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周國平:在這個時代,讀經典尤為重要

周國平:在這個時代,讀經典尤為重要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採的著名學者之一。

「教育即生長」包含對人性的理解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教育即生長,因為我是學哲學的,我從哲學的角度談談對教育即生長的理解。

實際上很多大哲學家,他們都關注教育問題,我看過比如說羅素、康德、尼采、杜威,這些大哲學家關於教育的論述。其實他們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共通的,就是教育即生長

教育即生長實際上是講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什麼,這裡面包含對人性的理解。

我認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有潛在的人的共同精神屬性和精神能力了,那麼教育實際上就是讓這些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長,這個生長過程本身就是教育,這是教育即生長的一個含義。

此外,每個人都有所有人共有的精神能力、精神屬性。而且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都有特殊的稟賦,所以教育即生長又包含教育讓每個人的稟賦得到生長。

這樣一個理念,實際上反對的是被教育定義的功利目標。

杜威特彆強調,生長不一定朝著某一個目標前進,你不能給生長另外設定一個目標,如果這樣設定目標,比如將來在社會上有成就,如果你設定這些外部的目標,本身這個生長就扭曲了。只要生長的好,它的結果一定是好的。

現在的教育體制壓制了學生的創新

現在教育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是創新和學習能力的問題,創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生產力之一。這次五中全會放在五大發展理念的第一位,實際順應了這個趨勢。

那麼創新能力到底是一種什麼能力?

我認為並不存在一種孤立的創新能力,實際上創新能力無非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體現,其中包括很多因素,好奇心、想像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興趣、跨界思考的能力,綜合思考的能力等等。

但是我們發現恰恰是這些非常重要的綜合因素,其實在現在這樣一個體制裡面,是受到壓制的。

可能一個人在應試體制裡面打磨得越久,他最可貴的品質被磨損的越厲害。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從來都是這樣,真正會考試的人,以後不一定是有真本事的人,這幾乎是一個規律和特點。

這個規律在互聯網時代會更加鮮明和突出。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真的要考慮我們學校教育應該怎麼辦。我覺得在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好處是資源共享,資源整合。一個會自學的人,一個善於自學的人,在這樣一個時代,他在互聯網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其實,現在我們很多的教育平台、APP、自媒體平台中都形成了自學者的群體。在互聯網的時代,善於自學的人是可以如魚得水的,成功的機會也很大。

如果說互聯網是自學者的天堂,可能對於那些沒有自治力、學習能力的人就是一個地獄,當然是很有誘惑力的地獄。

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給少數有自學能力的、思維靈活的人提供了這樣成功的機會。

但我們同時也看到,大量的青少年因為網癮整天在網上玩遊戲,最後就成為了虛擬世界的奴隸,喪失了真實的生活能力。不要說成功,將來謀生都很困難。

這個人數也相當多,就像中學生裡面,相當一批是這樣的人,這個就很可怕。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善於自學的人會成功,不會自學的人往往會被邊緣化甚至淘汰。

教育不是知識灌輸 是認知能力、獨立思考和自由

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些本性優秀的人組成,那這個社會就是好社會。從功利的角度也是這樣,教育即生長確定了教育的目標,就是生長本身。

另外一點我覺得它確定了教育的重點,就是能力的培養,能力的生長。是認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生長,人要有一個自由的頭腦,不應該放在知識的灌輸上。

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感受能力,情感體驗能力的生長。不是內心具體的技藝,不是具體技藝的培養。

德育,在我看來就是靈魂的教育,它的目標應該是實踐的培養。

康德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實踐能力。重點應該放在這裡,就是應該培養成一個善良高貴的靈魂,而不是一些具體規範的灌輸,這是為教育確定了它的重點應該是什麼。

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兩點:好老師、自由空間

教育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自我教育,但我們是不是不需要學校教育了?這其實對學校教育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改變應試體制。

怎麼讓學校教育真正回歸,對於一般的學生,我們要強調讓其養成學習的能力。現在的學校教育考試好的,考分高的學霸是英雄,而另外一些學生可能某一方面很有能力,但往往被邊緣化。

教育應該是啟發式的、引導式的。如果說教育就是生長,學校教育就是給這個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是好環境呢?

我覺得好環境裡面最重要有兩個:

一個是好的老師,要讓人的精神素質得到好的生長,老師自己就應該是精神素質特別好的人,就應該是熱愛生活,有豐富的想像力,有高貴的靈魂。

另一個要給學生自由的時間,生長是需要有空間的,他能夠自己去獨立學習的時間,其實學習是一件慢的事情,不能那麼快。

上帝也有「互聯網」:大自然和心靈世界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即生長這樣一個理念,是不是就過時了?我認為這一點實際上更應被強調。

現在大家都在上網,很多人處於永遠在線這樣一個狀態。我想提醒一點,人類創造了互聯網,上帝也有它的互聯網,我們不能光上人類的互聯網,而不上上帝的互聯網,把上帝傳遞最重要的信息廢棄了。

上帝的互聯網一個是大自然,一個是人類心靈的世界,這兩個東西不能分割。

大自然孕育人類的心靈,人類的心靈感悟大自然,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這樣形成了一個超級互聯網,因為這個超級互聯網的存在,人類才有了哲學、宗教、文學,才有了精神生活傳播。

這個互聯網上的高手就是那些經典作家,他們最善於接受上帝的信息,並且通過他們的作品傳遞給我們,所以我們應該看他們的書,實際上可以讓我們對上帝的信息是什麼樣有一個概念,並且自己也學會去接收上帝的信息。

其實每一個經典作家,他們都建立了一個自媒體,這就是他們的作品。

我們讀經典著作,這麼多的東西怎麼去選擇,我覺得這裡面有兩個前提,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你要有自己的精神目標。

另外一個前提是你知道哪些東西是不能要的,就是你要有鑒賞能力,鑒別能力,實際上確立自己的精神目標,就可以通過經典來得到。

因此,在這個時代,讀經典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人才輩出
《周易》八句話,讀懂天道人道,看透得失禍福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