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世民為何沒把治國賢能用在父子關係上?紉珮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李世民為何沒把治國賢能用在父子關係上?紉珮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唐太宗有14個皇子,其中與長孫皇后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是長子,唐太宗即位那年,8歲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從遺傳學上來說,父親是李世民,這邊素質是沒得說的。母親那一方呢?李承乾的外祖父長孫晟,是隋朝著名的神箭將軍,「一箭雙鵰」這個成語就來源於此公的一次箭藝表演。四肢發達,智商如何?當年此公隻身在突厥挑撥各部落的關係,智商跟箭法一樣漂亮。父母兩邊的素質加起來,李承乾想不優秀都難。

大搞行為藝術。在東宮搭起帳篷,穿突厥人服裝,梳突厥人髮型,學突厥人牧羊、宰羊,又按照突厥人的葬禮,自己裝死去的可汗,躺在地上,讓周圍人騎馬環繞,痛哭並割破臉皮,然後李承乾忽然跳起說:我要去突厥,我要當突厥人!拒不接受教育,反而想弒師。僱用刺客刺殺老師于志寧,刺客見於志寧一副漢朝枚乘的名作《七發》,就是一篇很好的心理治療文字。西漢時楚太子得富貴病,百般治療不得,吳地的客人用談話的方式來治療,其實就是心理療法。客人根據情況用七件事做啟發,一件一件誘導,最後棒喝一聲,楚太子的病霍然而愈。

這種在西漢時期盛行於南方的心理治療方法在唐朝是不是失傳了,我們不得而知。反正老師們那麼漂亮的文辭,那麼正直的品格,用來教育一個青春期逆反者、一個神經質,蠻可笑的。父愛的缺位導致家族劣根性發作唐太宗對太子的教育不可謂不盡心。當李承乾的劣行發展到極致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放棄,而是請來重量級人物魏徵做太子的老師。魏徵先生此刻已經病重,推辭不任,唐太宗懇切地說:「先生您就卧著教育我的太子吧。」然而,李承乾最終還是發展到謀反的地步。其實,唐太宗這位做父親的是要負很大責任的,他的父愛雖然真切,卻沒到位。唐太宗早年忙於徵戰,肯定和李承乾聚少離多,這個不用說。後來唐太宗登基,不過三年,又把十來歲的李承乾拋在東宮。當時太子東宮的西牆和皇宮不過20多步,但父子不能朝夕相處,自然生出隔閡來。

大思想家王夫之認為,皇帝與太子之所以關係緊張,主要是因為皇帝和太子沒能住在一起,不能培養親情,父子關係上下級化。他認為,皇帝父子應學習上古時候,起居在一起。王夫之說得有道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愛不可缺失。父愛的缺失導致李承乾同學血液中家族劣根性的發展。家族性格特質的不良發揮我們對比一下李世民父子的性格特質,看看父親的優點與兒子的缺點是如何對應的。李世民脾氣其實很暴躁。當年和李建成爭位時,大臣陳叔達曾對唐高祖說:「秦王性格剛烈,你如果不遂他的願,他恐怕會氣憤得生出病來。」不過,李世民難能可貴的是能抑制自己的個性,成為納諫明君。李承乾血液中也流淌著暴躁的因素,但他又沒有像李世民那樣經過歷練,所以就放縱這種負面性格的發展。李承乾甚至說:「誰敢勸諫我,我殺他幾百個,就耳根清凈了。」

可見,一個家族的性格特質不能用好和壞來衡量,在良性誘導下就成了長處,在惡性誘導下就成了短處。李世民一類的創業者所具備的剛烈、熱情,經過創業環境的歷練,能變成優點、長處,而秉承了李家這種性情的李承乾,由於沒有創業環境的歷練,沒有恰當的教育方法,就朝著暴戾、荒唐、濫情的角度發展。此種現象今日仍值得我們深思。

萬里長城,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它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的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修築長城的狂潮,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東漢哲學家桓譚在《新論》中載到:「夫以秦始皇之強,帶甲四十萬,不能窺河西,乃築長城以分之。」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漢武帝更是修築長城的積極推動者。此後的東漢、北朝、隋朝等也沒有停歇下來,這其中僅隋楊堅父子統治的38年里就曾大規模修建過5次之多。

後到宋朝時期,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都是修築長城的積極倡導者,據史學家考證:現在位於山西忻州市岢嵐縣境內的宋代長城,乃是楊業之妻佘太君的從弟、宋朝名將折御卿所修築。到了明朝,再次創造了修築長城的高潮,現存留於世的就是明長城,主要由張居正部下戚繼光所督築。至清朝,清康熙帝下令:永不築長城。至此,大規模修築長城才告一段落。儘管如此,小打小鬧卻始終沒有停歇,並沒有做到所謂的「棄長城而不用」:康乾年間的清政府曾修築長城個別關口和城牆,對山海關等重要關口和長城段,都有相當規模的修繕和使用,而位於河北西北的「大境門」就是這一時期修築的最大長城關卡之一;到了同治年間,還專門修築了對付起義軍捻軍的清代長城,分布於現山東、安徽、河南、山西、河北之間,規模也不小喲。當然,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發起了「愛我中華修我長城」號召。可以這麼說,修築長城史,幾乎貫穿於整個中華文明史之中,成為歷朝歷代帝王端賴「舉國體制」的「保留項目」,長城也成為官家頌揚的「專利」對象。

一代偉人毛澤東詩句中提到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唯有唐太宗讓修築長城之舉戛然而止是有原因的。唐高祖李淵依靠兒子李世民絕世的軍事才能攫取了隋朝政權而建立了唐朝,建國初期貞觀之治」。但由於當時李唐王朝立國不久,尚處在外夷包圍之中,北有東突厥,西北有高昌、西突厥,西有吐谷渾、吐蕃,東北有契丹、奚、高麗等。如何妥善地處理好唐朝與周邊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係,始終困惑著唐太宗。在他繼位第三年東吐厥首領頡利擁眾犯邊,唐太宗本著「不戰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者,下也」的原則,以「突厥災異相仍,頡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為理由,一口拒絕了群臣勞民傷財在中大漠邊緣修一道長城的請求。唐朝是在隋朝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唐太宗冷靜地總結隋煬帝失敗的經驗和教訓,認為不能善待胡人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他說隋煬帝楊廣「興眾百萬,北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綿亘千餘里,死者太半」,「勞百姓,築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築長城以比避胡,終被宇文化及使令狐行達殺之。」 他還告誡手下:「隋煬帝不能精選賢良,安撫邊境,唯解築長城,以備突厥,情識之惑,一至於此!」這表明他決不步其後塵的決心,因為他看到了大肆營造、虛耗民力的弊端。

在曆數隋煬帝所有不是的同時,面對朝廷官員藉助秦漢抵禦匈奴的歷史經驗而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請修古長城」的建言,李世民認為:「朕方為公掃清沙漠,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他又對群臣說:「朕今委任李世勣於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靜,豈不勝遠築長城耶?」這其中用意很明確,那就是用李世勣,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勞民」,他重視的是「人心」。在他看來,掃清外寇,消除邊患,締造和平,修築長城並不是正確選擇,人才與人心的作用才更強大而持久。當然,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與隋煬帝生母乃親姐妹)、太宗之母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思想無數放大,認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他摒棄了歷代漢人統治者「貴中華、賤夷狄」的傳統偏見,打破了以長城限定南北的舊有模式,廣泛竭誠地團結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國家,大肆任用少數民族官員,並採取了茶馬互市、聯姻和親、結盟納降、因俗而治等一系列措施,表現出他所具有的「容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風範,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邊區諸多部落國家紛紛併入唐朝版圖或和親稱臣,尊李世民為「天可汗」;都城長安呈現出「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唐朝政權自此歷經「貞觀之治」、「開元之治」而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開放、最強大的國家。

君王有道三邊靜,何勞萬里築長城。在修築長城問題上,唐太宗李世民別具隻眼,特立獨行。「我在,天下四夷有不安安之,不樂樂之,如驥尾受蒼蠅,可使日千里也。」唐太宗在安邊問題上突破了傳統思路,沒有將長城看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他對長城的作用與意義評價自然也不積極,而且影響了唐朝政權後來的所有統治繼承者。

名人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過舊宅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

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

園荒一徑斷,苔古半階斜。

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

金輿巡白水,玉輦駐新豐。

紐落藤披架,花殘菊破叢。

葉鋪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紉珮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昔地一蕃內,今宅九圍中。

架海波澄鏡,韜戈器反農。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其一

我的車輦到了我的武功舊宅,前面有鳴笳開道。武功舊宅早以無人居住顯的十分荒涼,但一條道路被打掃乾淨,苔蘚爬上台階覆蓋了半邊。

池中水,因為有源頭活水,還是比較清新,園中的老樹如今也開花了。那年我離開舊宅征戰天下,就有了以天下為家的想法。

其二

我乘著車輦沿著白水巡視,車輦駕臨到我在新豐縣的舊宅武功。枝紐從支架上脫落,藤蘿覆蓋到架子上,百花已經開過了,菊花卻在花叢中綻放。

樹葉鋪在草地上,池中的水流了一半。小徑邊的蘭花已經凋零,地上的桐柏葉讓我想起了周成王以桐葉為圭,恩封自己的弟弟。

往日我在這一隅之地,如今我以天下為家。我讓海晏河清,四海昇平,天下兵戈休息,士兵回家務農。

天下文同書車同軌,已經完成了大一統,我又何需學那漢高祖,衣錦還鄉唱什麼《大風歌》。

注釋

其一

①新豐:唐初新豐縣,即今天西安市新豐鎮。新豐是漢時建縣,劉邦稱帝後,劉太公思歸故里,劉邦仿老家豐地街巷另築一城於關中,並遷故舊居之,以娛太公,後更名為新豐。翠輦[cuì niǎn]:裝飾有翠羽的車輦,這裡指帝王所乘車輛。

②譙[qiáo]邑:秦置縣,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縣。李淵早年仕隋時曾任譙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鳴笳[jiā]:古代貴官出行,前導鳴笳以啟路,這裡指代是皇帝出巡到此。

③荒:荒無人煙。新:乾淨。

④苔古:另有作台平一詞,路邊階下鋪滿綠茸茸的蒼苔。

⑤消:替換。

⑥辭:離開。此:另有本作北字

⑦四海:出自《荀子·榮辱》: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殺者,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另有《漢書·高祖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這裡藉此點明了自己的身份。為:加有本作成字

其二

①金輿[yú]:金者,貴也。 輿者,車也。 故金輿有金車之象,為君子,貴人所乘之車,譬之君子居官得祿,須坐車以載之。這裡代指皇帝車輦。白水:當時的京畿白水縣。另有漢光武帝生於此,在今湖北棗陽。張衡《東京賦》有龍飛白水之句。

②玉輦[niǎn]: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又稱玉輅。新豐:唐初新豐縣,即今天西安市新豐鎮。

③披:覆蓋

④葉鋪:全詩校一作鋪庭。

⑤竭:完。

⑥紉[rèn]佩:《離騷》有紉秋蘭以為佩。

⑦剪桐:周成王與叔虞戲,剪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無戲言。遂封叔虞於唐。見《史記·晉世家》。

⑧一蕃[fān]:《詩·大雅·崧高》有四國於蕃,四方於宣。代指未登皇位之前的自己。

⑨九圍:代指古代中國九州,也有天下之意。出自《詩·商頌·長發》:帝命式於九圍。

⑩架海:猶航海。澄鏡:四海昇平。

韜[tāo]戈:謂息兵止戰,出自《晉書·慕容德載記》:此志未遂,且韜戈耳。反,同返,意為回家。

八表:指極遠地方,這裡代指天下。文同軌:出自《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

歌大風:漢高祖劉邦稱帝後歸故鄉沛縣,召故人父老歡宴,帝自擊築,作歌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見(史記·高祖本紀)。

【作品鑒賞】

《過舊宅二首》自己的潛邸武功別館其一這首詩近擬於五言律詩。

首聯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不僅扣住題目過舊宅,同時又通過翠輦和鳴笳來指出如今的帝王身份。而且句中新豐和譙邑分別是漢室和魏室的皇家龍興之地,用他們來比喻自己的潛邸武功別館,其中的意境不言而明。中間兩聯描寫舊宅眼前景。三、四句園荒一徑新,苔古半階斜,上句的園荒,表明舊宅被閑置無人居住;徑新透露出帝王舊宅平時有人守護整葺。

下句則由園荒帶出苔古,由徑新帶出階斜。路邊階下鋪滿綠茸茸的蒼苔,遮住了半截斜階。詩句給人以新舊交織的觀感,這其中的舊正寓意著過去的自己,而新正象徵著如今的自己。而如今的自己來到過去自己的住宅,那種新舊交織,給予人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過舊宅二首》被認為與漢高祖劉邦《大風歌》氣勢相當

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園池裡的流水不斷流淌更新著,老樹也不斷發出新芽開出新花,宅園裡始終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宋代朱熹有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前池中為什麼沒有舊水,那應該是水有源。劉禹錫有名句:病樹前頭萬木春。可以看出作者對舊院的感情,水清花開,那是有源有根,自己的成生也正源於此,頗有生於斯,長於斯之味。末聯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尾聯氣魄宏大,剛健有力,充滿豪邁的情懷,既總結了全詩,又點出了題旨,歷來被認為與漢高祖劉邦《大風歌》氣勢相當。

《過舊宅二首》寫秋天卻沒有半點悲秋之意,這一定是心情使然緣故

這首在格律上也具備五言排律的特色。第一聯金輿巡白水,玉輦駐新豐。點出詩人的身份,也是實景描寫。金輿、玉輦都是帝王身份的象徵,白水和新豐也是這種身份、出身的借代寫法。紐落藤披架,花殘菊破叢。有瓜熟蒂落,脫穎而出的意思。那瓜成熟藤落,百花開後菊花還在獨放。這表達了詩人對經過重重磨難登上帝位的感慨,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葉鋪荒草蔓,流竭半池空。這是對景色的實寫,從此我們可以看出詩人來到自己的故園武功別館應該是在這一年的秋天。但作者寫秋天卻沒有半點悲秋之意,這一定是心情使然緣故。

《過舊宅二首》天下太平全靠的是自己征戰四方,結束天下紛爭

紉佩蘭凋徑,舒圭葉翦桐。這一句是對仗工整的句子,通過以眼前物用典喻己。前一句出自屈原,也是喻自己當年也是秋蘭佩帶在身上的一名貴族子弟。後一句借周成王剪桐葉封賞其弟,喻如今的自己貴為帝王,也能分封諸人。昔地一蕃內,今宅九圍中。又是古今追憶,過去是一蕃之地的我,如今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架海波澄鏡,韜戈器反農。這句是對自己的功績描述,四海澄靜,化劍為犁。這天下太平全靠的是自己征戰四方,結束天下紛爭。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這句還是對自己功績的讚揚,天下同文同軌,不用像劉邦一樣唱讚歌。其中基調昂揚奮發,風格雄渾豪邁,結尾兩句,充分表現了李世民作為一代雄主的宏偉氣魄。

【名家點評】

宋代學者陳岩肖在《庚溪詩話》:唐文皇既以武功平隋亂,又以文德致太平,於篇詠尤其所好。如曰: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辭氣壯偉,固人所膾炙。又嘗觀其《過舊宅》詩曰: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一朝辭此去,四海遂成家。蓋其詩語與功烈真相副也。

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簽》卷五:風起雲揚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氣象方侔……太宗文武間出,首辟吟源。宸藻概主豐麗,觀集中有詩『學庚信體』,宗向微旨可窺。

王傳臚:這是一篇唐太宗志得意滿時的作品,雖然在詩文中太宗皇帝強調自己無需《大風歌》來壯聲勢。但這種帝王功成名就,一統江山的氣勢,讀起來與劉邦的《大風歌》又有何異。褚為強:對往日生活的回憶、重遊故地也是太宗述懷言志詩的一個重要內容。其詩多為撫今追昔、慷慨懷古之作,表現了對昔日崢嶸歲月的懷念,充滿了一股豪邁之情。胡紹玲:從表層看此詩極事鋪排,但其深層卻展示了唐太宗建用皇極的意識, 抒發著帝王居高的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360網 的精彩文章:

岳飛的第三子岳霖是怎麼死的?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龔半倫是怎麼死的?龔自珍的兒子是何許人也?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TAG:語文36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