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夭折的皇帝年號,造就了清錢收藏的神話
文|小河對岸
在我國的歷史上,流通的貨幣以銅錢為主。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貨幣形制不一。至秦始皇一併天下,才統一了貨幣,秦制半兩通行於天下。到漢武帝時期,才廢秦半兩而鑄五銖錢,五銖錢一直使用至隋朝(中間有短暫的王莽改革幣制)。唐朝建立之後,才首鑄通寶錢(開元通寶),至此,通寶錢(包括重寶、元寶、之寶等錢)才徹底取代了計重錢(秦半兩、五銖錢,皆是計重)。
通寶錢,有冠以年號(如,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等),也有冠以朝號、國號(如,唐國通寶,聖宋通寶)。但最為常見、流通的通寶錢,還是以「冠以年號」為主。明清以前,皇帝改元頻繁,年號也多。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有14個年號,堪稱換號達人。而至明清時期,皇帝的年號通常只有一個,故常以皇帝的年號來稱謂該皇帝,比如嘉靖皇帝、崇禎皇帝。
通常而言,越是使用久的年號,發行該年號的通寶錢也就會越多。其存世量也就越多,收藏價值也就越低。相反,越是使用短的年號,該年號通寶錢的收藏價值也通常越高。
在滿清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夭折的年號,造就了清錢收藏的神話,該年號便是祺祥。提起祺祥這個年號,很多人也許會納悶,難道清朝還有一位我不知道的祺祥皇帝?而按後人對明清皇帝的稱謂習慣,滿清也的確是該有一位祺祥皇帝,不過這位皇帝通常被稱為同治皇帝。
同治,是咸豐唯一的兒子。1860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咸豐帶領一班大臣逃亡承德避難。可咸豐這麼一逃,再也沒有命回到北京,而於次年夏天病死於承德行宮。而咸豐在臨終前,作了一系列的安排,遺命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大臣輔佐其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同治)。這八位顧命大臣給載淳擬定的年號為祺祥,祺祥年號既定,祺祥通寶、祺祥重寶等通寶錢便開始在鑄幣局試鑄樣幣。
但僅兩個多月,慈禧便暗中勾結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了政變,剷除了八位顧命大臣的勢力,史稱「辛酉政變」或「祺祥政變」、「北京政變」。祺祥年號也被廢除,而重新擬定了同治年號。於是,「祺祥」錢也被被勒令廢回爐鑄為「同治」錢,使得存世的「祺祥」錢極為稀少,而被譽為清錢第一大珍。
參考史籍:《清史稿》等;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為何將孔子罵得體無完膚?
※韓趙魏三家分晉, 韓氏為何能成為贏家之一?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