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要怎樣長大,才會比較接近幸福?

孩子要怎樣長大,才會比較接近幸福?

GIF

源自魯豫有約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是一個有能力獲取幸福的人。但要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呢?今天推薦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作家母親的答案。

文|陳丹燕

我的孩子陳太陽差不多四歲時,從中國福利會的全托託兒所畢業,升入中國福利會幼兒園,開始回家來住了,那是1993年。只要我在家,每天晚上做兩件事,給她洗澡,然後給她講一個睡前故事。

那時我們家還沒有電熱水器,太陽坐在一隻大紅盆里洗澡,水裡滴一些花露水。我給她身上澆水,她往我身上撩水,我的衣服很快就濕漉漉的。

我大學時代深受皮亞傑、弗洛伊德以及榮格等一眾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的心理學著作的影響,深信不可以用暴力給孩子造成童年創傷。

所以,不可打罵孩子,尤其是母親不可打罵女孩子,剩下來就只有一條路了,只能鬥智。

有一天,我撩起自己的衣服,讓她看我的肩胛骨,說:「那裡藏著個翅膀。」

太陽停下手來,狐疑地看著,又用手來摸。「真的。」她嘟囔著,因為摸到了皮膚下肩胛骨的邊緣。那兒實在很像翅膀的邊緣。她狐疑的時候,表情活像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

那時,我已經為太陽朗讀過小川未明的童話《羽衣》了,因此她已知道,在日本,有的媽媽在衣櫃里藏著一對翅膀,一旦穿上翅膀,就飛走了,再也不會回來。

「我沒藏在衣櫥里,我是長在身體裡面的。」

我特意誠懇地解釋,「要是你把我這裡的皮膚打濕了,翅膀就會自己長出來。要是翅膀藏不住了,就只能飛走了。」

GIF

跟著小川未明的路,輕易地就把故事編出來了。小川的故事是凄厲的,絕不妥協,我本能地抵抗了一下,將其變得委婉些。

「那麼你會飛啦?」太陽好奇地望著我,甚至忘記在我給她搓手臂上的髒東西時,她要殺豬般地叫痛了。「只能飛走,不能飛來飛去的。」我也很聰明,防止她立刻讓我帶她飛。

這是多年前的晚上,那天洗完澡,用大毛巾裹起太陽,抱回她的小床上,就開始和她討論我的問題。

那個驚天秘密是,我不是一個普通的媽媽,而是精靈。太陽在自己手指上塗上一點兒唾沫,在我臉上擦了擦,判斷我是不是紙頭做的,上面是不是塗了顏料。因為幼兒園裡演戲,妖怪和神仙都是戴紙頭面具的。結論當然是否定的。

「你要是可以一直飛來飛去就好了。」太陽遺憾地說,「你就帶我飛著玩。」

「就像彼得·潘帶著溫迪。」我說。

「你也沒有丁克鈴。」太陽看看我身後,極認真地懷疑。

「我又不是彼得·潘。」我說。

小孩子睡著了,都有一種特別的安寧。太陽睡著後,也很讓我歡喜。那天,我想,要是我能帶她飛,我還真的願意。

這就是若干年後,《我的媽媽是精靈》故事的開端。經過了好幾年,在陳太陽小床前的童話朗讀和我的問題的討論,沒動筆前,這個故事就已經大致成型了。

《我的媽媽是精靈》於1998年在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初版印刷了十萬冊,並很快就再版了。爾後,出版了台灣繁體字版和香港繁體字版。這本書,是一本沒有炒作、甚至很少有企劃宣傳的書,它只是毫不猶豫地,安靜地從一本暢銷書變成了長銷書,賣了將近兩百萬本。

這些年來,常常有三十歲左右的人微笑地向我走來,有時是在一家我常去的咖啡館裡,有時是在一個會議的茶歇時間,還有一次甚至在淮海中路過馬路的當口,斑馬線上有個人向我微笑了一下,說:「我是看你的書長大起來的。」接著,他提到了一個會飛的媽媽和一罐沒能帶走的紅罐子可樂。體會時間的流逝,對一個作家來說,就是這樣的情形。

如今,這本書,它在那裡,好像是往事大海中的一座燈塔。過往的船隻,那些曾經十四歲的人們,看到它,重溫它,便知道,自己已經遠離了讀這本書的那個年齡。但是,那個故事和讀那個故事時的自己,還活在自己的心中。

回過頭來,將一切落到微小處,把這個故事當成太陽的睡前故事,不光是解決我的衣服被淋濕的現實問題,還有一點兒作家母親的私心。

我希望太陽不要成長為一個機械唯物主義者,也非泛神論者,我希望她有朗闊的理解力和好奇心,也能順從命運。繼而,希望我的小讀者們也是如此長大,我以為這樣的人比較接近幸福。

我希望我的讀者,那些在生活的洪流中長大了的,曾在童年時代的某一天的某個時間讀過這個精靈故事的小讀者,能對自己的生命有幸福的感受,就像我一直都祝福自己的孩子那樣。

她十歲的時候,這個故事寫成文字,付之出版,此後差不多過五年,就會做一個新版。直到今天,我的孩子三十歲了,這本書也要出版它的二十年紀念版了,都是大生日。

我的孩子,十六歲離開家,去美國求學,成長,成為工作極為繁忙的設計師。大概與母親這樣的分離,也是我大多數小讀者經歷著的人生。

我的孩子一直都說她生活得愉快,充實,前途光明。也一直說媽媽沒什麼用,媽媽就好好管好自己的生活吧。

直到有一天,一個我和太陽共同的朋友不經意間說了一件事。在舊金山,她們見面閑聊,說起了《我的媽媽是精靈》。

那時,這本書已經在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的必讀三十本書單裡面,許多人讀過這個故事。

我知道,許多讀者,在小時候,都不能接受媽媽必須離開的故事結尾。後來,我也慢慢知道,小讀者長大了,離開家了,也不一定能接受分離的故事結尾。

可是,長大本身就是分離的過程,與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一點點地分離開。因此,這個故事終於有一個新的續章,討論分離這個人生難題。

生活有時痛苦,卻也有著令人難忘的美。

GIF

這樣的寫作心得,從未想到過有一天可以從容地講給那些已經長大成人,並願意與我回溯往事的讀者們聽。這仍舊是我的幸運。

我兒時口吃,所以敏感自卑,心中孤獨,很小的時候就認為自己努力當一個作家比較好,這個職業可以成功地逃避人群,並也能安身立命。我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還能藉此與這麼多的人的精神生活聯繫在一起。

那些人,我從未謀面,從不對我的溝通能力構成壓力,卻是遙遠而知己的存在,是這個世界的善意。與我的家人自豪地說起我有這樣的讀者,我家裡的人說:「當然我們都不敢惹你的,要是將你惹死了,你的讀者就會過來,把我們都活剝生吞了。」

謝謝我的小讀者,如今三十歲的人啊,你童年時代讀過我的書,所以你仍舊是我的小讀者。

陳丹燕

2018.3.16

分享是一種美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流浪漢的世界比我們美

TAG:華人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