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部小說包含了家國讎恨,可惜主人公卻身死異鄉,做了負心人

這部小說包含了家國讎恨,可惜主人公卻身死異鄉,做了負心人

《補天裂》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三部長篇小說之一,全書以小說主人公易君恕的家國讎恨、情感糾纏為主線,正面展現了"香港拓界"那一頁慘痛的歷史,以及與"新界"愛國志士聯合十萬鄉民奮起抗英保土而慘遭血腥鎮壓的悲壯義舉,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慷慨悲歌。全書充盈著蒼涼悲壯的史詩感,謀篇恢宏,剪裁縝密,結構緊湊巧妙,情節起伏跌宕,文筆凝重典雅。 小說的恢弘,正如《穆斯林的葬禮》,以悲劇結束,令人掩卷沉思許久!

這部小說包含了家國讎恨,可惜主人公卻身死異鄉,做了負心人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末,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大清國甲午戰敗,列強瓜分中國之勢已成,公元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乘機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繼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之後,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籤訂的第三個不平等條約,從而完成了英佔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中國在香港地區完全喪失主權,中華民族蒙受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奇恥大辱。故事中的易君恕是京師一名舉人,腔內滿懷熱血,在得知晚晴名臣李鴻章要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以後,一怒之下攔住了李中堂的轎子,並進行泣血進言。可惜,一腔熱血的年輕書生,可曾知道現實的殘酷?落後註定是要挨打,自古弱國無外交,國家如此,人亦如此!這些道理,也許晚晴名臣李鴻章懂,一個小小的京師舉人又怎麼會懂?李鴻章當然是怒而拒絕聽從易君恕的直言進諫。於是,易君恕恰好巧遇了舊識譚嗣同,在譚嗣同那裡也知道了當今聖上光緒皇帝的無奈,也結識了「洋大人」林若翰。恰好是這次相遇,也為日後林若翰救了易君恕一命埋下了伏筆。易君恕不甘心在李鴻章那裡碰到的釘子,於是又通過譚嗣同向光緒皇帝進諫,並和譚嗣同一起懇求袁世凱起兵勤王。誰曾料,袁世凱確是一個兩面派,向慈禧皇太后告密。於是,一場殺戮在京師展開,譚嗣同和另外幾個人的熱血,也許也沒能喚起沉睡的大部分國人。僥倖隨著英國牧師林若翰逃脫的易君恕,一路南下,隨著林若翰住進了香港翰園。可惜,寄人籬下的苦味,古今能有幾人懂?林若翰的女兒依闌起初對易君恕不屑一顧,動不動擺出大英帝國的驕傲,深深的刺傷了易君恕的一顆華夏心。事情的轉折,隨著依闌從追求者遲孟恆求而不得,怒而告知依闌是一個苦工的女兒,不具有大英帝國血統。痛苦萬分的依闌,在易君恕的關愛中走出了陰霾。隨著和易君恕的接觸,依闌漸漸愛上了這個遁逃他方的京師舉人,並在某個夜裡以身相許。在這方面來說,無疑對於易君恕和依闌來說都是幸運!人世間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自己愛的人也愛自己,並且兩個人能在一起相守。可惜,滿懷熱血的易君恕為了反抗英軍拓界,侵佔大清國土,最終選擇了離開翰園。也許,換做其他人沒有勇氣,畢竟佳人相伴,一邊是安樂窩,一邊是斷頭台。英雄的偉大之處,往往在於懂得取捨,捨棄自己的利益,顧全大局,易君恕無疑是一名民族英雄。最後,英國正規軍與一群沒有經過訓練的中國農民作戰,結果可想而知。最終,易君恕在斷頭台上,依闌在手術台上。一個生命的結束,一個生命的誕生,意味著新的一天的開始,全文戛然而止。

《補天裂》這部小說當中,易君恕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全家被清軍所殺,在那個年代愛國竟然有罪!身負家國讎恨,妻離子散。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林依闌,又是無比幸運。然而,卻為了民族大義,抗擊英軍,捨棄了心愛的女人——依闌,一步一步走上了斷頭台。其實,在祖國強大的每一個時刻,都有一些人在默默奮鬥,默默犧牲。也許,祖國母親並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他們是她的女兒。他們拯救了處於水深火熱的華夏兒女,讓祖國母親不至於受辱;他們拯救了中華民族,讓中華民族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他們也拯救了無數人的靈魂,讓無數人靈魂豐滿!看試手,補天裂!不愧是一部皇皇巨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