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刀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刀的發展歷程

漢朝騎兵

刀乃百兵之霸,中國從秦漢以來,刀慢慢取代劍在戰場上的作用。西漢時期,冶鐵鍊鋼技術進一步成熟,使鐵制或鋼製武器可以做的更加堅固耐用並且更加的長。與匈奴的長時期戰爭中,發現劍越來越不適合與匈奴作戰的騎砍需求。而且劍兩面開刃,比刀需要耗費更多的工時。刀只需要單面開刃,相對容易製作,適合大批量的裝備中原王朝的龐大軍隊。環首刀應運而生。

匈奴士兵

電視劇、電影中,古代草原民族無論匈奴、鮮卑、還是回來的遼、金,大多數手持彎刀,其實這是錯誤的,匈奴其實和中原早期同樣使用的是劍。後期,隨著中原的影響,周邊民族也開始使用刀作為主要武器,彎刀的問題接下來會談。

環首刀刀柄端帶金屬環,而環首應該是出於實用和美學的雙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作用、又可用繩或帶連套掛手穩定握持、還能墜掛飾物和刀穗。漢家兒郎憑藉著長槍勁弩,快馬環刀,將匈奴打得元氣大傷,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內附被完全漢化。

到了東漢末年,環首刀徹底取代了劍的地位。《太平御覽蒲元傳》中說諸葛亮曾命蒲元造刀,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劍錄》中描述,孫權在黃武五年(226年)造劍十口、刀萬口,由此可見劍已經成為裝飾用的武器。而刀也不僅僅是用於在戰場上,當時文武官員、士人遊俠佩刀與佩劍一樣正常,與《三國演義》中不同,孫權在赤壁之戰前決意聯劉抗曹時,是用刀砍下桌角而不是用劍。

唐刀

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在吸取了百鍊鋼和局部淬火的技術之後,再加上新出現的覆土燒刃和包鋼夾鋼的技術,唐刀便登上了歷史舞台。唐代刀得到了長足進步。《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橫刀初唐時與傳統環首刀無異,唐中期開始去掉了未端的環首(大概是為了方便雙手握持),加強了護格。儀刀則基本仍為環首刀龍雀大環的樣式,主要用於王公貴族、御林儀仗的配帶裝飾。

發掘出來的宋刀

到了宋代,由於需要應對的遼、金、西夏擁有大量重甲士兵的實際情況。宋代的短刀變得短而粗,更利於破甲。同時出現了長柄的刀,如朴刀,偃月刀,三尖兩刃刀等等。

蒙元騎兵

到了蒙元時期,由於蒙古吸收了波斯與大馬士革刀等特點,刀開始變的有彎度。

戚家刀

碧蹄館之戰

明朝,吸收蒙元的經驗,對蒙元戰爭中並無太大破甲需求,並且火器開始大量使用。雁翎刀、牛尾刀開始成為主流。

清刀

清代的制式軍刀包括了:順刀、窩刀、札刀、朴刀、斬馬刀等。順刀為直刃,有些類似蒙古或西藏的解手刀;窩刀方頭方尾、髹綠漆,是最常見的清刀式樣;朴刀又稱大刀或砍刀,民間亦常見到,斬馬刀似朴刀而柄長,殺傷力強;

民國、抗戰時期,因為武器製造能力不足,不僅步槍不能做到每個士兵人手一隻,連刺刀的供應也不充足,於是各地方軍閥和我軍大多製造刀作為補充。如29軍大刀隊(大刀隊其實主要是使用毛瑟手槍突擊,大刀作為近身使用)。刀的形制大多近似,換首,寬刃,方頭,微有弧度。

29軍大刀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強大的兩個對手,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是是非非!
中亞強國出兵7萬,與漢朝爭西域,卻被1千漢軍殺得有家難回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