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經濟後來居上印度能否成功重演中國的奇蹟?

印度經濟後來居上印度能否成功重演中國的奇蹟?

印度經濟後來居上什麼時間超越中國?

印度和中國是近鄰,都是東方大國,也都是人口大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是個西方體制國家——這是與中國不同的地方。去年,兩國在董郎地區劍撥弩張,差一點動起手來。1960年代,兩國曾在邊界地區干過一仗,戰爭結束,中國退回到了戰前邊界,我國的藏南地區至今仍被印度佔領。幾十年來,中印兩國都在暗暗較勁,如今中國在經濟社會方面早已大大領先印度,而印度新總理莫迪也信誓旦旦地稱,經濟要在15甚至10年內超過中國。

有一個事情非常有趣,6年前,到印度投資的中國投資人一個也沒有。去年中國對印度的投資是增長了600%,而且絕大多數的錢是投到印度的互聯網產業去的。如今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平台Paytm超過60%的股份歸阿里巴巴所有,馬雲還在投資印度最大的本土電商平台,小米每秒鐘在印度生產一部手機。當前,中國已經累計向印度投資了40.7億美元,只佔在印度外資直投資本總額的0.5%,這與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的身份並不相符,中國企業連續承諾未來幾年要有投資三千億美元在印度。印度得到的什麼?印度得到的是中國深圳一樣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速度。

有人認為,印度人口眾多,強壯年勞動力佔比高,人口紅利後勁足,加上廣闊的市場空間,莫迪的改革旋風,一旦啟動基建項目,搭上世界科技大發展的順風車,經濟將飛速發展,印度成為下一個中國,有可能嗎?

印度現在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當印度人均GDP超過三千美元時,關鍵在於它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穩定增長,增長的動力是什麼值得關注。中國GDP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的增長,2017年,中國人均GDP達8582美元,再過幾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一萬三千美元,實現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時,所有的周邊國家都要重新審視中國。

那麼,印度能否成功重演中國的奇蹟?有專家認為,鑒於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如果印度能夠持續高速發展,其效果和穩定性,應該比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狀態更加穩定,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最直觀的觀察,可以證明,印度沒有中國這麼大規模的拆城運動,不會提出「三年大變樣」這樣的「大躍進」口號。房地產也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這些,我們要密切關注,不能否認,印度的後發優勢,對中國是個威脅。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不會降至6.5%以下,但是會被印度超越。2015年和2016年,印度經濟增速將分別為7.8%和8.2%。超過中國的7.2%。關於支撐印度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亞行認為是總理莫迪推進的經濟改革使該國投資環境日漸完善。

但是,印度能否成功重演中國的奇蹟?實際上,觀察中印兩國改革經濟的初始階段,兩國的軌跡驚人地相似。在施行開放政策後,中印兩國的出口、外商投資、基礎設施開支及其他領域都迅速增長,兩國增長率也頗為接近。想要繼續中國式的道路,印度要做的不是簡單地效仿。低成本製造業已不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法寶。印度在「高科技的小眾市場」仍有機會,例如醫藥研發以及半導體設計領域」,「科技的好處在於它不斷與時俱進」。

今日的印度不能再靠削弱其貨幣刺激出口。與中國和其他國家以往的經歷不同,今日的印度的資本賬戶相當開放,盧比的漲跌取決於全球市場的波動。有中國專家認為,鑒於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如果印度能夠持續高速發展,其效果和穩定性,應該比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狀態更加穩定,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最直觀的觀察,可以證明,印度沒有中國這麼大規模的拆城運動,不會提出「三年大變樣」這樣的「大躍進」口號。房地產也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這些,我們要密切關注,不能否認,印度的後發優勢,對中國是個威脅。印度很有可能在2030年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金融市場的問題,勞動年齡人口中年輕人口比例減少、老齡人口增加,工資普遍上漲、出口業尤為突出,治理嚴重環境污染的成本,出口業中來自僱用低技能和半熟練勞動力的其他國家的競爭加劇、投資率降低的可能性,這些因素都將對中國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印度存在的問題始終是落實。在印度喧鬧的政治民主中,多個政黨的存在加上缺乏連貫的發展策略,讓問題雪上加霜。【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布,2018年06月04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躍成 的精彩文章:

繼燕郊暴跌之後,京南樓市開始大幅度下跌

TAG:馬躍成 |