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佛系風刮到了餐飲界,當下最主流的口味竟然變成這樣!

佛系風刮到了餐飲界,當下最主流的口味竟然變成這樣!

保健時報

隨身的健康生活指南

《中國餐飲報告2018》發布

重口味漸失寵,原味、健康餐飲成主流

甜鮮味餐廳比麻辣味餐廳多了94萬家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對於飯菜,您願意吃出食材的本味,還是願意吃被反覆調味之後的味道?上周,美團聯合餐飲經管自媒體「餐飲老闆內參」共同發布了《中 國 餐 飲 報 告2018》(以 下 簡 稱《報告》)。

《報告》指出,受健康消費理念的影響,消費者的口味正在從刺激型轉向品 鮮型。業內稱之為「吃調料的時代沒落,吃原料的時代崛起」「消費者味蕾佛系化」。「餐飲老闆內參」表示,健康正逐漸成為主流飲食追求。

棄辣從鮮,調味變得無所謂

所謂消費者味蕾佛系化,是指人們不再關心食材到底用什麼調味才好,調味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反而更關心食材是否新鮮以及原汁原味。

《報告》顯示,統計期內,甜鮮味餐廳比麻辣味餐廳多了94萬家。追求鮮味逐漸異軍突起,重口味菜系市場份額下滑。

網友「錢林」說:「健康飲食以清淡為主,川菜重口味,而且有些已經成為地溝油重災區。」網友「李棒|食幹家」也跟著調侃道:「作為一個弗蘭(湖南)人,不知道 2018 大報告冊子里,有沒有對我大湘菜做如此精闢的解剖。期待中帶著一絲絲惶恐,馬上炒個辣椒炒肉壓壓驚。」

「魯菜也有調味重的問題。」祖籍江蘇揚州的食客周先生說:「同樣都是獅子頭,魯菜的獅子頭是紅燒的,吃到的是醬油味;淮揚菜的獅子頭是清燉的,吃到的是豬肉、蓮藕、青菜這些食材的本味。」

平時喜愛烹飪的韓先生來自山東臨沂,他說:「我們老家不論炒什麼都放醬油,而且天天吃煎餅卷大蔥蘸醬。我之前看資料說,炒菜起源於漢代,在宋代以後才廣泛流行。醬油和醬也是後來的事了。最早中國人吃的菜都是煮的,叫做『羹』,很清淡。現在有的人喜歡日本料理,就是因為它清淡,追求食材本味兒。日本遣唐使把中國清淡飲食的傳統給學走了,而我們卻把自己的傳統給丟了。」

「食材本身也變味了」該怎麼辦

知名川菜文化推廣人、美食評論家劉德躍表示,川菜原來以油重、芡重、味重著稱,但隨著健康需求越來越高,一些相對清淡的菜系逐漸比川菜更受年輕消費者青睞。過去的大眾川菜因為原料匱乏,主要靠調味料來掩蓋原料品質,用大量的麻、辣來給菜品調味。而現在,隨著健康消費的升級發展,吃調料的市場正在萎縮,而好食材被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所強調,成為其新的招牌。

餐飲業內人士介紹說,由於川菜全國遍地開花,為了迎合各類消費者,其麻辣獨統天下的局面也被悄然打破。比如,現在很多連鎖的冒菜店,除了傳統的麻辣味之外,又多了微辣味、咖喱味、冬陰功味、清湯味供消費者選擇。由於現在的食材越來越豐富,曾經因原料匱乏、靠調味料來掩蓋原料品質的傳統做法及其歷史影響也在逐漸變小。

追求食材本味成了新趨勢,但問題又來了:本來的味道應該是什麼樣?網友「二十五畫生」表示:「現代技術手段太多了,你能保證你吃到的食材就是原原本本的嗎?有多少食材因為用了技術手段之後味道都變了?比如,現在的黃瓜沒有以前的黃瓜香了;用飼料喂出來的雞,肉的味道和口感與自家用糧食喂出來的雞完全不一樣。其實,既要保證產量,又要食材保持那種原本、自然的味道,想要二者兼得,還有待科技的進步。

古人認為,調味得當可養生,過度則傷身

與現代人調味是為了追求色香味、滿足感官和口腹之慾不同,古人認為調味也是為養生服務的,調味得當則有養生的功效。《周禮·天官冢宰》記載:「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

現代醫學理論將其解釋為:酸味能幫助食物中鈣質的溶解,以補充骨頭所需的鈣,所以能「養骨」。辣味能讓神經興奮,升高血壓,所以對於體弱和血壓偏低的人來說,就能「養筋」。鹹味能夠調節體內酸鹼平衡,食鹽即氯化鈉當中的氯離子能夠參與體內胃酸的生成;在夏天,鹽分能使中暑、虛脫的人脈搏穩定下來,所以能「養脈」。苦的東西如杏仁能夠去濕熱、清肺氣,所以「養氣」。甜的東西主要是糖類,多吃能使人發胖,所以能「養肉」。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近代以來,我國菜肴逐漸講究重油、重色、重辣、重醬,這不僅跟不上現代健康理念的腳步,也與古人「調味亦養生」的理念相悖。比如,油、糖、醬(含鹽量多的醬和醬油)以及辣味調料的過度使用,分別增加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以及消化道系統疾病的風險。因此,近來更崇尚清淡飲食,注重食材本味的烹飪習慣也由此產生。

怎樣才叫清淡飲食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營養科副主任趙妍介紹說,首先要盡量少用油,避免油煎、油炸、熏烤等,多選擇蒸、煮、燉、汆、拌等方法;其次堅持「四少一多」,即少油、少鹽、少糖、少辣,注意食材多樣化。

因時、因地、因體質來調味,才是真養生

我們在強調清淡飲食的同時,把重口味菜系一棍子打倒,似乎也不合適。

有網友在為川菜申辯的同時提出異議:「說『健康飲食就是以清淡為主』,難免有些誤導消費群體。麻和辣的調味習慣是應了四川盆地居民的體質需要,也是上百年的飲食習慣。從中醫角度講,四川盆地濕重,需要辣椒驅寒濕,湖南的湘菜也是這個道理。中國人講究葯食同源,吃藥講究辨體施治,那麼吃飯也要講究辨體擇食,這才是真的養生、真的健康飲食。」

至於山東菜之所以偏咸、重口,也是有歷史原因的。資料介紹,清代康乾時期,山東出現人口爆炸,為了解決人口膨脹帶來的溫飽問題,當地廣泛種植紅薯、玉米和高粱等。這些作物製作出來的主食質地粗糙,菜肴口味偏淡的話難以下飯,所以必須要有口味較重的菜肴才行。這是魯菜口味偏鹹的歷史原因。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著名魯菜烹飪大師高炳義表示,現在,魯菜所覆蓋地區的人們早就以精米白面為主食了,人們的飲食結構、營養狀況和魯菜興起的那個年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所以調味方面也要有相應的調整,以迎合魯菜食客的健康需求。

因時、因地、因體質而調味的理論古已有之。比如,《黃帝內經》主張依五方而食,也就是指方位與地理環境特點不同,出產食物的性味多有區別,不同地區人的臟腑所喜愛的性味也有區別,所以應該按照體質來選擇食物和調味。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楚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土雞蛋、初產蛋、生態蛋、五穀蛋、蟲草蛋……各種「概念蛋」的營養差別大嗎?
春捂太嚴易感冒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