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始明亮的過程
如果你想在一片紛擾中獲得些微靜謐,如果你對人生感到絕望和哀戚,如果你的回憶不斷湧向腦海無處安放,如果今晚,你有額外的好心情仰望星空,那麼,我要鄭重向你推薦一本好書——美國凱迪克獎得主烏利·舒利瓦茨的繪本《黎明》。
我是在蒲蒲蘭繪本館裡讀到它的,躁熱的季節,許多孩子席地而坐,捧著書本貪婪地看。我一眼便發現了它,樸素的封面,兩個簡單的字,黎明,讓它在那些精美童書濃郁的色彩海洋里顯得另類而暗淡。尤為吸引我的是,這本引進的美國繪本,卻有著中國水墨畫的寫意,畫面的主色調由黑白灰構成,團團墨跡,皴染勾勒,彷彿它不是出自高鼻藍眼之手,而是一位白衣飄飄的古代隱士揮袖畫就。
我猜得沒錯,作者的靈感確實來自於中國的唐詩,柳宗元的《漁翁》,很有意境的一首詩:
漁翁夜傍西岩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岩上無心雲相逐。
黑暗過後,天亮之前,煙消日出,山水頓綠。漁船離岸而行,空間傳來一聲櫓響。天色暗而忽明,萬物從朦朧中忽而顯豁,
我喜歡這個過程,讓人目眩的光芒,猶如黑暗,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空才會破曉。破曉的,不僅是黎明,太陽,只是一顆最亮的晨星。
唐詩字字如金,而舒利瓦茨同樣沒有浪費半星筆墨,全書只有22頁,配圖文字可以說少得可憐。
譬如第一頁,畫面中央一個稍長的橢圓形,既模糊又朦朧,它代表著黎明前的黑暗。下方只有一個單詞:
Quiet。
萬籟俱寂的夜。
我們置身於無邊的黑暗,茫然辨不清方向。
接下來的每一頁,畫面遞進式地明亮起來,從悄悄的一線光,到樹葉與湖岸的縫隙間的微光,到一輪明月映照下的湖光山色,到蕩漾的流波中蘆葦模糊的倒影。
忽然之間,湖水的顏色由灰藍轉為亮綠,月亮碎了,微風吹來,水面漾出圈圈漣漪。這個時候,一隻蝙蝠出現在畫面里,預示著,破曉時刻即將來臨。
蝙蝠來了,青蛙來了,鳥兒在樹上不停啼鳴。
剛才還裹在毯子中熟睡的老人和孫子,升起了篝火。
他們把岸邊的小船推進湖裡,向著湖心慢慢划去。
隨著小船漸漸駛出畫面,山影,水波,天空,都一點點明亮起來,欸乃一聲山水綠,彷彿是一瞬之間,濃而亮的大片綠色暈染了一整頁,它讓你的瞳孔也不自覺縮小,沉寂了一晚上,等待了一晚上,終於,等到太陽升起,萬物復甦,光明重現。
那艘小船變成一個黑點,消失在畫面中央,復歸平靜。
閱讀繪本是一次令人心動的旅程,回味悠長……
很可惜,我貧乏的語言無法再現它的神奇魅力,沒有親眼看過的人無法體會。
美國《父母雜誌》這樣評價它:色彩和光線是如此真實,讀者幾乎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瞳孔隨著光線的增強而縮小,是一次精準而又極富感染力的藝術之旅。
在日本古語里,把黃昏時段稱為「逢魔時間」,因為傍晚是日夜一線之差,是人的時間和魔的時間的交界處。其實這個說法用於黎明更適合,由夜而晨,半明半昧,恍如一夢。天地都融合在一起,有若我們黯淡的前景,掙扎不出,新仇舊恨新歡舊愛,齊齊湧上心頭。
然而,恰是那由暗及明的過程最動人,黑暗化作黎明時,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表現,一如我們的人生。前景燦爛,目標明確,表情開朗,一道強光直射,固然快樂得意。有時一段微暗的辰光,微暗的境地,讓你自亢奮中靜下來,好好思考,省悟,休息,卻原來,所有的失意,都不過是暫時的微暗。
天,始終會亮的。
TAG:一千零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