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給新加坡峰會定調 朝鮮棄核模式將「前所未有」
(特朗普 資料圖)
《財經》記者 蔡婷貽/文 郝洲/編輯
原定在6月12日的美朝領導人峰會將如期舉行;屆時雙方將不會簽訂任何文件;美國也不會要求朝鮮短期內迅速無核化。與金正恩特使、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金英哲進行了90分鐘的會談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給即將在新加坡召開的朝美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正式定下了基調。
美國當地時間6月1日,作為18年來訪問美國的最高級別朝鮮官員,金英哲走進白宮並向特朗普遞交了金正恩親筆信。未及打開金正恩的信件,特朗普便確認將如期會見金正恩。「這將是一個過程。」特朗普表示。他進一步指出,「我想我們將會有一段關係,那將會從6月12日開始展開。」
特朗普出面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金英哲談了三天,仍然無法確定新加坡會談能否如期舉行。蓬佩奧含糊其辭地指出: 「我們兩國面臨一個關係的轉折時刻,如果這個機會浪費了,將不亞於悲劇。」
無論是蓬佩奧還是特朗普,均未在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問題上對金英哲展現出毫不妥協的強硬立場。一位曾參與六方會談的前國務院高級官員對特朗普和金正恩見面心切的態度超越無核化感到擔憂。他對《財經》記者指出,「他們(特朗普和蓬佩奧)的發言反應(他們)對簽訂核議題相關協議(已)沒有幻想, 所以他們暗暗把焦點轉到半島和平的未來以及韓國和朝鮮的和平協議。」
但特朗普將會贏得政治上的勝利。「共和黨將會肯定特朗普,大部分民主黨議員將會保持沉默,以免被認為反對半島和平。」上述官員說。
自5月24日特朗普對金正恩發表公開信、取消由他本人拍板的美朝峰會以來,關注朝鮮半島和平的國際社會經歷了如過山車般的驚險之旅。
為了安排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晤,蓬佩奧已於今年4月和5月分別訪問平壤一次,金英哲此次帶著金正恩的親筆信回訪美國,希望最終能促成兩國首腦會談如期舉行。
自5月26日起,朝、美已有兩組談判團隊分別在新加坡和板門店進行協商,試圖挽回被特朗普取消的既定會晤。白宮副幕僚長哈金(Joe Hagin)帶領先遣隊於24日前抵達新加坡,但朝方代表遲遲未出現,直到特朗普發表公開信,朝方才改變態度,積極就具體安排進行多次談判。接著,朝鮮外務省副相崔善姬和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金成、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朝鮮事務顧問霍克(Allison Hooker)於27日至29日在板門店進行磋商。
金英哲5月30日抵達紐約,意味著雙方第三組談判團隊也展開了工作。由於朝鮮迅速且積極的回應,會談準備工作反而加速進行。
自 4月初無預警地接受金正恩提議進行峰會後,特朗普便一直維持其在外交上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風,但根本問題仍在於雙方對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進程和最終目標存在嚴重分歧。
隨著會談正式排上日程,關注半島無核化的學者和前官員對最後的實質結果感到擔心和懷疑。於美國總統小布希任期擔任六方會談美國代表的希爾就指出,如果朝鮮在無核化共同協議中拒絕放棄核武器,拒絕把它們交由國際機構管控,「那我認為我們走不了太遠。」
無核化之爭
美朝雙方對於棄核有著截然不同的表述。美國對朝鮮提出的要求是: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轉的無核化(Complete, Verifiable, Irreversible Denuclearization)。在時間表上,美國一度希望越快越好,但由於雙方缺乏互信基礎,朝鮮希望階段性棄核。根據朝鮮媒體報道,金正恩在接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時重申了其階段性棄核的想法。
美國國內對如何處理朝鮮的核武器也存在嚴重分歧,以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為首的強硬派認為朝鮮需要迅速完全無核化,以前國防部長佩里為首的「管理派」則認為完全無核化已不可能,美國只能通過談判以達到「管理」朝鮮核武器的目的。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於5月30日卸任時指出,朝鮮仍是美國的最緊迫的威脅,擁有核武器的朝鮮是「不能接受的」。另外,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報告也指出,朝鮮無意完全無核化,但為了對美國表示友好將許可一家美國連鎖快餐店在平壤開業。
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崔應九對《財經》記者指出, 朝鮮在前期談判時,對博爾頓和副總統彭斯數度提到利比亞棄核模式感到不滿。在特朗普發表公開信取消會談之前,朝鮮的發言和動作是為把利比亞模式從談判條件中排除,同時離間博爾頓和特朗普的關係。5月16日,朝鮮外務省副外相金桂冠就指出,美國「竟敢」把朝鮮和利比亞相比,「是完全荒唐的」,如果美國堅持「單方無核化」,平壤對會談不再有興趣。
無核化牽涉到數種不同模式,「完全棄核」和「無核武器化」是兩個意義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斷被提及的利比亞當時並未開發出核彈頭,只是推動了違反國際承諾的核武器計劃。2003年,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以棄核為條件,換取解除制裁以及與美國正式建交。美國於2004年解除禁運,但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後,美國和北約國家通過武裝干涉顛覆了卡扎菲政權,卡扎菲本人最後被抓且被殺害。
將利比亞棄核模式應用在朝鮮這一設想,最早在2005年就曾被提出過。根據前眾議員蘭托斯(Tom Lantos )的幕僚長羅伯特·金(Robert King)回憶,蘭托斯作為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在2004年和卡扎菲進行過4次會談,認為利比亞是美國成功改變所謂流氓政權的模式。他於2005年1月拜訪平壤,建議朝鮮也採取相同模式。
但後來蘭托斯於2008年過世、卡扎菲也身亡,金桂冠再見羅伯特·金時對他指出,「蘭托斯建議我們接受利比亞模式,但是看看利比亞發生了什麼? 不,我們不會遵循利比亞模式。」 羅伯特·金強調,美國接下來的任務應該是「說服金正恩接下來的無核化不會導致像利比亞一樣的結果。」
「前所未有」的模式
另外兩種受關注的棄核模式還包括南非模式和烏克蘭模式。
南非是所有試圖發展核武器的國家中唯一完成核武器開發又默默自願放棄的。由於蘇聯和南非洲地區擴張勢力,特別是支助古巴軍隊在安哥拉活動,直接威脅到了南非政權的安全。於是福斯特政府在1974 年決定研製有關核武器的「戰略遏制武器」,並於1976年開始在喀拉哈里沙漠進行測試。當戴·克拉克(FW De Klerk)1989年就任總統時,南非已完成製造六個核武器,並開始生產第七個。但是國際安全環境發生了巨變,蘇聯威脅消退、南非和安哥拉及古巴簽訂和平協議、古巴軍隊配合撤退,戴·克拉克趁勢推動南非的無核化,同時以廢除種族隔離制度換取西方對其政權合法性的支持。南非銷毀全部核武器的工作於1993年年執行完成,並且在隔年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加以確認。
烏克蘭曾經擁有的核武庫來自蘇聯。隨著蘇聯解體,當時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繼承了蘇聯留下的核武器,但不具發射能力。 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簽署「主權聲明」,表明不會再接受、 生產或發展核武器。1991年12月30日,這三個前蘇聯國家簽署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 on Strategic Forces) 同意由俄羅斯管理核武器,但是只要這些核武器仍在其境內,這些國家具有否決核武器用途的權利,各方同意最終完全摧毀這些武器的時間為1994年年底。
1992年烏克蘭部分政治人物擔心俄羅斯的威脅,對無核化卻步,該年底其政府重新管理核武器。隔年4月,162位國會議員決議烏克蘭只交出36%的發射器,42%的彈頭,換取美俄對其做出安全保證、對其放棄的核材料做出相對補償、並提供相對援助。
1993年5月,美國提出願意提供更多金融援助的承諾,烏克蘭無核化談判才正式展開。1994年1月美、俄、烏克蘭簽訂三方協議,烏克蘭承諾完全無核化,包括放棄戰略武器換取美國和俄羅斯的經濟援助和安全保證;同意把核彈頭交給俄羅斯銷毀。接受美國協助銷毀導彈和核設施;濃縮鈾換取同等商業價值的補償。1994年12月5日美、英、俄和烏克蘭簽訂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承諾保障烏克蘭的主權和獨立。
相對於其他發展核武器的國家,朝鮮可能是付出代價最大但走的最遠的。也因此,美國國防智庫蘭德高級政治分析師穆勒(Karl Mueller)指出,要朝鮮放棄核武器將是「前所未有」的模式。南非、烏克蘭的無核化和推翻卡扎菲的經驗都不適用情況完全不同的朝鮮。
朝鮮半島是否能夠最終實現無核化也依然存疑。 一位歐洲外交官對《財經》指出,表面上各國都聲稱支持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現實中無法實現。」 一位匿名美國官員也對NBC表示,「大家都知道他們不打算交出核武器。」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對《財經》指出,朝鮮若要取信於國際社會,展現其無核化決心,需要將其核武器研發路徑圖、試驗數據公開化,並且在外界對其棄核過程有懷疑時願意立即開放相關設施讓國際機構人員進行檢查。同時,參與核技術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需要能被單獨訪談,但朝鮮願意公開多少材料仍是未知。
根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總統文在寅也可能加入6月12日的會談,形成三國峰會,三方甚至可能宣布正式結束朝鮮戰爭。不過,新加坡《海峽時報》6月4日指出,韓國仍未就文在寅是否加入會談做出決定。
※共享WiFi的紅與黑:高流量背後,山寨應用猖獗,數據黑產盛行
※再以開放促改革/《財經》社評
TAG:財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