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注意力已成奢侈品,新聞該怎麼玩兒?

當注意力已成奢侈品,新聞該怎麼玩兒?

信息海量噴涌、智能大數據的技術變革,讓這個時代的資訊空前繁雜。各種信息接連不斷地呈現在我們的視野里,而常常我們還因一些無營養的資訊浪費了時間。在節奏越來越快而時間越來越被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獲取信息?

寰寰姐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這兩天在路上看到了一組平面廣告:「碎片時間拉開人生差距」、「喧囂路口透過萬象看真相」、「走在路上,你有世界的街景」……有點文藝調調的文案描繪在不同場景下,新聞在充實著碎片化的時間。

那麼在當下,新聞是否是有效的信息途徑,它如何為用戶帶來價值?

碎片時代的新聞:一場立體化、場景化的全方位戰爭

十年前,寰寰姐還是一家周報的記者。那時的信息就已經開始海量爆發,當時基於我們媒體的定位,大家探討最多的就是:作為周報,速度上快不過日報,深度上深不過雜誌,危機感已然來臨。

而十年之後的今天,新聞客戶端已經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源頭,不僅有信息的幾何級數爆發,還有基於智能大數據的信息推送,更何況還有時間的碎片化,「五分鐘不看微信,就好像錯過若干工作上的大事,甚至錯過了一個時代」。

在這個時代,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人們在頻繁刷APP,對信息有著前所未有的依賴。這不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人們化解時代焦慮症的途徑。而另一方面,大眾也越來越難會被某一個事物所吸引,停留10秒鐘都已經是耐心的奢侈了。

也正因為如此,當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標題黨,以標題噱頭吸引注意力,既浪費了時間也帶來了更大的空虛感和焦慮感。本來就不多的注意力卻被空耗,甚至更加深了無力感。

「碎片時間拉開人生差距」的確直指這個時代的根本,但到底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帶來充實感的閱讀?媒體要如何在技術變革和信息爆炸的雙重挑戰中持續給消費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新聞」?十年前傳統媒體就已經開始面臨這一困惑,而今天,這一挑戰來得更大。

時代在變,技術在變,但新聞的本質不變,我以為,其實對今天的任何一個媒體平台而言,在堅守新聞基本原則的客觀和多元化之外,更是一場「速度和深度」的立體戰爭。

就以「快」為例,每當大事件發生的時候,新聞客戶端都會在新聞推送上爭分奪秒,有時候快那麼幾秒,就吸引了更多用戶。我聽說有的客戶端是以秒計的新聞推送和以分鐘計的專題來作為自己的運營標準。熱點發生時,幾十秒之內就要推送給用戶,而大事件則在1分鐘之內就要形成專題。

再從深度來看,這是傳統媒體一直堅守的新聞理想,也是對新聞的深度挖掘,更是彰顯一個媒體調性的終極殺器。雖然有不少傳統媒體由於壓力不得不解散了深度報道部,但一些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卻在加強深度報道,比如騰訊新聞《深網》的深度文章此前已經多次形成了刷屏效應,讓我印象深刻。

除了「速度和深度」,今天的新聞更是結合場景化和智能大數據的多維度呈現。就以碎片化閱讀來看,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給用戶呈現高度濃縮的事件原貌,這更是對今天新聞小編的挑戰。

智能演算法推薦結合用戶興趣訴求,當然更是內容平台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吸引注意力的重要切口。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聞客戶端紛紛走向技術流,以智能演算法推薦為主,以興趣閱讀為核心。技術無罪,但在閱讀體驗上,如果僅以智能演算法為主必須會帶來「信息繭房」效應,新聞多元化和客觀的視角其實更需要新聞平台做到「編輯強運營+演算法輔助」。

如此,才能給用戶提供快速、真實、客觀而且深度、多元的優質內容,這其實正是「新聞」在今天這個碎片化、智能化時代的落腳點,「透過萬象看真相」的本意正是如此。

內容價值的回歸

新聞的嬗變早已有之,但為何今天騰訊新聞通過廣告試圖激發人們對於閱讀體驗的思考?

事實上,這已然是信息高度爆炸之下的內容消費訴求。因為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被推薦信息裹挾,信息高度過載之下,甚至被標題黨忽悠之後,人們更希望看到真實的、高質量的內容。

在智能越來越走近生活、焦慮時代快速變革的時刻,有價值的內容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進而帶來了內心的平靜。

更深一步來看,當下其實核心是一場注意力的戰爭,也是流量的戰爭。

而騰訊新聞的做法則是將競爭拉升到新的維度,以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真正有價值人群的注意力,自然也會帶來高價值人群的長尾營銷效應,這不僅符合新聞本質,也是內容產業長久發展的根本。這一點其實與寰寰姐一直的寫作理念相同,即「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15/16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觀察大V、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TMT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瀛寰 的精彩文章:

搜狐發布Q1財報,無法忽視的核心競爭力
創投「中國芯」:中國自主核心技術必須發力了

TAG:李瀛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