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再生網福建行小隊出發了,我們來到了福州金山寺。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金山寺正門

說起金山寺,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白蛇傳里著名的橋段「水漫金山寺」,普遍都知道的那個金山寺在江蘇鎮江,而另一說就是福州金山寺,此金山寺雖然名氣沒那麼大,卻也有其獨特絕妙之處。

金山寺壁畫

福州金山寺是閩江的一個著名景點,位於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烏龍江上。從洪山橋頭乘坐39路公交到金山寺站下車往前到洪塘橋頭左側有條路下去後就可見到金山寺,渡口在下坡路往前50米左右的地方,乘船前往。

福州金山寺建於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為它的形狀象石印浮於水面,有如江南鎮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

林瑭為民伸冤

走進金山寺,我們會看到刻著林瑭為民伸冤的故事。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林瑭(1446~1496年)字廷玉,號西園,侯官縣洪塘瓦埕村(今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瓦埕村)人。明弘治三年年巡按江南,率官兵力剿夷患,弘治四年,林瑭奉敕審理冤獄。他對每一個案件都認真閱讀,仔細研究,發現疑點,深入調查,準確審判,對一些冤假錯案,堅決予以平反。

其中,有個叫阿你的人,年僅13歲,被仇家誣告為匪,關入重獄。他發現案件疑點,主持重新審理,終於查清此案系仇家誣告,阿你為匪沒有事實,遂判仇家誣告有罪,阿你無罪釋放,大家十分敬服,林瑭又將衙吏盤剝漁利百姓的苛捐雜稅除去八九成,於是上下交相稱讚曰:「我見過很多御史官,沒有像林公這樣清廉為民的」。

金山寺五寶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寶一,「金山寺寺牌」。此牌系全國首任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這是里人書法家肖心濤三次求索而得之,懸於金山寺正前方。

寶二,「是最勝處」橫匾。此匾系1935年時任明國國府主席林森游金山寺時揮筆書就,位於媽祖廳牆上,與寺牌前後呼應。

寶三,「大慈樓」橫匾。此匾系全國著名書畫大師劉海栗88歲高齡為金山寺觀音堂題寫,據說此匾是劉老封筆之作。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連理古樟樹

寶四,連理古樟樹。相傳,此樹系明朝當地狀元翁正春在金山寺讀書時所植,樹高近二十米,徑粗一米多,樹榦離地一米的部位分叉成兩大樹榦,在三米高處又生出一枝橫樹榦,像手臂一樣把分叉的大樹榦緊緊地連理在一起,人們稱之為「連理樹」,與白居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之名句如出一轍。

據說,此樹富有靈性:求婚者只要在陰陽樹榦上摸摸求求,就會找到稱心如意對象,這是連理樹之所助,求婚者稱它為「愛情樹」。求功名學子只要在樹邊默念祈求,就會金榜題名,這是翁狀元植樟樹蔭庇後人所致,學子譽它為「狀元樹」。這棵古樟樹長在金山寺西邊,面對極樂世界,善男信女只要在樹蔭下虔誠祭拜,就會沾菩提露,頓聞梵唄聲,善信們尊它為「菩提樹」。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千年古塔

寶五,千年石塔。位於金山寺正中央,系五代時期(公元960年)建造的七級八角石塔。千百年來風吹浪打仍巍然屹立,灣環。金山塔被譽為「浮塘金印」,洪塘地區文人名士輩出,全賴這顆金印之感應。金山塔素有「閩江第一塔」之美譽,在江中起著導航作用,古往今來,數不盡的貨船、漁舟在塔邊揚帆而過,一派繁忙景象。風平浪靜時,江而上能看到雄偉石塔之倒影,形成「雙塔」爭美的海市蜃樓之景觀。

民間還傳說,金山塔下面存著一直修鍊千年年的神龜,它法力無邊,能使金山寺隨潮高下,洪水淹不著。神話故事的白娘子在鎮江金山寺鬥不過法海,曾避難與閩江金山塔,在神龜保護下,法海捉不到白娘子。後來,白娘子因與法海鬥法而「水漫金山」,閩江洪水泛濫,死傷無數,神龜怒而不再佑她,白娘子方落入法海手中。由此,閩江金山塔也披上神話色彩而揚名天下。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金山寺規模雖小,但勝跡頗多。塔寺四周依舊可尋古代遺留下來的八景風光: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雲程石塔、水岊風帆、環峰夜月、旗麓斜陽。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人們踏蹤覓跡,訪古探幽,別有情趣。如果在金山寺憑欄遠眺,可見碧波上浮著風帆,沙洲處掩映著蔗林,「四周九山如群龍,矯若雲海來相從」。

福州金山寺——屹立在江中的寺廟!

現在新建成的全省最長的公路大橋——洪塘大橋,從金山寺的上游不遠處跨江而過,為這座江中古寺增添了現代化的一景。

金山寺擁有悠久的歷史,從宋代至今依然聳立江中,寺廟、江水、大橋、漁船交相輝映,融入其中無限美好,有機會不妨來看看這座水中寺,感受這種神秘而獨特的美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再生網 的精彩文章:

【大話黃曆】4月27日 求謀宜用吉時,好運自然來
茶人的素養,做人的格調

TAG:再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