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路朔良大師說朱泥景舟石瓢壺

路朔良大師說朱泥景舟石瓢壺

     

幾百年來,紫砂壺歷史的發展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可謂進入一個新的高潮,以紫砂泰斗顧景舟為代表的製作技藝在繼承和發展上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加上社會的需求推動了紫砂陶的蓬勃發展,同時對紫砂壺鑒賞水平也因之而提高,實用功能和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同樣對從事者來說,不加強自身的技藝和修養,很可能被別人超越或淘汰,市場的接受力正朝著集土胎的選擇,造形的審美合度性,書法,繪畫與壺體的裝飾性,題詞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性,土與火的完美表達等。於是,曾經被歷史定論為自古朱泥無大器之說,由於土胎燒結後的滋潤度及膚色所呈的玉潤度被廣大愛壺者所喜愛,陶工對朱泥的研究也愈來愈深化,克服朱泥的收縮率,控制窯火與坯胎光澤的影響成了從業者攻克的目標,出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好的朱泥壺成了追棒的角色,贏得了愛壺者的親睞。但要按現代製作工藝的要求,保證口蓋的平整通轉度與朱泥之收縮變形大的特性卻是很難做到對立的統一,此坎難過,誰過得了就是強者。帶著大家必須面臨的課題,探索朱泥壺世界的秘密,解決胎質優越與收縮率對立統一的矛盾,將朱泥的優點發揚,便成了我二十多年來苦苦探索和實線目標,從無數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終於看到了光明,景舟石瓢以朱泥燒製成功為提高朱泥壺成功率打開了通道,曲指點數,時光已過了二十八年。感慨之餘,將曾在2002年寫的一篇詞文《砂海沉浮圖賦》鐫刻於壺,詞文如下:        浪滔滔,不盡戲砂人,吳歌金沙寺僧,供春,大彬,碑前豐績滿。路遙遙,千古舒情士,侃談鳴遠,曼生,大亨,景舟,雀譽世間珍。莫不若砂海煙雲,海市蜃樓,留將愛茶人話柄,萬古長春。吾乃陶林野士,又何究當今名列,不妨潔身自好,攬將前賢精典,化作長虹,混跡天涯飄沙中。壬午仲冬逸雲記。今天在解決了朱泥壺的表現力前提下,重新翻開當年舊文,銘刻於景舟石瓢壺面,在解讀景舟石瓢之神韻,領悟氣息之同時,景舟先生制壺實用功能之典範即注水柱圓潤若油,收水無滴饞之嫌,彰顯著文質彬彬之姿態,壺胎的艷潤之光溫溫爾雅和壺身線條若行雲流水之柔美之姿讓癡迷於砂陶遊戲的我神化此業,醉了,吾身屬陶,生命在土與火的錘鍊中升華,順著砂史的漫漫長河流向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山西大同靈丘
那一瓣隨風飄逝的蘭芷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