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於無邪。」

這是清代文人朱彝尊所做的《筆筒銘》,說的就是我們古代的文房用具——筆筒。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筒以束之」,道出了筆筒的用途,而「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於無邪」則又將這種用途上升到了精神和情感層面,說出了筆筒在古代文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發端甚早的中華文房文化,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翰墨飄香」。擁有閑情雅緻的文人雅士,絲毫容不得半點不精緻、不典雅。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而名之為文房,則必有刀筆,少則幾支,多則幾十支、上百支。

筆從人,用則握,走則置之於案。久而久之,不僅不方便,而且不規整、不雅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先是發明了筆筒的前身——筆床,而後又便發明了筆筒。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關於筆床,唐代詩人岑參在《山房春事》中曾寫道:「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而筆筒,具體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可以知道的是,僅「筆筒」一詞,便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但當時形制和用途和現代意義上的筆筒則大有不同。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直到明中晚期,真正意義上的、雕鐫精緻的筆筒才開始取代筆床。

這個時期的筆筒,圓口直壁、造型新巧、簡約實用。這種形制也一直沿用至今。並且筆筒也逐漸成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寵,至今盛而不衰。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筆筒初興時,多用竹木製作,不僅取材方便,而且輕巧便攜。

為了美觀、風雅,文人雅士還會在上面揮毫潑墨。正是因為文人士大夫的這種參與,筆筒開始承載更多的文化特質,並且越來越具有觀賞性。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發展到現代,製作筆筒的材質已經非常豐富。除了竹木之外,還有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而且圖案設計、雕刻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工藝也越來越精湛。整體看起來更加美觀。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中國文人注重個人品味,追求生存格調。這種格調與品味的追求,到今天依舊可以反映在筆筒上。

是誰,在承載夢筆生花的閑雅

如今時代飛速發展,數碼產品包攬一切,但仍舊有為數不少的偏愛傳統文化的人,會在書桌上擺放一隻筆筒。

這與其說是為了使用,不如說是一種情懷,一種圖騰,一種文人之心的生動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