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戲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

戲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

中華傳統戲曲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磨洗中,歷經了工業文化文明時代而邁入了當下正在走向的審美文化文明時代,自然會更受人們的珍視與厚愛。2015年,在國家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的文體中,戲劇教育就是一個特別「搶鏡」的話題。大力加強戲曲教學,已成為審美文化文明時代的呼喚,也就成了語文教育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正是在這個時代節點上,特級教師何夏壽以自己童年戲迷的生活積澱,在小語界第一個將民間戲曲劇本的摺子,改寫成小學語文課文,並實踐於小學語文課堂,獲得廣泛好評。現在,他又將課堂實驗的成果新編成《中華戲曲文學讀本》(二十一世紀出版)正式出版。筆者認為,這應當是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成果。

這本30萬字的書堪稱一部可用於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戲考」。它具有一些這樣的特點:一是劇種多樣。書中選有京劇、越劇、豫劇、崑曲、黃梅戲、秦腔、河北梆子、花鼓戲等多種戲曲,這雖不是中華傳統戲曲的全部,但確實是最有代表性的。二是分類齊全。中華傳統戲曲的主題十分豐富,但歷史的悠遠和變遷,在全部戲曲傳統中難免瑜瑕互見。何夏壽將其中的精華分為「神話戲」「清官戲」「勵志戲」「愛情戲」「悲劇戲」「倫理戲」「愛國戲」等十二類,概其全焉。雖在內容分類上不免有些交錯,但從戲曲傳遞的正能量著眼,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作這樣的類別劃分還是比較恰當的。三是劇目多采。本書為十二類戲曲選擇代表性劇目共四十八個,頗為經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均相當有代表性、流行性,為人們所熟知和樂見。四是摺子精選。所謂「摺子」,這裡指的是劇目中的片段或相當於其中的一場。我們要把戲曲改編為語文課文,若一個完整的劇目,自然會嫌太長,所以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場或一個,再作必要的刪節和改編。這就要求「摺子」必須精選,顯然,在這方面何夏壽也下了相當的功夫。五是功能適切。劇本是戲曲藝術的文學部分,它的本意是為舞台演出服務的,是舞台演出的基礎和依據。現在要成為語文教學的文本,其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就要求《中華戲曲文學讀本》必須向適合於語文教學的方向作銜接。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編者對每一折入選的戲曲,都設置了「劇本(文本)呈現」「劇情梗概」「名段賞讀」「曲苑雜談」「戲曲雜語」和「注釋」等欄目,以適應由「演出功能」向「教學功能」的轉身。顯然,對每一個入選的摺子有了這些欄目的詮釋和照應,就使本書有了極大的可讀性,也為戲曲教育課堂實施帶來了很多方便。

中華傳統戲曲是一筆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應當成為現時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之一。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戲曲包含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各種元素,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在學習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和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等諸方面,都有強大的教育功能。在語文教育課程改革從適度跨界到逐漸走向統整的大趨勢里,中華傳統戲曲教學的合理介入對於提升兒童的語文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的培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實,中華傳統戲曲本來就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文化初乳」。何夏壽自己就認為,他自5歲那年的夏天,由父親把他背進了村裡的戲場子起,就開始了他的戲迷生涯,從小就「在父親的肩膀上,看了一出一出的家鄉戲」。這種童年時的體驗對我們來說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於心。中華民族的脊樑,中國新文學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又何嘗不是一個傳統戲曲的愛好者,他的《社戲》抒寫的就是童年搖著船去看戲趕場子的事。雖然當時他並不十分理解那些古典戲曲的內容,卻成了童年最珍貴的記憶。成年之後,他之所以能成為中國話劇的最早倡導者之一,之所以能在他的《科學史教篇》《文化編至論》等著作中大力推介莎士比亞、雪萊、普希金、易卜生和果戈里等的戲劇或詩劇……與童年受到的傳統戲曲影響,無疑有著深刻的生命聯繫。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在決定著人生成長發展的母語教育中,民族傳統戲曲應當占著重要的位置。我們當為此而努力。

(作者系浙江省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4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要聞:教育部公布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情況
青川 鬱郁生長不停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