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老人走了,他是兵馬俑發現者...

這個老人走了,他是兵馬俑發現者...

原標題:這個老人走了,他是兵馬俑發現者...


眾所周知,


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古代


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更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同時也是著名景點,


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創收數億元。



人們通常認為,兵馬俑的任務是在秦始皇死後保護他。



然而很多人並不清楚兵馬俑存世背後的功臣。


番茄菌也是在爬牆時,


偶然看到這麼個新聞才發現


這個向世人揭示這一重大發現的文物專家


——趙康民於5月16日去世了。


Zhao Kangmin, restorer of China』s ancient terra cotta warriors, dies


--New York Times


兵馬俑的修復人趙康民去世—《紐約時報》

而在國內並沒有看到相關的新聞,或者說至少沒有引起大範圍的漣漪。


其實兵馬俑距離被發現,只是不到50年前的事。


時間倒回到1974年,當時,西安臨潼縣的幾個農民在挖井時在紅土中挖到一塊硬邦邦的東西。(其實是兵馬俑的頭部,然後就挖出了全身,看著就像寺廟裡的神像一樣


雲里霧裡的村民由於不識貨,對待國寶的處理方式甚至有些滑稽,有人把秦磚當成家裡蓋房用的預備磚,有人給陶俑頭戴上個草帽支在田地里嚇唬麻雀,有人把銅箭頭直接當成破爛賣了個幾毛錢。


後來風聲傳到了趙康民所在的臨潼文化館,說村民可能挖到了文物。

於是,他迅速趕到現場,將那些碎片收集了起來,並囑咐村民們不要糟蹋這些國寶,不但因為這是寶藏,更因為這是犯罪。


回到當地簡陋的博物館裡,他開始用碎片修復頭部、軀幹、手臂和腿,包括指甲大小的碎片。


在花了幾天時間後小心翼翼地拼湊起來兩具高1米78的陶俑,秦代武士俑,真人大小,穿著盔甲,拳頭半握。


看著這一切,趙康民簡直開心到飛起,畢竟作為一個文物工作者,能使價值連城的兵馬俑重見天日,那是多大的榮耀啊。



「我的發現拉開了發掘這個龐大的地下軍陣的序幕。」


趙康民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不過,當時趙康民並沒有把這一發現上報。理由是擔心向中央政府報告可能會讓他成為文化大革命時期除「四舊」運動的焦點:「四舊」包括舊思想、舊風俗、舊文化和舊習慣。那場運動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浩劫,各種文物古迹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有過前車之鑒,他打算等到時機合適再作上報。期間,卻因為一個回鄉探親的新華社記者打亂了他的計劃。記者藺安穩見到趙康民和他修復的秦俑之後,回去寫了一篇題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內參,驚動了中央。


於是,一支幾十人的考古隊順理成章地進駐了西楊村,然後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候了,只不過當時沒人預料到會是這樣的曠世大作。



▲1979年,考古專家修復兵馬俑


秦始皇不但組建了一支建制完備的陶俑軍隊,還有各種文官樂官,珍禽異獸。最令今人嘆服的是,每一個陶俑都有自己獨特的樣貌和面部表情,被匠人們刻畫得栩栩如生。



1987年,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首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六處遺產之一。


兵馬俑博物館漸漸火了,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有些還被租借到世界各地展覽,包括今年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院(Franklin Institute)舉辦的展覽。


館裡的俑坑還成為了外國元首訪華最喜歡打卡的一站。


▲英國女王參觀兵馬俑



▲1998年,柯林頓參觀兵馬俑,接見第一鏟鏟到兵馬俑的農民楊志發



▲俄羅斯總統普京參觀兵馬俑



▲法國總統馬克龍造訪


198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看到修復的武士俑,對趙康民說:「你給國家立了大功。」


1990年,趙康民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些榮耀足夠他回味一輩子。不過更讓趙康民滿足的是,他有機會坐在他修復的那幾具武士俑旁,向好奇的遊客耐心地解釋他們的來歷。



雖然趙康民不是見到兵馬俑的第一人,對這座後來成為國寶的陵墓進行部分發掘,也不是他的決定,但是鑒定它的第一人。可以說,沒有趙康民的慧眼識文物,這座國寶陵墓的出土時間不知道會往後延長多久。


因此即便幾十年後,趙康民依然驕傲地帶著這樣的頭銜:「趙康民,率先鑒定、修復、命名和試掘兵馬俑的人。」


在此,向中國所有如同趙康民一樣奮戰在一線的基層文物工作者致敬,他們的生活不像小說里寫的驚心動魄,有的更多是日復一日單調乏味的作業,很多文物的復原流傳於世多虧了他們持之以恆地堅持以及慧眼巧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留學公寓 的精彩文章:

TAG:番茄留學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