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酷刑的起源——來自人性的殘酷

酷刑的起源——來自人性的殘酷

往昔猶若一個陌生的國度,那裡的人行事與吾輩不同。

——L.P.哈里特

對於很多人而言,在自己未知的領域或者神秘的事物上都有一種易於常態的獵奇心理,比如說 UFO、外星人、野史八卦等。而那些大部分人們都未曾親眼目睹或經受過的酷刑,自然而然地就充滿了這樣的「魅力」。

就我而言,對於一些刑罰,或者說是酷刑的了解,則來自於童年時期大尺度電視劇的「熏陶」——《封神演義》中的炮烙、剜眼、掏心等。

GIF

之後從《還珠格格》里的扎針、拶指(受刑者紫薇),《甄嬛傳》中「一丈紅」(受刑者夏冬春),到《風聲》里的(受刑者吳志國)、麻繩刑(受刑者顧曉夢),以及在《巴清傳》的片花和《如懿傳》的小說里,分別體現的釘手指(受刑者巴清)和貓刑(受刑者阿箬),都讓觀眾感到噁心嫌棄的同時,又從內心燃起一股好奇的野火。

說到酷刑,《人類酷刑簡史》中提及「一個簡單的野蠻行為與完全的酷刑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有無更高權力機構的授權。」將酷刑定位於政府出於行政、軍事或司法層面的統治手段。正如大家所熟悉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大家闊以自行百度),只要賦予足夠多的權力,在特定的情境之下,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也會變成嗜血的狂魔。

但就我而言,我更願意廣泛地認為酷刑是一種「以變態的才智所設計的造成疼痛的眾多方式。」或者說,這是一種源自「人性本惡」的必然發展。人的一生之中,因為挫折或者陰鬱,內心或多或少地產生過施虐的傾向,但如果你們都沒有的話,那很可能就只是我的心理有點變態了。

而在古代的社會裡,刑罰和酷刑有著根本的不同,不同於刑罰僅僅是為了懲戒罪人和震懾民眾的目的所在,酷刑施加在「犯人」的身上,更多的是為了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即所謂的供詞;或者說得到統治階層想要的,但不一定真實的供詞,也就是嚴刑逼供。除此之外,施虐者和旁觀者往往能夠從這種對受虐者的折磨中獲得一種變態的快感——凌駕於受虐者之上和慶幸與自己不會受到這類酷刑的竊喜,再或者就純粹是為了泄恨。就像明成祖朱棣對建文帝的兵部尚書鐵鉉,先施以劓刑(割下鼻子)刵刑(割下耳朵),然後處以類似凌遲的磔刑,最後還要把屍骨用烈油烹炸這才稍稍解消他對鐵鉉的恨意。

不過以這種施虐者心態立下的flag也有被打臉的時候,武則天統治期間的酷吏周興和來俊臣兩人,不僅在誣陷、告密這些事上合作愉快,甚至還聯手創作了一個成語——請君入甕!

被人告密的周興在酒桌上和來俊臣口沫橫飛地談著他「火瓮刑」的暢想時,內心一定構想了不少人在遭受此刑罰時的極端痛苦,以至於一轉眼「請」他上刑的時候,他就完全招架不住,立馬認罪。而在古今中外各種酷刑的實施之前,施刑官通常會給受刑者先展示一遍酷刑的道具以及會造成的後果,心理素質不強的人,往往在這個時候就經受不住,像周興一樣不管有罪沒罪,認了再說。不過來俊臣最後的結果也不怎麼好,在被武則天下令處斬之後,他的屍體被圍觀處刑的百姓剜得千瘡百孔,宛如凌遲一般。

但刑罰從什麼時候被統治層級以「變態的才智」發展成了酷刑的呢?沒有人能夠準確定論,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酷刑的形式並不會有任何「文明化」的表現,假設如今還能施以酷刑,我覺得其程度肯定會比古代要殘忍得多。沒有什麼別的原因,純粹覺得這才是真的人性而已。

霧鏡隱

霧之虛渺,鏡之迷幻,隱之無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鏡隱 的精彩文章:

TAG:霧鏡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