭官隱世之謎。《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一本奇書,它既記述了神州大地的山川風貌,又描述了許多貌似荒誕的事物,然而近代學者卻在現實世界的山川大地、民族風俗印證了《山海經》的真實性,它很可能是上古世界的地圖及地誌。
關於《山海經》的作者,普遍認為他是上古之人,因為書中與《道德經》一樣常跳出四言韻句,不少學者認為四言韻句就是上古史官兼巫師的一種常用修辭方法。老子曾是周室的圖書管理員,據學者推測,他可能參與了王子朝的藏書行動而出西關隱居終老,由於他接觸了大量的周室典籍,最後將其解讀精髓著為《道德經》,兩千多年來世人未能破解其真正含義。
周室典籍、《山海經》與老子《道德經》,種種跡象表明三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山海經》僅僅是周室典籍的冰山一隅,而《道德經》則是老子對周室典籍的解讀,僅這兩本書便對後世幾千年產生了深邃的影響,更不用說那浩瀚如海的周室典籍了。它們是華夏乃至人類起源的見證者,它們是華夏數千年歷史、文化的密鑰,它們正靜候華夏子孫去發掘與破解。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秦國與萬里長城齊名的超級工程,中國人使用了2274年仍然完好無損
※阿拉伯王對部下說:誰先踏進唐朝領地誰來統治,後來他們向唐請降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