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首例耳念珠菌中國分離株研究揭示——「超級真菌」可能並非全部耐葯

首例耳念珠菌中國分離株研究揭示——「超級真菌」可能並非全部耐葯

首例耳念珠菌中國分離株研究揭示——「超級真菌」可能並非全部耐葯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新現微生物與感染》發表我國科學家對中國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的相關研究成果。研究發現,該菌株與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國等國的分離株親緣關係比較接近,但與多個國家報道的多重耐葯菌株不同,中國菌株對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普遍比較敏感。

首例耳念珠菌中國分離株研究揭示——「超級真菌」可能並非全部耐葯

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葯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近年來,耳念珠菌在不同國家快速傳播,並導致嚴重的醫院內感染。截至目前,至少有20個國家已有臨床感染病例的報道。「超級真菌」的生態源頭尚不清楚,自然環境中尚未分離出該菌種,科學家推測該菌是近年來進化而來、能快速適應並定植於人體的新物種。它能長時間存活於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皮膚及醫院設施表面,從而導致院內發生暴發性感染;其診斷和鑒定困難,臨床實驗室傳統的形態和生化診斷方法常錯誤地鑒定為其他念珠菌。「超級真菌」大部分菌株對臨床目前常用的3大抗真菌藥物均具有耐藥性,致死率高達60%以上,折引起了全世界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及疾病防控部門的高度關注。

該研究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輝教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廣華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合作完成。研究發現,「超級真菌」具有多種細胞形態,包括球形、橢球形和伸長型細胞。在高濃度氯化鈉條件下,細胞還展現出假菌絲的形態。在對小鼠和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中發現,「超級真菌」中國分離株在毒性方面比臨床上常見的白色念珠菌弱;但在42攝氏度高溫下,仍然可分泌大量的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研究還發現,硫酸銅對「超級真菌」具有很強的生長抑制效果,這為醫院內感染防治提供了新途徑。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劉志勇

編輯/管仲瑤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推薦」每天都洗臉,你可能全洗錯了,臉真的很受傷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