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野心比天大的王興,能否過上美好生活?

野心比天大的王興,能否過上美好生活?

文/黃淵普

6月3日億歐發了一篇題為《瑞幸能講好咖啡外送的故事嗎?》的文章,我轉發時提了一個問題:一直沒想通的是,瑞幸咖啡掃了一批流量到自己的app上,但裡面的服務不是剛需高頻,且品類又不多,二次和三次的打開率能有多高?一位朋友看到後,就著這個話題進行了延展。

在近1個半小時的探討中,朋友提到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觀點,比如:

1、瑞幸咖啡和連咖啡,做流量品類,和共享單車一樣難以成獨立商業模式,最後大概率是被大平台收購。其中,連咖啡或被美團收購,瑞幸咖啡的潛在接盤方有神州、順豐或者盒馬。

2、未來,基於新零售的大店、便利店或社區店+自行車,這個場景會很有意思,單車成為居民到門店的最好通勤工具。美團的邏輯肯定是想成為線上線下流量平台,而不僅僅是線上流量平台。對於線上線下打通這種能力,張勇和侯毅並不擅長。

3、美團是在打仗,滴滴是投行思維。除了和滴滴干仗,個人覺得美團遲早還會和今日頭條幹仗。美團現在確實看不出要打今日頭條的跡象,不過真的要打,美團攜線下資源從線下進攻,是跨界競爭,對今日頭條的衝擊反而更大。

4、美團太苦,這是優勢,也是弱點所在。美團點評對外宣傳的口號是為用戶提供「美好生活」、「品質生活」,如果它的CEO都天天住經濟型酒店,他是體會不到用戶升級後想要的中產生活的。要為別人提供品質生活,首先得自己和自己的團隊過上品質生活。

以下是我們聊天內容的一些整編,希望對您有所啟發,也歡迎留言探討。

瑞幸咖啡、連咖啡商業模式難獨立,被大平台收購是大概率事件

朋友:瑞幸咖啡的app聚攏了一批流量,可以倒流給新零售;用咖啡帶三明治和水果果切,非常適合;前者瑞幸咖啡已經嘗試在做了,後者也可以做,但做起來更難一些,水果的供應鏈太複雜。瑞幸咖啡和連咖啡,做流量品類,和共享單車一樣,難以成獨立商業模式,最後大概率是被大平台收購。

我:誰會收購它們?

朋友:連咖啡會被美團收購,這個是看得到的;連咖啡的創始人王江,本身是美團的天使投資人。咖啡這個品類,確實是相對高頻;美團做大平台思路,各個高頻的品類都不能放掉。瑞幸咖啡現在正在沖單量,短期不會被收購;但實際上,瑞幸算是神州的項目,名義上被收購和不被收購,區別不大;神州如果接不了,和瑞幸咖啡合作的順豐,以及正在往社區方向走的盒馬(盒小馬),未來是潛在的接盤方。

我:看起來瑞幸比連咖啡做得好,刨除掉關係,美團去收瑞幸不是更好?

朋友:瑞幸咖啡不一定比連咖啡好,我對營銷能力強的公司缺少好感,絕大多數營銷強的公司,在其它方面有比較大的坑,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連咖啡的話,管理團隊和管理能力還是很強的。而且,瑞幸咖啡的營銷能力強,單量短期虛高,估值肯定不低;對於美團來說,一是它不需要收購營銷能力,二是它在花錢上非常追求性價比。

我:單車還可以按車輛數算錢,咖啡如何定價?

朋友:自行車按硬體定價,每輛車多少錢;瑞幸咖啡的定價,有三個方面:一是咖啡機比較值錢,他們用的是6000-8000元的咖啡機;二是咖啡師,瑞幸用的咖啡師都有幾年工作經驗,這個「手藝人」本身值錢;三是門店數量和布點情況。具體怎麼算,肯定更加複雜些。

我:瑞幸咖啡和連咖啡,不能自己獨立轉起來么?

朋友:咖啡去帶動水果生鮮,是合理的;但需要形成閉環,需要自營,否則體驗會太差。盒馬、盒小馬背後是阿里,美團做了掌魚生鮮後、又做了小象生鮮,他們都是有大資金體量+強運營團隊。瑞幸咖啡和連咖啡的團隊和資金體量,本身沒有流量池,得重新造流量池,帶不動。

美團的邏輯:線上+線下流量平台,基於新零售的大店+便利店社區店+單車

我:美團做了掌魚生鮮後,怎麼又做了個小象生鮮?

朋友:兩個團隊不一樣,算是美團的內部賽馬吧。掌魚生鮮做得太像傳統的商超,亮點不夠,和盒馬相比差得比較大;我上周日去了趟小象生鮮,生意不錯,感覺它學到了盒馬的精髓了,未來美團肯定是力推小象生鮮了。小象生鮮的操盤者,實際上是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

此前騰訊組織了一批人去美團參觀交流,王慧文在台上講打車、單車、新零售,還講到了自行車和新零售的關係;我那時候就注意到他們同時在準備干這三件事情。但是,美團發現自己沒法做自行車了,因為監管來了;後來只好收購了摩拜,自己也上線了打車。由此來看,美團做這兩個決策時,內部思考和準備已經很久了。

我:收購摩拜,不算成功吧?而且,自行車和新零售沒多大關係吧?

朋友:你不能看眼下,長遠一點看,肯定是值得的。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個新聞,去年11月,軟銀和7-11合作,在日本本土推出了共享單車業務;另外,你想為何便利蜂也推出了共享單車業務?未來,基於新零售的大店、便利店或社區店+自行車,這個場景會很有意思,單車成為居民到門店的最好通勤工具。當然自行車要真正發揮好作用,還要等各家把新零售的大店、小店做好,才能用好自行車,把各塊連起來。

我:各家都想打通線上線下,成為線上線下大平台。

朋友:當然,如果能真正打通線上線下,這就能成為下一個阿里。團的邏輯肯定是想成為線上線下流量平台,而不僅僅是線上流量平台。王興、王慧文備了很多棋子,就是在朝這個方向。美團牛逼的是,布棋子能力強,下棋能力也強。

我:你太推崇美團了吧;阿里旗下的盒馬,配合阿里的線上平台呢?

朋友:盒馬的侯毅做大店做得不錯,能否做好小店,還需要驗證;最大的問題是,侯毅是下棋的人,後面缺少真正給他指導的人。阿里CEO張勇可以提供支持,但未必能提供指導;而且,對於線上線下打通這種能力,張勇和侯毅並不擅長。王興王慧文能想到把打車、單車和線下零售串聯起來,張勇和侯毅可能也能想到,但王興王慧文能夠落地實施,張勇侯毅就難一些,內部推動就要費很大精力。

我:我覺得你太看輕張勇和侯毅了。

朋友:不是我看輕,我是不相信「投行」思維的人能打這樣的仗;張勇是原先盛大的CFO,精細化管理是可以的,加上雜事又太多,業務能力肯定受影響,給不到侯毅太多指導。其實騰訊也是一樣,一幫投行思維的人在管理公司,打不了硬仗。相比騰訊,阿里的團隊和管理能力更強,但也是將才多,帥才少;除了馬雲,原先有長遠眼光的幾個人都半退狀態,追求自己的理想去了。深度思考能力,王興非常強,和他配合的王慧文思考深度也很強,又能打硬仗。

王興的野心比天大,除了滴滴,美團遲早會和今日頭條幹仗

我:論打仗能力,TMD三小巨頭裡面的滴滴也很不錯吧。

朋友:我跟著一批CEO去過滴滴和美團,去滴滴的時候,滴滴的高管是投行出身的柳青、朱景士在台上講,感覺做業務的人位置感就要差一些。而去美團時,是王興和王慧文講,他們對業務理解非常深,美團也有做投資的副總裁,但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另外一個細節是,滴滴的接待都很高大上,柳青和朱景士穿著也很時尚,而美團那邊接待我們的會議室都是臨時調出來的,王興和王慧文的穿著打扮,看起來就要「土」很多。

我:你覺得這能判斷滴滴和美團誰更強誰更弱?

朋友:倒不完全是,但能感覺出美團是在打仗,滴滴是投行思維。美團做打車,滴滴做外賣,我更看好美團做打車。現在美團是用好了美團和點評的流量,配合補貼,單量沖得不錯,但是美團打車的用戶體驗做得還不好,需要王興王慧文想清楚,但整體不難。滴滴做外賣,對標的是Uber做外賣,這是投行思維和講資本故事的思維,滴滴肯定會發現,外賣比它想得要難很多。

我還有一個想法,除了和滴滴干仗,我覺得美團遲早還會和今日頭條幹仗。王興對社交情有獨鍾,他怎麼可能放棄做社交、放棄做在線信息流?只是現在王興在新零售的戰場還沒法脫身。大膽設想一下,假設美團把線下搞定了,佔據了線下入口;再把類似「美團新聞」搞出來,像當年新京報在社區建立小報箱一樣,美團可以把「美團新聞」鋪到線下獲客,一下子就能鋪開量。屆時,喝著美團送的咖啡,看著美團推送的新聞,這是很自然的體驗。

我:騰訊都不一定打得過,美團打今日頭條,怎麼打?

朋友:騰訊新聞和微視打今日頭條和抖音,是同一維度的競爭,要後來居上比較難;騰訊的產品能力是強,但感覺騰訊延續的PC時代的產品經驗,只追求用戶體驗的做法,今天已經競爭力不足了;再加上,今日頭條的團隊靈活性肯定強於騰訊這家巨頭公司。美團現在確實看不出要打今日頭條的跡象,不過真的要打,美團攜線下資源從線下進攻,是跨界競爭,對今日頭條的衝擊反而更大。這個現在還說不好,看個一兩年就知道了。

我:美團要成為巨頭,就非得幹掉一家又一家公司才能達到么?

朋友:美團是打仗思維,用打仗來鍛煉團隊;用美團前COO干嘉偉的話來說是「借假修真」,需要不斷去征服一座座山,練就強有力的團隊能力。另外,目前市場本身已經是紅海,只有血戰。我記得,去年12月份王慧文在億歐的活動現場,講過B1、B2的邏輯。他當時把美團點評放在了B2,認為同一象限里的玩家交戰在所難免;如今看,B2裡面,美團確實各家都打。我相信美團肯定會從B2跳到B1,也肯定會跳到A,王興的野心比天大。

我:美團會打拚多多麼?

朋友:打不打現在不知道,美團遲早有一天會搞社交,等美團的新零售基礎設施鋪好了以後,搞社交電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拼多多在四五六線城市培養用戶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和網購習慣,這是目前包括京東、美團都沒法做到的。但等用戶成長起來後,京東和美團肯定會去搶,所以從長遠來看,打起來是必然的。關鍵是看京東的電商基礎和美團的新零售基礎設施,什麼時候鋪到四五六線城市。

我:馬化騰很看重拼多多,拼多多有牛逼的地方。

朋友:馬化騰看好微信社交電商,在拼多多之前,馬化騰看好口袋購物,他親自去找口袋購物的王珂談投資;現在口袋購物差不多已經消失了。我估計,馬化騰看好拼多多的重要原因是,拼多多不僅僅是用微信流量,而且給微信的DAU做出了貢獻,把原先不是微信用戶的人變成了微信用戶。從這個角度看,拼多多給中國的網民、網購用戶做出了增量。但拼多多需要提升品質感,跟著用戶成長,會越來越像天貓京東,留給拼多多升級的時間也就一兩年。

美團的弱點:太苦,CEO總住經濟型酒店,體會不到中產的需求

我:都是說美團能切別人,別人不能切美團么?

朋友:美團打的是全面戰爭,和剛才說的幾家相比,美團構建的基礎更好。論頻次,美團每天可以服務用戶三次:早點(咖啡)、午餐、晚餐;還不算看電影的貓眼,一周一次;酒旅出行,一月一次;加上打車和單車,這個就更多了。滴滴,一般是兩次,現在在通過其它品類補頻次,做外賣、做自行車,辛苦也得補,這是頻次之爭。但是,吃肯定比打車更剛需。論場景,美團強於今日頭條,美團是海陸空立體場景,今日頭條是純空軍場景。和拼多多相比,美團的在三四線城市也有落子,只是還沒有切入實物購物;而美團有的能力,拼多多暫時還沒有。

我:美團的弱點在哪裡?

朋友:美團太苦,這是優勢,也是弱點所在。當年,美團收購大眾點評,王興去上海,不住大眾點評安排的星級酒店,而是選擇了經濟型連鎖酒店。美團的另外一個競對,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做的事情也很苦,但出差還是會住好的酒店。王興的高管團隊,直到現在都還在住經濟型連鎖酒店。

我:這難道不算是優勢么?

朋友:美團點評對外宣傳的口號是為用戶提供「美好生活」、「品質生活」,如果它的CEO都天天住經濟型酒店,他是體會不到用戶升級後想要的中產生活的。美團要做的應該是把美國的中產生活、日本的中產生活引入中國,引導廣大的中國用戶過上有品質的生活。美團的基因裡面,太苦了,不太中產階級,自己都不會享受生活,就很難滿足用戶享受生活的追求。大眾點評的原有團隊,懂生活品質,但都退了,大眾點評現在是美團的人在做。

我打開美團酒店,看到的大多是兩三百客單價的房間,實在是不想預訂。美團應該要去學服務好高端人群;把高端的服務,讓更多的人享受。美團的線上產品、線下服務本身做得不錯,但服務的附著體不夠好。直到現在,美團的品牌形象依然離品質有很遠的距離。

我:我覺得CEO住經濟型酒店,是體現創業公司創業決心的一個表現。王興王慧文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王興家境也好,你說的那些享受生活的事情,他肯定都見怪不怪吧?

朋友:下面的人不這麼看,下面的人看到創始人/CEO都過得這麼慘,會覺得以後沒有期望。要為別人提供品質生活,首先得自己和自己的團隊過上品質生活。

我:我不太認可你的邏輯,住如家七天的,不見得不是中產階級;恰恰相反,可能更多的中產階級,住的就是如家七天;中國的國情,是絕大多數人沒有實力享受五星級酒店。

朋友:今天的中國,新一代人,不需要像我們這樣這麼苦了,邏輯發生了變化。美國、日本的中產階級,肯定不會住類似如家七天這樣的連鎖酒店;中國的中產階級,肯定是向跟日本、美國的中產階級看齊的。可能,中產階級沒法一下子享受五星級酒店,所以四星級酒店是個機會,誰能把四星級酒店做好,會非常牛逼。我們腦洞大開一下,以後我們入駐四星級酒店,就能有現磨咖啡提供,是不是體驗很好?

我:按你的邏輯,豈不是攜程更有機會,因為它懂五星級酒店的服務啊。

朋友:攜程不懂線下,線下能力還是弱;它抓住了很多五星級酒店,這是歷史機遇和歷史原因。中產階級未來出遊,以四星級為主,高質量的民宿是更好的切入點。目前,這一塊的供給不夠,美團和攜程站在同一起跑線,美團的勝率更高。關鍵是團隊,攜程的團隊老化,內部創新不夠;這一點上,美團比攜程強太多。攜程現在的服務,頻次不高,長期下去,會很危險。

我:你判斷,美團會成為一家多大體量的公司?

朋友:把幾個百億美金的公司打敗,它就是千億美金。在幾家有機會成為千億美金的候選企業裡面,我更看好美團。但是美團,需要更懂消費升級後的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億歐:AI落地產業,教育領域最具洞察力投資機構10強
王煜全前哨大會萬字乾貨:2018年10大科技趨勢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