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佛王維,名維,字摩詰,全部出自這部偉大的佛典——《維摩詰經》。
禪宗第一經典《六祖壇經》載,得六祖親自印證、傳下《證道歌》的永嘉玄覺大師,自述就是在讀《維摩詰經》時開悟。
《維摩詰經》
影響勝過《金剛經》的偉大經典
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
《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等,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大乘佛教的權威性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問世以來,傾倒了無數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對中國的佛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經的主人公是古印度的在家大菩薩維摩詰居士,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以居士身份輔助佛陀攝化眾生。經中所講的內容微遠幽深,窮理盡化,非下乘智力可測,非常人可思可議。
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凈則佛土凈」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於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
登峰造極的思想
《維摩詰經》的思想,經中的兩句話可以作為點睛之筆:一是「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二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唯心凈土」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基本思想,許多佛門經典都曾不同程度地說到它,但唯有《維摩詰經》談得最是直截了當、生動透徹,對中國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的影響也最大。
認為入世、出世不二,是《維摩詰經》另一個重要的思想特點。維摩詰居士本人就是一個擁有妻子親眷乃至往來於酒肆淫舍,卻又能一塵不染的大菩薩。這種出污泥而不染的在入世中出世的精神,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維摩詰經》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學色彩。舉凡治文學史的,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歷史上有許多詩人畫家、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維摩詰經》,認為把它擺在文學史上,也是一部絕代佳作。
這個時代尤其需要《維摩詰經》
心凈則佛土凈,這是《維摩詰經》中最耐人尋味的一句話。當今社會,一切都被商品化了,損人利己、唯利是圖成為很多人的處世準則。在這物慾橫流、世風日下之時,需要《維摩詰經》來凈化世間。若要凈化世間,要先凈化各人的心靈;每個人的心靈凈化了,這個世界自然就美好清凈了。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
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1、你的心怎樣,看到的世界就怎樣
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譯:倘若菩薩想要成就清凈的佛土,就應當先清凈自己的心;隨著自己的心清凈了,佛土自然也就跟著清凈了。
悟:心凈,一切皆凈;心不凈,一切皆不凈。你的心是什麼樣子,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2、所謂乾淨,不在污泥,而在不染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
譯:雖然生活在世間,卻不沾染世間的煩惱習氣;雖然家有妻小,但常修持清凈的佛道;雖然有眷屬親戚,卻享受著遠離塵俗、超越苦樂的安寧。
悟:真正的出家,是「心出家」而不是「身出家」;真正的出世,是「心出世」而不是「身出世」。人間種種,正是修行;出泥不染,最是境界。
3、讀書的最高心法
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則諸法也。
譯:文字本身沒有自性,沒有文字這種實在的東西,不執著於文字就是解脫。解脫的境界,才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悟:讀書,不在看,不在記,而在熏。熏精神,養內涵,增智慧,得自在,才是「本」。捨本逐末,只以博聞強記為榮,徒增負擔和虛妄,最是悲哀。
4、真實的人,就是深刻的人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譯:正直不屈之心就是道場,因為直心真誠、不虛假。
悟:道法自然,自然即真。直心的反面是諂曲之心,自以為聰明,其實愈加悖道。世間事盡可權宜,但必須以不失本心為基礎與根本。世人醉心處世之法,往往失了本而不自知,只能越陷越深。
5、煩惱,就是通往覺悟的路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譯:一切煩惱就是道場,因為煩惱也是實相本質的展現;眾生就是道場,因為藉由眾生,便能了解無我的道理。
悟:一切成長,必從挫折中來;一切領悟,必從執迷中來;太多自知,往往從觀察別人而來;這就是陰陽。所謂「借假修真」,借假才能修真,別無他途。
6、攀比是一種病
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譯:什麼是得病的根本原因?執著、逐求外物的心,便是得病的根本原因。
悟:攀緣是受慾望驅使,向外逐求。攀緣必有攀比,前者是病,後者是病重。人間多少追逐,皆起於攀比之心,於是大病不愈,終至膏肓。
7、人生的蓮,只開在煩惱的泥中
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譯:只有在煩惱的泥淖中,眾生才能生起佛法的覺悟。因此要知道,一切煩惱,就是成佛的種子。
悟: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濕淤泥,乃生此花。
8、浮生如夢,人卻睡死過去
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譯:生起和滅亡是二,但萬法本就不生,更沒有滅,能在不生不滅里安住於空寂,就是不二法門。
悟:白居易作詩問鳥窠禪師:「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禪師回詩曰:「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緣起性空,生滅只是無常,人生如夢似幻,世間幾人醒。
9、自在的真諦
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
譯:我觀察如來,過去沒有來,未來沒有去,現在也不在。
悟:「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沒來,現在不斷流逝,沒有一點是你能把握。世人的痛苦則都來自放不下過去,執著於未來,迷亂於現在。看破這一層,就是活在當下、萬事隨緣,便是自在之真諦。
10、現代人的可悲
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譯:依從內涵,不依從語言;依從真正的智慧,不依從一般的認識;依從究竟的經典,不依從不究竟的經典;依從正法,不依從人。
悟:現代人卻是反了過來——依語不依義,依識不依智,依人不依法。所謂顛倒夢想。結果自然也是顛倒——淺薄而非深刻,迷亂而非覺悟,煩惱而非自在。扭轉因,才能扶正果。
※本文系京博國學往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季羨林: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孟子》精華30句,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