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鰲拜義女,嫁給康熙,婚後大義滅親,成為康熙深愛的賢后
有時,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無需看他做出過什麼成績,只看他處在兇險萬分的環境下,還能安然無恙,達到目的,就可知一二。
從這個視角,康熙是厲害的人物。
1662年,順治皇帝因病去世,年僅八歲的三阿哥玄燁登基了,成為入關後二代皇帝康熙。而讓玄燁成為「天選之子」的,除了自身聰穎與皇祖母孝庄親自教導,喜愛有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他在七歲得了一場天花,在古代相當於不治之症,可是卻安然度過了。
康熙幼年,軍政大權是由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位輔政大臣打理,他們每個人都來頭不小:鰲拜的叔叔費英東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得忌憚三分;遏必隆的父親額亦都同樣在五大臣行列,並且女兒嫁了皇太極做正妻。
玄燁登基之初,四位大臣也算兢兢業業,單看國都之內,政通人和。
挑戰是在康熙青年開始的:朝堂上鰲拜逐漸脫離控制,氣焰囂張,居功自傲;四海內藩鎮割據,前明又偶爾鬧事;最頭疼的,還是後宮裡那點家務,瑣碎又牽帶人情。
1665年,小皇帝11歲,娶了索尼的孫女,索額圖侄女赫舍里。行為指向性非常明確:1.康熙可以親政了。2.索尼與天子站在一面。
單看到這裡,你若站在皇帝角度,那麼局勢一片利好吧?其實不然,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與赫舍里皇后一起嫁進皇宮的,還有鈕祜祿氏,她是遏必隆親生女兒,鰲拜的義女。這時就不得不提一句遏必隆在政治里扮演的角色了:兩邊倒,時而親近鰲拜,時而又拜倒於中央的威懾之下。
在把女兒送進宮的同時,鰲拜集團又開始在民間大肆製造輿論:赫舍里為下等人之女,鈕祜祿氏出身高貴,可為皇后。
但越是這樣,康熙越是厭惡,「連媳婦兒都是你們的人了,我不得憋屈死?」。遂堅持立赫舍里為中宮皇后。
那個時候,誰都不知道,鈕祜祿氏與皇帝緣分還在後頭。
康熙十三年,孝誠仁皇后難產去世,康熙十六年,遏必隆女兒鈕祜祿氏被立皇后,是為孝昭仁。
而這次的晉封,不是康熙對鰲拜等人的政治性讓步,一切多是出於感情。
原來,孝昭仁雖然出身在輔政大臣之家,可是自從嫁給康熙以後,就開始事事偏向丈夫了。
康熙八年,皇帝把鰲拜身邊信任的人派去外地辦理差事,為的支開這些人下手,後命鰲拜獨自入宮覲見。像往日一樣,毫無防備的走進來後,突然從四周衝出許多少年,一伙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鰲拜拿下,五花大綁的放到康熙面前,並且以「目無天子」等三十項罪名下獄。
沒多久,朝中上下所有鰲拜的黨羽被肅清。而遏必隆,作為曾經縱容鰲拜,態度不堅決的大臣,也以失職之過削了爵位。
索尼年紀最大,已經病逝;蘇克薩哈早早的就死在政治鬥爭里;隨著鰲拜與遏必隆的倒台,曾經四位輔政大臣手裡的權力終於回到天子手中,康熙從此開始,才算是真正意義上親政。
至於鰲拜真的有那麼「壞」嗎?還是康熙心機布置了一切?並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就說孝昭仁鈕祜祿氏在父親和義父紛紛倒台,遭遇滅頂之災時,幹了什麼?
她什麼也沒有說。
可能是不敢,可能是不想,也可能是知道,說了沒用。
康熙曾經說過,孝昭仁是自己的「良配」,「良佐」,可見她維護住了和丈夫的感情,並且自身是聰明且知進退的。
那麼,鈕祜祿氏做到了大義滅親,是個絕情之人嗎?
也不是,剛剛當上皇后,借著喜慶,她向康熙請求「為父親修建家廟」。皇帝大度應允,並著手操辦,從這裡看,她只是把家族深深埋於心間。
鈕祜祿氏去世的時候,康熙非常傷心。《康熙起居注》中這樣記載:皇后死去的前幾天里,皇帝每日辰時去守候,一坐就是八個小時,一度傷害到了身體,周圍人非常著急,即便前朝藩王的戰事正在吃緊。
孝昭仁死於25歲,她是坤寧宮最後一個主人。從此以後,坤寧宮則專門用作薩滿法師做法之地,滿人信薩滿,努爾哈赤,皇太極尤其信。每月,沒季,每年,每節日,必有薩滿法事。至於為什麼選定坤寧宮,無人能知。
※《雍正王朝》劇中,康熙表面上追繳欠款,暗地裡卻在試探各位阿哥
※觀《康熙王朝》有感丨好實沃讀書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