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的漢室為什麼會那麼脆弱?
漢室衰微是因為東漢後期皇帝都年幼導致的。
東漢的皇帝從漢和帝開始,都是幼年繼位,由於不具備理政能力,所以皇太后就理所當然的臨朝聽政,而太后的左膀右臂,通常就是娘家父兄或者宗族子弟,這就是所謂的外戚。而皇帝成年之後,為了重新奪回對朝政的控制權,就需要打壓外戚,而皇帝所能藉助的勢力就是身邊的宦官。
東漢時期的宦官不像清朝時的太監那樣,只能狐假虎威的仗勢欺人,東漢時期的宦官因為掌握內廷,是可以有實權的(唐朝時宦官甚至掌握著軍權),所以當皇帝利用宦官打壓或清除掉外戚之後,宦官勢力又會做大,造成宦官專權。
每一次皇帝更迭,都會重新上演一次宦官與外戚的爭鬥,所以東漢後期的政治體制其實並不是君主集權制,而是宦官外戚二元統治結構。這就導致了皇帝大權旁落,因而整個漢室也就出現了衰弱的情況。
漢靈帝時期因為爆發黃巾起義,東漢朝廷無力鎮壓,只好採取了允許各州郡自行招募兵馬的策略,這一招雖然成功平定了黃巾起義,但也加速了漢室對全國統治的失控,各地州郡長官軍政大權於一身,可以自己收賦稅,自己供養兵馬。這個時候的東漢朝廷更像是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待遇一樣,被天下擁為共主,但卻再也無力掌控天下。
可悲的是,原本已經失控的東漢,外戚和宦官依然還在爭鬥,先是大將軍何進被殺,之後又是董卓進京誅殺宦官,立9歲的劉協為新皇帝,再到最後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這一系列變故也就加速了漢室的衰弱。畢竟當皇帝連任命官員的權力都被剝奪後,那這個國家其實已經不屬於他了。
為什麼漢室那麼多宗親不行動起來呢?
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時候,劉姓宗族其實還是有不少實力的,比如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焉、劉璋,甚至也包括白手起家的劉備,但這些人即使是想有所行動,也是打著漢室的旗號為自己謀取利益罷了。畢竟親兄弟尚且因為爭家產鬧翻,東漢末年那些只存在於族譜上的親戚關係的劉姓諸侯,誰又會真的去匡扶漢室呢?無非是取而代之,建立一個自己做皇帝的新漢室罷了。
典型的如劉備,雖然以漢室宗親自居,也的確以漢朝的名義在行動,但當漢獻帝被廢后,劉備在漢獻帝依然在世的情況下,依然編造了漢獻帝身亡的謊言來為自己的稱帝鋪平道路。顯然,這個時候的漢室宗親們,心中的那個漢室已經不是東漢了。
※明朝打的贏拿火槍的日軍,為何卻在薩爾滸敗給了拿冷兵器的後金?
※古代城樓上的哨兵看到敵人後是如何示警的?辦法很巧妙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