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術家馬鳳圖對武術的貢獻

武術家馬鳳圖對武術的貢獻

功夫研究院

馬鳳圖

馬鳳圖,男,(1888年-1973年) 字健翔,回族,河北省滄縣楊石橋(今屬孟村回族自治縣)人,幼隨祖父,父親習劈掛拳及摔交等藝,並隨舅父吳懋堂和孟村吳世柯習八極拳。馬先生出身回族武術世家,與弟馬英圖皆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宗師,長期投身於民族解放的正義事業,精通八極披掛、六合槍法、唐刀戰法等並在前人基礎上有所創新,把中原地區的通背拳法傳入西北並自成一家。

武術觀念

馬鳳圖認為,武術是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所以冠以「民族形式」是因武術有其豐富的內涵, 武術的發展,必適應社會條件之變化。他追求眾多武術門派各從其類的歸一趨勢,打破門派壁壘,由小塊塊向大塊塊發展。他極力提倡文武並重,以德為本。他的武術理論,尚存20萬餘字手稿。

1953年11月有《八極拳三字經》之作問世,《三字經》一開頭就寫到:「八極拳,吳鍾傳;槍中王,慶雲縣;庄科村,樹教範。師張公,禮超凡。」

馬鳳圖先生在武術傳承上不保守,注意與人交流,他認為前人先賢的經驗和技藝要與時代結合起來,這樣會促進武術的更好發展。

創立「馬氏通備武學」

馬鳳圖繼承了黃林彪所傳之劈掛拳等藝,又繼承了孟村,羅曈倆支八級拳及羅曈系統的六合大槍,又通過郝鳴九等學到徐兆雄系統的翻子,戳腳等藝。後來又採擷了西北地區的棍法及鞭桿法之萃要,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和融匯熔鑄,終於形成了以「通備勁」為核心的通備門拳械繫列。這個系列理論上發端於李雲標,肖和成,及黃林彪。實踐上則重要完成於馬鳳圖及其弟馬英圖。這個系列既包括分屬長拳,短打的劈掛,八極,翻子,戳腳等拳法。也包括源遠流長的槍,棍,刀,劍等器械。他與河北省劈掛,八極,及東北地區翻子,戳腳同源而異流,勁力特質和演練風格上則存在鮮明的不同。

馬鳳圖晚年潛居西北寧夏,經過他數十年的傳習推廣,以「通備勁」為特徵的劈掛,八極,翻子,戳腳等全套拳法,以及其槍,風磨棍,劈掛刀,剃袍劍,纏海鞭桿等器械套路,已廣泛的流行於西北諸省,成為解放以後西北諸省參加全國性武術活動的代表性拳種套路。

與胞弟馬英圖一起創編了寓槍於棍的"風磨棍",被西北軍廣泛用於訓練和實戰的「破風八刀」以及劈掛拳第三路飛虎拳。

破風八刀

所謂破鋒八刀,就是使用大刀的八套刀法,其每招每式都乾淨利落,刀刀可中敵之要害,是專門針對日本鬼子擅刺的特點編製的。破鋒八刀出自於滄州武術名家馬鳳圖與胞弟馬英圖一起為西北軍創編的《破鋒八刀》和《白刃戰術教程》,西北軍訓練出的大刀隊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師承淵源

馬鳳圖先生滄州東南鄉楊石橋人,幼學儒習武,承家學練家傳劈掛、八極拳(起到打基礎作用)。為深入探求八極拳、劈掛掌的奧妙,馬12歲拜劈掛掌宗師黃龍潭的劈掛宗師黃林彪(1831-1907)習鹽山左傳劈掛。又到孟村問藝「春爺」吳世科習孟村老架子八極拳和大槍。為深造八極內場精要,拜羅疃「神槍」張景星(拱辰)(1843-1924),成為張景星(拱辰)的弟子。跟隨張師4年,同時得老師父黃四海先生(1829-1914)點撥,得師兄張毓衡、韓會清幫助,其藝大進。

一生培養、造就了大批弟子,其中入室弟子如王天鵬、劉靖國、邊仙橋、羅文源、邸世禮、王伯溫、方學禮、魏毓明、管其泰、徐雨辰、候瑞盛、馬穎達、馬賢達、馬令達、馬明達等,傳播瀰漫大西北五省,規模相當龐大。

推動武術的研究與發展

宣統元年(1909)以不第秀才資格考入天津北洋師範學院。不久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為「燕支部」主要成員因為精通武術,膽氣充盈,被推為鐵血團成員,參與了許多秘密活動。奉同盟會之命,為對抗日本武士精神,同李存義、李書文、李瑞東等一起創立中華武士會,任副會長兼教習。

1910年受同盟會燕支部之命,與同盟會人士,形意拳家葉雲表等創辦中華武士會。馬鳳圖被公舉為副會長兼總教習。

1912年後偕弟及八極拳家韓會清等赴東北,在瀋陽結識了「奉天三老」(即郝鳴九,胡奉三,楊俊峰)及流寓東北的山東螳螂拳家程東閣等,彼此引為武藝知己。與馬,郝,程等結為金蘭換藝之誼。期間,從郝,胡,習翻子,戳腳等藝。從程習螳螂九手,八極及翻子等藝。並將劈掛,八極,及六合大槍要法,通備劍法贈教郝,程等人。

1924年在張家口與張之江創辦馮玉祥部的新武術研究會,並任馮玉祥所部白刃戰術教研室主任,主編《白刃戰術教程》。

民國十五年(1926),隨馮軍劉郁芬部經寧夏入甘肅,馬英圖隨張之江去南京,後籌備中央國術館,擔任要職,也是國術館的競技代表。

民國十八年(1929)他創建張掖縣國術館後,參與甘肅省國術館之籌建,任副館長。

1933-1935年之間,創辦了甘肅省國術館和青海省國術館,曾兼任兩個武術館的副館長。

1945年以後任西北師院體育系兼職副教授,期間為教課之需,創編了後來被列為劈掛拳第四路的「太淑拳」。

民國三十六年(1947),在蘭州創辦「華斌體育學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事醫學工作。晚年客居西北,經數十年之傳習與研究,融匯各家之長,形成了以他為代表的、以「通備勁」為核心的劈掛、八極、翻子、戳腳以及奇槍、風魔棍、劈掛刀、袍劍、纏絲鞭桿等拳械的獨特風格,並廣為流傳於西北諸省、區。

【功夫研究院】致力於武學成長,歡迎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功夫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功夫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