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龍1000要來了!對彪英特爾Core Y;Arm明年將推擁有電腦性能兼顧手機能源效益的A76
1.驍龍1000要來了!對彪英特爾Core Y;
2.Arm明年將推擁有電腦性能兼顧手機能源效益的A76;
3.車用晶元今年323億美元,較去年成長18.5%;
4.MOSFET/二極體/被動器件缺貨漲價 推動廠商抱團進行產業升級;
5.被動組件 MLCC 爆漲後,國巨陳泰銘的下一步盤算
半導體投資聯盟
概念股日報
關注
1.驍龍1000要來了!對彪英特爾Core Y;
集微網消息,據德媒WinFuture站長兼知名爆料人Roland透露,除了驍龍850,高通還在為Win10筆記本定製「驍龍950」和「驍龍1000」產品。
去年,Win10 on ARM推出了三款基於驍龍835處理器的ACPC(全互聯PC),不過,由於性能所限加之編譯器並不成熟,運行Win32 exe的效率比較低下。
然而,對於這個新興的平台,微軟、高通、ARM以及PC OEM廠商興趣依然非常濃厚。微軟已經承諾將為其添加64位UWP/exe兼容性支持,而ARM今天發布了高性能的新公版架構Cortex A76+Mali G76,同時高通和OEM廠商也將有進一步的動作。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Roland對高通在準備面向Win10平台的高性能ARM SoC是非常篤定的,但是高通最終是否會採用驍龍950、驍龍1000的命名只是目前一種紙面的推演,不具備很強的參考性。
這些全新晶元希望通過先進的工藝、緊湊的電路板、集成LTE甚至5G基帶的天然優勢來衝擊被Intel/AMD x86處理器佔據的二合一產品,以及入門/主流級別筆記本市場。
雖然ARM在今天的TechDay中表示A76相當於i5-7300,但在WinFuture看來,「驍龍950」和「驍龍1000」的對手其實是7代Core Y系列SoC。
據悉,代號Primus的華碩筆記本可能會是「驍龍950/1000」的首波產品,Rolant稱它已經完工,最快年底或者明年初與消費者見面。(校對/茅茅)
2.Arm明年將推擁有電腦性能兼顧手機能源效益的A76;
集微網消息,Arm五月31日揭露預計於明年推出的新一代處理器IP,宣稱將讓筆記本電腦效能的成長幅度追上智能手機的效能,它們分別是Cortex-A76 CPU、Mali-G76 GPU與Mali-V76 VPU, 將分別支持AI/ML、遊戲,以及UHD 8K的影片觀賞,亦會兼容於即將到來的5G時代。
負責Arm IP產品部門的Rene Haas表示,過去5年來,智能手機的CPU效能在不危及電池壽命的狀態下以每年增加20%的速度成長,但同一時期的筆記本電腦隨著摩爾定律的趨緩,每年的效能成長率卻只有個位數, 在延長電池壽命上也沒有顯著的進展。
Haas說,Arm的表現受到外界矚目,也讓Windows筆記本電腦生態體系採用了高通所打造的Arm SoC而推出可隨時連網的Always Connected PCs,提供長達20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基於DynamIQ技術的新款Cortex-A76 CPU也將提供筆電等級的效能,同時維持智能手機的能源效益。
比起應用於第一代Always Connected PCs的CPU產品,Cortex-A76 CPU可提高35%的效能,同時改善40%的能源效益,在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上則有4倍的運算效能, 不管是在智能手機或PC上都能帶來更快的響應與更安全的體驗。
Mali-G76 GPU為繪圖處理器產品,著眼於遊戲市場,它的效能增加了30%,亦改善30%的能源效益,Mali-G76在機器學習的運算能力是Mali-G72的2.7倍。
至於Mali-V76 VPU則屬於視訊處理器,標榜可在智能手機與其它裝置上支持UHD 8K內容的編解碼,提供60fps的畫面更新率或在中國已蔚為風潮的4x4影片牆,可同時串流16個內容。
3.車用晶元今年323億美元,較去年成長18.5%;
集微網消息, IC Insights 預估,今年車用晶元市場將達 323 億美元規模,可望較去年再成長 18.5%,將連續 3 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IC Insights 指出,系統監控、安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動駕駛將是驅動今年車用晶元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內存產品平均售價持續上漲,也將為車用晶元市場添增成長動能。
車用晶元後市持續看俏,IC Insights 預估,2021 年車用晶元市場將達 436 億美元規模,2017 年至 2021 年車用晶元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 12.5%,成長力道將較整體晶元市場的 6.1% 超出逾一倍水平。
IC Insights 預期,車用晶元市場成長性也將高於工業、消費、計算機與通訊市場,將是成長力道最強勁的晶元終端應用市場。
韓國時報報導,三星電子推出 10nm製程的車用 16Gb LPDDR4X DRAM,號稱具備高效能和低功耗的優點,耐熱程度也大為提升。 汽車需要在極端環境下運作,20nm製程的 DRAM 可以承受攝氏 -40度至 105 度的溫差。 三星宣稱,新品的耐熱程度提高至攝氏 125 度。
三星對車用事業野心大,2 月份量產 256GB 的嵌入式通用快閃記憶體卡(eUFS)。 2016 年更收購了汽車零組件供貨商 Harman,今年 1 月在美國賭城的消費者電子展(CES)秀出數字駕駛平台的原型。
SK 海力士也急起直追,成立特別小組研發用車用半導體。 該公司高層表示,汽車將變成終極的移動設備,SK 海力士供應 DRAM 給 Nvidia、AMD卡位。 IHSMarkit 估計,2017 年車用半導體市場將成長 15% 至 337 億美元,估計 2017~2024 年間車用半導體市場每年將擴大 6.7%,2024 年市值增至 580 億美元。
4.MOSFET/二極體/被動器件缺貨漲價 推動廠商抱團進行產業升級;
摘要:延續2017年缺貨、漲價的勢頭,今年MOSFET、二極體、電阻、電容等元器件紛紛漲價,而缺貨漲價可能推動廠商進行產業升級。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延續2017年缺貨、漲價的勢頭,今年MOSFET、二極體、電阻、電容等元器件紛紛漲價,背後的主要原因為供不應求,市場需求暴增、上游原材料缺貨漲價。據悉,二線晶圓代工廠向台積電看齊,推動晶圓代工價格上調,這很可能推動元器件價格再次調高。
富昌電子元器件市場行情2018 Q2季度報告顯示,MOSFET、整流管和晶閘管的交貨周期一般是8 -12周左右,但現在部分MOSFET、整流管和晶閘管交期已延長到20-40周。
缺貨漲價推動產業升級
眾所周知,二極體、被動元器件電容、電阻以及功率器件MOSFET的利潤空間並不大,尤其在競爭激烈的中低端市場,廠商之間的「廝殺」讓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缺貨漲價可增大器件的利潤空間,緊張的競爭局勢也可得到緩解。
業內人士表示,MOSFET、二極體、被動元器件的漲價,對於廠商而言,是一次產業升級的絕佳機會。廠商可以藉機進行產品布局的調整,向高利潤市場與產品線轉移。
舉例而言,長期以來,IGBT技術主要被歐美、日本等國壟斷,英飛凌、三菱、ABB等廠商掌握著IGBT的絕對話語權。對於我國本土企業以及台灣地區功率器件廠商而言,可以藉助這次漲價潮帶來的寬鬆環境與利潤回升,加大IGBT產業的投入,先主攻需求旺盛的消費類市場,再打入新能源汽車市場。
廠商抱團,多維度整合資源
在二極體、被動元器件電容、電阻以及功率器件MOSFET缺貨漲價潮中,能看到一種廠商抱團的趨勢。
今年1月台灣茂矽引進了朋程與強茂旗下子公司璟茂入股,這個合作聚焦在工業與車用產品市場。
茂矽是晶圓代工廠,去年完成近八成的減資,回歸晶圓代工本業,目前專註在MOSFET與二極體的代工;朋程是全球最大的車用二極體整流器供應商;強茂擁有二極體、橋式整流器、晶體管、MOSFET與保護元件等產品線。
據悉,茂矽已為強茂代工生產二極體與MOSFET產品,雙方計劃未來將合作擴展到IGBT領域。茂矽已初步通過朋程產品認證,雙方計劃在通過朋程客戶認證後,茂矽將為朋程代工生產車用產品。
與此同時,朋程與中美晶投資硅晶圓大廠環球晶。
透過以上戰略合作,可以看到廠商抱團的趨勢,從多維度整合資源,以抓住本次產業升級的機會,獲得更大市場與利潤空間。(校對/小北)
5.被動組件 MLCC 爆漲後,國巨陳泰銘的下一步盤算
一樣東西,如果價格漲 5%,這叫小漲;漲了 50%,叫大漲;那麼,漲了 3,000%,該怎麼形容? 這是高達 30 倍的漲幅!
什麼東西漲了這麼多? 隨手拿起任何一款主板,正是板子上密密麻麻的小點,就是被動組件;就像廚師煮飯少不了鹽,電子廠想生產電子產品,也少不了被動組件。
如今在台灣和中國,想買到最缺的幾種被動組件,如果沒有長期合作的廠商,到現貨市場拿貨,很有可能要用比去年初高 30 倍的價格,才能從經銷商手上拿到貨。
即使是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大型上市櫃公司,今年拿到的價格,也比過去漲了 3 倍,「庫存能見度只有 3 周」,這還只是淡季的狀況;隨著台北國際計算機展就要開展,台廠即將進入出貨高峰,所有人都緊盯,過去 1 年,脫序瘋漲的被動組件價格, 究竟要往哪裡去?
被動組件飆出 30 倍漲幅
國巨成最大受益者,股價挺進千元
今年第一季從國巨的財報,已經反映出這一波漲價的威力。 國巨的毛利為 56.6 億元,是去年同期的 3.48 倍;營業凈利增加更多,營業凈利為 46.6 億,是去年同期的 4.9 倍。
5 月 9 日,Bloomberg(彭博)報導,在被動組件全球市場排名 3、市佔 13% 的台廠國巨,股價去年以來大漲 908%,並形容這家公司「是從去年初以來,MSCI(明晟)在全球股市觀察到,漲幅最大的公司之一。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絕對是這一波被動組件大漲的最大受益者,
第一步:
搶先發現被低估的市場商機
國巨股價站上 1000 元之後,陳泰銘的下一步早已成為市場焦點,但要了解他的下一個動作,就要先看懂這場被動組件漲價的「超完美風暴」三部曲。 陳泰銘是如何拉動這波由供給方主導的漲價潮,最後甚至連龍頭廠日廠村田也不得不跳出來,被迫跟進合演了這出「市場小三逆襲」的投資市場大戲。
前年底,被動組件市場悄悄出現結構性改變,先是日本 TDK、太陽誘電悄悄轉向高毛利的車用被動組件,去年初,全球最大的被動組件廠日本村田製作所,和第二的三星電機,也坐不住了,想加大車用被動組件的產能, 舊有被動組件的供應狀況開始不穩。
這是第一次,老大們都想減少成熟型被動組件的供貨,陳泰銘發現,台灣廠商的機會來了!
去年,陳泰銘跟朋友解釋,「這一次的被動組件,跟以前大不相同。 」他說。 被動組件出現過去 30 年沒遇過的結構改變;但在台灣,被動組件跌了 10 年,沒人敢漲價,慘跌的經驗,讓國巨的競爭對手甚至封存生產線。 沒人敢相信,市場真的變了。
陳泰銘認為,1987 年和 2000 年,各出現過一波缺貨潮,「那是因為殺手級應用刺激的需求」。 但這一次不一樣,智能型手機、車用、AI、AR 和 5G 的每項應用,因為功能變得愈來愈複雜,需要的被動組件大增;他曾拿手機做例子,一支 iPhone 7 要用掉 420 顆被動組件,到 iPhone X 卻要用掉 600 顆到 620 顆,大增 近 50%。
剛開始沒人相信,以為被動組件漲價,幾季之後就會因為廠商擴產結束,2000 年時,禾伸堂漲到 999 元,後來因為供過於求,股價慘跌的記憶還在。 卻沒想到去年底,情況愈演愈烈,就連微軟和蘋果,去年下半年都派人到亞洲,大買消費性電子用的被動組件。
日前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分析,「這是玩家行為改變,所導致的缺口,很遺憾的,這缺口不會很快消失。 」換言之,這是一場由供給方主導的市場結構改變。
第二步:
市場小三主動出擊 打破機制狂漲價
陳泰銘看準了市場老大和老二都忙著轉型,去年 4 月,陳泰銘率先開了第一槍,宣布漲價! 調一次不夠,2017 年,他連調了 4 次,今年更加大漲價力度,「要競價才有現貨! 」代工廠抱怨。
國巨的主要市場──中國,被動組件價格漲翻天,去年底中國媒體報導,「0201、0402、0603等主流型號全面漲價 5% 至 30%,更為誇張的是,許多高階電容價格暴漲 30 倍仍舊拿不到貨。 」一顆原本年初賣 0.2 元人民幣的電容,年底要 1.85 元人民幣才能買到,以前秤斤賣的被動組件,去年竟變成漲 9 倍的熱門投資標的。
陳泰銘在去年 6 月股東會時也提到,高雄廠已經三班制運轉,但國巨內部的庫存水位,從平常 75 天到 90 天左右,降到 45 天左右;他當時就已經預告,「如果降到 30 天以下,不排除以價制量。 」當時,所有人也沒意識到,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但就從股東會後,陳泰銘的以價制量,竟一步步變成產業現實。
去年 11 月 15 日,國巨旗下的通路國益興業科技發出通知,從 12 月 1 日起,國巨供給占 15% 的被動組件(NPO MLCC),價格將調漲 2 到 3 成,還特別加註「甚至更高」,同時交期從 1 到 3個月延長到 6 個月。 就算有錢,想要貨,對不起,也得等半年!
今年初,國巨取消了「VMI HUB 」供貨機制,等於取消過去「保證供貨無虞」的政策;影響所及,下游廠商如果急著要現貨,只能向捧著現金向經銷商競標,才因此傳出,價格狂飆 30 倍的情況。
根據國巨今年法說會數據,第一季國巨 63% 的產品,是透過經銷商賣出,能直接向國巨買產品的 EMS 廠和直供客戶,只佔國巨營業額的 37%。
對此,華新科總經理顧立荊在法說會上就直言,「華新科在直客與代理商的出貨比重沒有改變,因為我們重視長遠的客戶關係,不像有些人,把未來的訂單挪來現在使用了。 」
第三步:
利用飢餓營銷 讓對手認錯跟漲
陳泰銘一出手,逼得廠商也超額下單,「今年第一季,我們的料件備貨水位,只剩下一個星期」,一家大型電子公司經理說,電子廠生產流程是以星期為單位計算;今年初,卻出現只剩一個星期水位的狀況,就連大型代工廠,也出現下 100 份訂單, 只拿得到 8 成貨品的狀況,「今年初真的是緊」他說。
被動組件的訂單湧向村田和三星,一位電子廠協理說,村田的產能不足,「每個客戶又都急得要命,根本不知道要先做誰的」,缺貨壓力讓所有人超額下單,訂單如雪崩般出現,即使是日本村田都壓力大增。 「我們全力開工因應客戶需求! 」村田在回復財訊採訪時指出。
忍了一年,過去都沒有漲價的村田,和第二大廠三星電機,終於也分別在去年底和今年初,跟進國巨的策略,漲價。
他們對財訊的答案是:因為對手漲價,導致訂單都集中到村田,即使加班趕工也無法應付「為了抑制這種現象,我們才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大中華地區漲價。 」
華新科去年底也開始漲價,「不是今年價格貴,而是之前價格太低,」顧立荊說。
不過,如果說漲價就能大賺,那麼,就難以解釋的是,同樣早早漲價的風華高科,效益為何遠不如國巨,其他對手受益狀況也有限。
主要是因為,國巨在低潮時不斷購併,改善資本結構和產品組合,也才因此在大潮來時,表現亮眼。
陳泰銘購併不手軟,等待時機大賺一筆
例如,國巨從 2013 年連續 4 次減資,股本從 200 多億元減為 35 億元,把用不到的資金都還給股東;今年第一季,當凈利大增 4 倍時,對每股獲利提升的效益,就顯得十分可觀,如果國巨的股本仍維持 200 多億元,恐怕去年股價就難出現 9 倍的驚人漲幅。
陳泰銘在市場低潮時,仍持續購併,擴大規模優勢。 2014 年,國巨旗下的旺詮,取得新加坡上市電阻廠 ASJ 100% 股權;2016 年,國巨旗下智寶取得鋁質電容廠凱美過半董監席次,正式入主,2017 年 1 月,國巨旗下奇力新,也取得電阻廠旺詮和原料廠飛磁百分之百股權, 還取得中國電感廠向華電子近 5 成股權。 過去一個月,國巨還接連宣布購併保護組件廠君耀以及零組件廠美國普思電子。
工研院零組件研究部研究員林松耀也觀察,國巨近年的購併,多半跟車用電子,以及模塊有關,例如君耀,不是最大的保護組件廠,車用訂單的純度卻很高。
購併普思電子,有助國巨進一步取得天線技術,國巨就有機會進一步從日商口中最肥美的車用被動組件市場,咬下一塊肥肉,也可能把旗下零組件,做成價值更高的模塊,跟老大村田一樣做模塊生意。
陳泰銘的下一步
發動規模戰,拉開與對手距離
今年初,陳泰銘在法說會上,又發出驚人之語「這一波缺貨潮將延燒到 2019 年,」公司安全庫存水位下滑超過一年,他要啟動大規模的資本支出,過去 6 季的資本支出,已經超過公司過去 5 年的投資水位。 這一次,所有人都不敢錯過他說的話;就連村田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估計要到 2019 年度,才能供需平衡。 」
但外界更關注,自 6 月開始,陳泰銘將另外再掀起一波漲價潮。 因為在 MLCC 的世界裡,陳泰銘是第 3 名,但是在電阻的世界排名,他卻是第一名。 這次採訪中,多位電子廠採購都告訴我們,國巨的下一個動作,是讓電阻漲價。 國巨旗下電阻廠旺詮已經發出漲價通知,6 月 1 日,要調漲電阻價格。
電阻為什麼漲? 業界人士觀察,電阻產業同樣經歷殘酷的低價競爭,中國人嫌這個產業獲利低,因此競爭者少,「現在你要擴產,未必買得到機器」。
從上銀的動態,就看得出被動組件缺料的走勢,最近,日本被動組件大廠高層頻頻造訪上銀,因為要生產 MLCC 和電阻等被動組件的機台,都需要高精密度的滾珠螺桿,連被動組件廠都要出面尋找機械零組件,機台缺貨的問題,恐怕一時難解。
今年,國巨旗下的奇力新,也將展開大投資,再次擴大規模優勢
根據法人整理的內容,國巨旗下的奇力新持續提高被整並公司的效益,日前在法說會上公布一系列的擴張計劃。 旺詮在馬來西亞和東莞的晶元電阻廠,月產能將從 2017 年 250 億顆,提升為月產能 350 億顆,預計今年第二季完成。 生產被動組件原料的飛磁,月產量將從 1,000 噸增為 1,800 噸,今年第 3 季完成。 法說會中也證實,國巨在北美設計的電源模塊和手機關鍵零組件 Saw filter 等新設計,已經有了成果,在模塊領域又跨出一步。
這場被動組件缺貨大潮,陳泰銘人在哪裡? 財訊致電陳泰銘,他只表示,「忙著在歐洲和日本出差,股東會見! 」
可以想見,他將利用原有的領先地位和市值,再發動一輪購併戰和規模戰,未來國巨也會有更大的規模優勢,用成本和新事業,拉開跟對手的距離。
目前,台灣大型電子廠零件庫存天數約在 3 周左右,不像年初那麼緊缺,但因為出貨旺季即將到來,今年第三季電子業的好壞,會是缺料到底趨緊,還是減緩的重要指針。財訊
END
※旋極信息擬80 96億元收購NXP射頻業務;本土集成電路材料產業的新黑馬;02專項極紫外光刻膠項目通過驗收
TAG:集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